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论文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论文 做好幼小衔接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论文 ,供大家参考。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论文

  做好幼小衔接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为进入小学做准备,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评估幼儿园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从幼儿园教育发展阶段顺利过度到小学教育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大班幼儿由于即将面临步入小学生活,所以教师应当更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班幼儿加强入小学前的准备活动,为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具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重培养幼儿听、说、写、看的能力,不断增强其学习能力。

  1.通过大班的日常教学训练幼儿专注听话的能力,并通过讲解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记忆,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少重复讲解的遍数,提高语速,循环渐进地训练幼儿的快速记忆,激发幼儿听话的兴趣,养成专注听话的能力。

  2.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手指的能力,从而锻炼幼儿自如书写的能力。

  3.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量制定读书计划,也可以完全由幼儿自己去商量制定,最后请老师记录下来。

  二、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用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握笔和坐势。鼓励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

  三、培养幼儿乐意当一名小学生的情感,激发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大班幼儿他们向往小学,只是羡慕小学生的外表特征:穿校服,佩戴红领巾,背着新书包,还有好看的文具盒等等;但他们并不一定真正懂得入小学后的任务是什么。这种入学的愿望虽然幼稚,肤浅,却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当保护幼儿这种积极心理,并加以因势力导进行适时教育,使幼儿明白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学习要求,明确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利用多种方法,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为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例如;(1)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2)养成上课遵

  守纪律的习惯。(3)培养幼儿学会主动使用礼貌语言,对待教师,家长尊重,对待老人,残疾人要有爱心,乐于照顾与帮助等。邀请几位一年级教师及小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见面,通过互动表演,互相交谈,朋友结对等形式建立与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使幼儿从心理上真正产生乐意进入小学学习的愿望,消除对于小学生活的陌生感,紧张感。

  四、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五、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通过“大带小”、“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了解哥哥姐姐们的小学生活的基础上,又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我们让班上幼儿与小学三年级伙伴交往,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七、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研究幼小衔接的意义和标准,切实做好衔接工作。

  把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百折不挠的品格、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长期目标。从小班就开始,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通过对不同内容的接触,增加感性认识,从而体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在教育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并倡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勇于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鼓励幼儿形成力争上游的竞争意识。

  所以,全面地看待幼小衔接工作,既要考虑到微观的幼小衔接,也要考虑到宏观的幼小衔接;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身体的、情感的、态度的、社会的等内容的衔接。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决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小学都要是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

  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幼儿教育新纲要的施行与深入,幼小教育之间的差距已日益缩小。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尚存在着单向衔接、片面衔接、突击衔接、形式衔接等诸多问题。我认为,应该辩证地认识这些问题,理顺其中的利弊,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幼儿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搞好衔接,绝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推荐访问:幼小衔接教育论文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论文 幼小 衔接 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