2024年度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4年度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12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要求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我县是地处桂西北地区的“十三五”时期深度贫困县,在脱贫摘帽后,我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评估考核和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双优”的好成绩,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中该县的群众满意度在全区排名第一,部分工作获得国家及自治区层面充分认可。基于此,认真总结我县近年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做法,深入探讨今后优化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实践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和政治优势。一方面,我县坚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坚持脱贫攻坚期好的做法,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健全领导工作机制,成立县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了县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实施、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统筹推进、县行业部门具体实施的“1+1+1>3”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制度,实行县委常委领导包乡(镇)、其他县处级领导包村的工作责任制,一体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强化理论武装及顶层设计。县委常委会、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有效衔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从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出发,深刻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这一历史性系统工程的逻辑体系、现实难点、战略目标、路径与机制,着眼于“巩固、拓展、衔接、振兴”关键词,找准工作定位,制定了《县全域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制了路线图、施工图。

(二)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立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一最大县情,围绕“五个聚焦”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一是聚焦防止返贫开展监测和帮扶。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及联动预警机制,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落实数据月集中研判制度,实行排查网、对比网、帮扶网“三网”工作法,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等重要领域,做到早发现、早监测,应纳尽纳。同时,对新识别纳入监测的对象进行分类,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应扶尽扶。二是聚焦脱贫群众持续增收。成立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县2022年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7条措施》等,千方百计提升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水平。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794元,增速11.98%。三是聚焦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强化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不断优化劳务输出补贴政策和一次性交通补贴政策。2022年共统筹开发公益性岗位4188个,增设就业帮扶车间40个,吸纳劳动力1088人,助力脱贫人口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四是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压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责任,实施控辍保学“135”反馈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保持适龄青少年辍学动态清零。推进全县110个村(社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扎实做好“一站式”结算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及“四大慢性病”患者跟踪服务,对全县“四大慢性病”患者均落实每季度跟踪服务1次以上。2022年全县居民参保率98.4%,脱贫户、监测户、特困户的人员参保率达到100%。常态化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全面落实集中供水点水质安全监测,农村人口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充分保障。五是聚焦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实行安置点县级领导包点工作责任制,进一步理清搬出地和安置地管理职责,在各安置点落实帮扶车间或共建产业园,让安置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在各安置点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窗口,并选派22名工作人员驻点开展工作,引导搬迁群众融入当地社会。

(三)突出“四个衔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政策、队伍、帮扶、考核“四个衔接”到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一是政策衔接全面落实。制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实施方案》《县全域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年)》,不断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保障,在产业奖补、医疗保障、教育补助、住房保障、就业交通补贴、稳岗就业补贴等方面有机衔接,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二是队伍衔接稳妥有力。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轮换工作,切实选优配强,尽锐出战。2021年完成驻村干部全部轮换,接力棒顺利交接,实现对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所在村、红色资源村等全覆盖选派。三是帮扶衔接扎实有效。深入推动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深化产业协作、劳务协作和消费协作,重点抓好产业、就业、消费三个根本性问题。用好组团式帮扶力量,持续提升教育、科技、医疗水平。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四是考核衔接有序有力。县督战中心深入村屯、项目基地一线,督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实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全县上下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目标导向意识,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及内容,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评估等工作。

(四)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两个缩小”的重要途径。我县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硬核竞争力,根据本地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构建以“两叶一果一家禽”(即茶叶、桑叶、特色水果和林下生态养殖)为主导的产业链格局,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并以龙头企业保价回收茶叶、鲜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一是扩面提质增效。2021年以来,实施茶叶有机改造600万平方米,建设白毫茶加工基地;
2022年全年干茶产量7836吨,产值达68252万元,占一产总产值29.4%;
2022年新种桑园1780万平方米,全年桑蚕产业产值达4.02亿元,同比增长30.5%,占一产总产值17.3%;
2022年农业产业增速达6.7%,在百色市排名第一。在2022年度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特色产业发展成效考核中,我县排名第三。二是延链补链强链。贯通产加销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年产10000吨“洞藏版”茶本酒加工厂。延伸开发出桑叶茶、桑果酒、桑枝食用菌等蚕桑产品,建设年产2000吨“百色红”桑果酒项目。围绕绿色、生态、有机,着力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形成了“白毫茶”“乌鸡”“牛心李”等地理标志品牌。推动乡村电商更好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以乡村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农耕体验、“候鸟式”康寿经济等为产业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和村寨。围绕现代种业、设施装备、休闲农业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成“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产业强镇1个、一村一品2个。

二、我县深入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

我县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守底线、抓发展和促振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着群众收入来源不稳定、持续增收压力较大、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较低、人才短板突出、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因此,要更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需要在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探索出更优路径。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好方向,精准施策。一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作用,把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坚持在脱贫攻坚期形成的好做法,认真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制定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完善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二是细化责任目标。落实《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实施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县级领导机制、牵头部门和乡镇目标责任制,细化分解巩固脱贫成果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建立随机抽查、突击暗访等督导机制,压实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监管好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政策落实情况。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纳入县本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一是全面落实规划安排。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机制,持续全面实施《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全域党建引领全域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二是完善防止返贫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数据共享比对,及时锁定准监测对象并进行跟踪,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推进分类分层帮扶工作机制建设。积极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对应该由政策兜底帮扶的脱贫人口,强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强化社会医疗、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供给,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三)增强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内生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得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办法。一是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在产业发展上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在扩大就业上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二是构建参与式防贫机制。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优化各种奖补措施,鼓励群众出资和投工投劳,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补足脱贫地区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改善脱贫地区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干部返乡·扮靓家园”乡村建设大行动,提升群众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三是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主体意识。建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制度,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治理平台,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注重激发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通过扶智扶志教育、评选致富带头人等方式调动脱贫群众的积极性,消除“等靠要”观念,培育勤劳致富意识。

(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是缩小发展差距、提升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一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足多样化资源禀赋优势,全面掌握全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精准选定发展项目,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两叶一果一家禽”为主导产业及油茶、八角、红薯、中草药为特色产业的农业产业体系。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的,优化区域专业化的生产布局,引进“链主”龙头企业,打造白毫茶产业链和桑蚕全产业链,延伸发展有机茶、桑果精深加工,打造“洞藏版”茶本酒和“百色红”桑果酒品牌,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积极融入全区夜经济品牌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扩大文旅消费,打造“民宿型”旅游目的地和“候鸟型”养老养生基地,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农民吃上“旅游饭”。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积极调整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粗放式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把“小品种”发展成为“大产业”。以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设施渔业、智慧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成规模、懂市场、会创新的新型经营主体,扩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升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把小农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擦亮白毫茶区域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加强东西部消费协作,加快发展订单直销、大型商超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革。

(五)强化要素保障。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各方面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强化土地保障。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提质改造、零星耕地规整、散落村居撤并、农房拆旧建新等措施逐步构建农田农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乡村土地利用格局。编制村庄规划,建立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土地资源的供给上,应该优先考虑盘活村庄中的资源存量,包括闲置宅基地资源以及集体建设用地。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制定农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推进“筑巢引凤”汇聚人才工程和“薪火相传”培育人才工程,在政策支撑、培训培养、待遇保障上不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凝心聚力引才育才,多措并举用才留才,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强、有担当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三是强化资金保障。高质量谋划衔接资金项目,加强资金项目和资产管理,形成资金项目完整的全闭环管理链条,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用好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区内交易政策。统筹土地综合整治收益分配,整合涉农资金、土地出让收益、土地指标交易资金,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四是强化金融保障。降低涉农领域贷款门槛,落实桂惠贷、富民贷、农户小额信贷等政策。加强与全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扩大政、担、企合作支农成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引进社会资金支持乡村振兴。

推荐访问: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调研报告 脱贫 攻坚 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