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16篇

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16篇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如果按照我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类的话将文学史分为三古七段关于上古神话的时期可能是出现在两汉以及之前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古代神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16篇,供大家参考。

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16篇

篇一: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如果按照我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类的话将文学史分为三古七段关于上古神话的时期可能是出现在两汉以及之前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古代神话的发展主要是追求完整性以及实现系统性神话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不断地追求完整的表述同时也追求族谱上的结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古代人民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有效的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自然现象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古代的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种族与部落正在从一开始的分散状态走向集中状态

  目录

  摘要..............................................................................................................................................1一、中国上古神话起源..............................................................................................................1二、中国上古神话发展历程......................................................................................................1三、上古神话的内容和特点......................................................................................................2四、上古神话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3

  (一)上古神话中想象力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3(二)上古神话中传说内容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4(三)上古神话中原始生命观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5五、结束语..................................................................................................................................7参考文献......................................................................................................................................8

  摘要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或关于民族起源,或关于英雄史诗,或关于战争叙事。总之,每一个民族的神话都在诉说着本民族的精神起源,同时也在塑造着本民族的文化形象。山海经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志怪古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将以山海经为例来谈一谈中国上古神话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精神。

  关键词:文学创作;山海经;上古神话

  1

  一、中国上古神话起源

  神话是古代的人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历史现象等,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而成的,主要是由于古代的人们科技水平有限,进而导致他们认知范围比较狭小,因此借助自己的合理想象去解决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的事情。当人们在进行集体想象的过程中,关于历史发展的神话传说系列就形成了。在古代人们所描述中,不仅有对自然现象的顺应,同时也有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反抗精神,在反映他们的英雄气概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无穷的欲望,将古代先人所想象的所有的故事集结在一起,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神话故事。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古代的神话传说也在不断的演化中,从一开始的创作到历经后期的发展,经历了无数个朝代的历史变更,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其的表述也不一样,这就让原本神秘的神话故事变得更加神秘了,与原来的故事相差甚远。如果按照我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类的话,将文学史分为三古七段,关于上古神话的时期,可能是出现在两汉以及之前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古代神话的发展主要是追求完整性以及实现系统性,神话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不断地追求完整的表述,同时也追求族谱上的结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古代人民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有效的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自然现象,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古代的人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种族与部落,正在从一开始的分散状态走向集中状态。站在过去的历史发展现状而言,不同的种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的神话故事,后来,由于各种战争、政治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各个部落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在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直接组合在了一起,因此在这样看似完整的神话族谱,却没有任何的说辞解释他们之间有何种关系。

  二、中国上古神话发展历程

  比如黄帝这个神话形象,一开始是中原某个部落或者种族所敬畏的神灵或者图腾,后来,由于战争的原因,不同的种族之间由之前的分裂状态渐渐的走向了融合,不同的种族之间也将自己种族的神话奉献了出来,并与最初的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这也就出现了黄帝成为了中原所有种族共同供奉的神灵。在战争之前的神灵族谱可能无法改变,

  1

  但是战争之后,各个种族之间的神灵出现了融合,并通过各个不同种族人们的想象,将他们合称为一个族谱中,并利用合理的事件进行解释,实现了有效的统一。比如《山海经海内经》中写道,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帝颛顼。在这样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我们熟悉的名字,一个是黄帝,另外一个则是颛顼,站在时间的长河中,颛顼是楚帝的始祖,本来是与黄帝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但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将各种不同的部落以及种族组合在了一起,那么颛顼的地位也就发生了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神话族谱中发现颛顼成为黄帝的子孙,其实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不仅是颛顼,还有其他的种族或者部落,都可以称之为黄帝的子孙,当然也包含一些南方的少数民族。

  由于在对于事件的叙述上,人们天生拥有追求完整的冲动,因此将各地的神话杂糅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本身是一种合理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各族之间,将祖先的次序进行重新排列,将祖先之间的关系,以雪原进行重新的确定,这种行为却关乎了各个部族之间的权力排列。由上文所述的颛顼为例,在不同的部族之中,由于战争的失败或不足的融合,每一个部落需要将自身的原始神灵与黄帝构建起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一方面表现的是本部族对于中原部族的臣服,另一方面也体现的是本不足,对于当地统治的合法性。由于黄帝是整个中原地区的传说中的始祖,因此,黄帝的子孙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个地区的合法继承人和统治者。如果仔细的研究之后的中国神话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所有的神话基本上也仍然延续着这样的一种规则,由不同部族的融合而产生的不同神灵的谱系上的构建。这也就是我国上古神话的起源与之后的发展规律。

  三、上古神话的内容和特点

  上古神话在在广义上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狭义的上古神话则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因为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所以一些时间与人物无法进行考证,进而带有了一些神话色彩。由于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既包括对世界起源的懵懂探索,也包含了人类命运美好期待,起内容包罗万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通过对上古神话内容的梳理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象征性。由于原始先民思维中尚未成熟,所以在神话中,往往将自身属性迁移到自然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隐喻性。由于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发达,所以神话中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

  2

  及感性材料。民族性。由于神话内容是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内容也有用

  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四、上古神话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

  (一)上古神话中想象力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

  在神话故事中的描述虽然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神话故事的创造是艺术的源头。在以前科技不发达,认知水平有限的年代中,人们对于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现象并没有足够的探究能力,因此借助自己的想象将自己所看到的现象结合起来,进一步对做出合理的解释,这就促使现实与想象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就产生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神话故事。

  原本简单的天气现象可能会被人们形容为上天的震怒虽然在拥有了科学常识的我们来看,所谓上天的震怒不过就是云层之间电离子的摩擦而产生的所谓闪电可是对于人们的理解来说,上天的震怒这种说法却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更容易使得所有接受者产生共情。神话思维就拥有着这样的神奇感染能力,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神话中的叙述对于我们去理解不同的形象,感受不同的现象具有十分强烈的展现意义。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喜欢读神话,喜欢在教育的过程中向孩子传播神话内容,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而是因为神话为人们所提供的想象方式和想象空间十分浪漫,能够填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上的空白,使得人们拥有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

  举例来说,在曹植的著名篇章洛神赋中,曹植就使用了400多字来描绘自己想象中的洛神宓妃的姿态万千,形容曼妙。在文学史的传说中,有人认为曹植此篇文章是写给自己的嫂子甄宓,也有人认为曹植此篇文章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皇帝的忠心。但无论如何,曹植面对着一川洛水提笔挥就这400多字的精美描写也要源自其强大的想象能力,而这种想象能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神话的思维。如果细究其中的内容,我们会发现洛神赋中涉及到了很多神话中的人物,比如洛川之神宓妃,娥皇女英等等。这种关于神话的浪漫想象使得作者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将作者强烈那情绪以盛大的场面展现了出来,使得作者所叙述的内容十分具有情感上的张力,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指向了神话思维的直观想象力。

  3

  山海经由于出现的年代较早,因此其中容纳了许许多多中华神话中的始祖。比较出名的有烛阴,女娲,西王母,蚩尤,裔,颛顼,刑天等等。始祖神话与创世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来说,始祖神话中的人物大多也会参与到人类的创世神话中。如同科学中研究的宇宙起源一样,人们对于自身的起源也有着极大的兴趣,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关心自己的祖先究竟形为何物,有着怎样的丰功伟绩。而山海经中就包含了许许多多,供人们想象参考的创世始祖形象。

  神话中的始祖形象都表现着人们对于最强能力的向往,而在后来的文学之中,人们也常常借助这种对于始祖形象的向往表现自身对于生命起源的敬畏。即使在科学逐渐进步的时代,也有人仍然愿意相信神话中的形象和故事,愿意相信使足神话中的形象真的是自己民族的祖先,也正证明了这种浪漫想象所引起的人们的巨大共鸣。

  (二)上古神话中传说内容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

  神话传说除了提供了一些创作技巧之外,神话传说的内容也成为了众多文学创作的源泉。在最初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隐约的感受到神话传说中隐含着人们对于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或者期待。比如在一开始的文学创作中,人们常常借助意象表达自己所处的社会现状,在后期的文学创作中,渐渐的出现了一些与神话传说相关的素材,进一步暗示当时的政治时局,或者寄托了自己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在这本书中就记载了大量的关于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比如大禹治水、共工触不周山等等,《西游记》中这些神话故事的引用,让这本书变得更加完整,同时在细节上也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将《西游记》故事与上古神话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在《西游记》这本书中看到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隐喻,将自己的理想与需求表达的更加委婉。

  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同时期的作家对于文学素材的引用都有着其不同的目的。神话作为一种文学素材的类型,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同时也可以被运用到各种不同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同时,作者也可以根据自己所表达的不同意愿,而将神话中的人物安排在故事中的不同位置上,有时可以将神话中的正面人物作为反面人物来描写,有时也可以将神话中的反面人物,作为故事中的正面形象来表现,这正是神话赋予人们的在创作上的自由。由于人们对于神话的不同认知,最终也造就了文学上创作内容和创作情形的多样性。有很多作者在现实主义文学中不敢直接表露的心声,通过对于神话素材的引用,则可以在浪漫主义文学的故事中,委婉的表达出来。另一方面有很多的浪漫

  4

  想象,需要作者借助神话中的笔法故事乃至人物来进行展现,托借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神话的浪漫想象而增强自身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当文化成为一种符号,人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省去很多繁琐的步骤,而直接利用神话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观念的传达,这样也使得文学的创作拥有了更多的一致性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在山海经的故事中,斗争神话的内容并不少见,其中有部族与部族之间的斗争也有神与神之间的斗争。在斗争神话中,最广为流传的要数黄帝大战蚩尤这个故事不仅气势恢宏,而且直接的解释了华夏子孙的由来。可以说它将斗争神话与创世神话和始祖神话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虽然和平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可是在人类的基因内部,仍然有着关于暴力的渴望,在斗争神话中,一方面,故事中的情节释放了人们对于暴力的渴望,另一方面也以故事的形式固定了人们所在的社会体系。黄帝大战蚩尤以后,理所应当的就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主人。而被黄帝打败的蚩尤,也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神话中的反派人物。这种人物的形象一旦被确定下来,就有了其文学史上的意义。从此以后,黄帝成为了正义和秩序的代表,而蚩尤成为了暴乱与反派的代表。在后世的作品中,凡涉及到神话,都会以黄帝为一种秩序和权力的象征,而蚩尤的出现则会使人们感受到暴力的基因在流动。这种自神话中流淌出来的文化基因,逐渐固定着人们的认知,同时也使得人们在触及到相关的内容时会感受到一种自上古而来的原始力量,感受到这种力量的磅礴,而这也正是斗争神话的浪漫之处。

  此外山海经中治水的故事对于浪漫情怀的展现主要有三点:其一是父子相继的事业。大禹和他的父亲子承父业去治水,这体现出了先民们面对自然灾害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前赴后继的过程,也展现了先民们对战胜自然的浪漫渴望。其次是天下为公的情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这体现了先民对于一个一心为公形象的渴求,大禹这个形象也是先民浪漫想象的产物。第三就是对自然的拟人化。大禹治水的对象是水,其实并不具有一个类似人的实体,但是在神话的描述中,仿佛大禹要面对的是一个恶人。这种拟人化的想象再一次表现了先民对于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渴望。

  (三)上古神话中原始生命观对文学创作发展的影响

  上古神话的创作时期距离我们都比较远,那么其中所描述的神话故事必然也时间久远,因此无论是从关于自然万物的状态描述还是关于人们的思想状态描述都体现了其原始特征。同时在神话传说故事中,每一位神话人物都有起死回生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

  5

  在不同的神话人物身上都有不同的描述,比如刑天在被砍掉头颅以后,反而获得了更加强大的能力,再比如,大禹的父亲紫貂之后,从腹中剖出大禹,这其实也是一种隐含的起死回生的能力。这种起死回生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中所经历磨难的认可,在很远的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总有一天会面临死亡,但是在神话中,人们却将死亡当做敌人对待,或者将死亡作为一种磨难,死亡作为神话故事传说中的历劫出现,往往很多神话人物在经历了死亡之后,获得了另外一种重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这种周而复始的重生,恰哈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生命的崇拜,以及他们的对于生命的价值的认可。

  比如中外神话故事都自有其世界观,也各有其逻辑。在神话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有浪漫想象力的一部分就当属创世神话。在《山海经》的创世神话中,最著名的神话当属“女娲造人”。从意识的根源上来说,“女娲造人”的故事十分形象地体现了我们的先民最初的“以形化形”思想的运用,即将表面上具有联系的现象联系起来,再通过想象为其解释因果。一方面女娲造人的神话体现了先民们对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认可,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母系氏族仍然是社会中的主流。另一方面,这种以泥塑造人的想法也体现了我们的先民对于自身来源的一种形象化的想象。先民们正是通过这种形象上的相互关联而自我想象出了一套可供解释的理论体系比如我们的皮肤是黄色的,而土地也是黄色的,因此人和土地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人会出汗,也会拥有新陈代谢,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皮肤碎屑言语泥土十分相似,因此如果将人与泥土结合起来,就有着相应的说服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人见过通过泥土而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案例的,因此人们也需要去构造出一个人力所不能及的神,那就是女娲。人们这种合理化的想象可以使得自身在想象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快感,而这种快感正是由于想象中的内容与人们的认知方式相匹配而实现的。神话中的故事想象不一定十分高级,但一定令人向往,令人敬畏,这也正是创世神话对于人们的意义。同时,神话中也提到,女娲后来用数值沾上泥将泥甩出来,每一个泥点就成了一个人,在女娲这种肆意、浪漫的造人过程中,大地上迅速地出现了很多人类,这种生命突然大繁荣的景象是先祖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先民们对于生命宏伟的想象。这样的文学思维的影响,可以在后来很多的文学作品中看到。比如鲁迅的作品三王墓就讲述了干将莫邪的儿子眉间尺为父报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虽然将自己的头颅割下,可是头颅仍然继续与仇人战斗,并且最终在大锅中共同化为白骨,这体现的是一种生命永不停歇的抗争精神和一种强烈的复仇的意识。这种不服输和顽强的精神,恰恰的展现了神话传承至今的文学价值。

  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神话对于一个民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神话也必然彰显着其强大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千年来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艺术都会回过头去向神话中借鉴文化要素,只有深入的去理解神话,才能够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明和艺术。

  7

  参考文献

  [1]唐梅秀,周融.或绮谲深沉,或奇妙逍遥——布莱克与屈原浪漫主义精神的异同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2]陈静.古代希腊与中国神话的异同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3]胡继华.浪漫诗风及其东方灵知主义——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艺术理论初探[J].艺术百家.2016(03).[4]周含.初探中西神话传说中的相似主题[J].大众文艺(理论).2017(01).[5]张丽娇.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相似性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02).

  8

  

  

篇二: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中国上古神话在当代的文化影响力

  2009-08-1823:20:25|分类:人文|字号大中小订阅

  ————短期学习上古神话后的感想

  中国上古神话指夏商周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天真的解释的方式,同时也是传递着隐语——解释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基因。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后代民族性格的形成又起了强化作用.神话中悲壮型英雄在文化底蕴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他们有超越自然的精神力量,塑造了民族坚定顽强、崇尚精神力量的性格;神话对救世英雄的褒扬,赋予了理想人格以使命感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中国上古神话的地域性,给了“天”以广阔的生存、扩展空间,使中国人意识中以天为最高主宰;神话表述的化生模式,表露了强烈的生生不息的宗族延续意识,并对后世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精品文库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佳的社会观念上层建筑,其社会理想表现为“尽伦”,儒家的产生正处于神话发展“数轴”的“原点”:溯前,它承袭了上古神话闪光的灵感;面后,它给予上古神话以哲理的光辉。上古神话与儒家思想两者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均非常重要,它们共同来自于农耕生产、血缘纽带的深厚土壤,并为捍卫这片土地而枝叶蔓生,形成如盖绿茵。上古神话并没有即生、即灭,它具有很强的生发性。上古神话之“形”消谢了,但其“神”——神话思维,在后世,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魅力,它启发了诸多有影响的文化思想。

  中国上古神话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代代相承,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毫不逊色。而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给了我们更多的营养,去创造我们新的生活,开辟独属于我们的天地。

  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上古神话对中华初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氏族社会的习俗、制度的意义与合理性,肯定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血缘家庭的存在。上古神话是把个人与氏族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二,古籍中涉及大量关于上古神话的记载,它们影响了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多古代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的形成,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史学及艺术等的基本走向。

  三,在众多文学体裁中,上古神话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活水,它引导了寓言、仙话、志怪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如《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

  欢迎下载

  2

  精品文库

  淌,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

  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续、光大。同时在思考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一些哲学问题的思考

  上古神话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生存,“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是一种

  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

  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人之‘生存’它不是抽象的主体性,不是人面对一个固定的客体的主动、

  或是人将自己拥有的东西展现出来,而是一种互动,在动态中成就个体的生命表达,是人的

  现实生活孕育着‘人’和‘世界’”。上古时期原始初民创作的神话集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

  神正体现出了人类生存的真谛——即便是在那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人们还在积极的生活,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朴素的思想打造着一个和谐的社会。小方面上来看,我们又何尝不欠缺

  这种积极乐观、勤劳、主动改变自己生活的态度。身在大学校园,却感受到更多的压力:课

  业繁多紧凑,泛而不精;父母要的好成绩;以后就业的困扰……我自认生性比较平淡,可也

  不能跳出社会的规则圈,以前想只要能精于一门便可游历天下,现下看来已成奢谈。我们要

  长大,可是我不愿成为只为金钱而奋斗的人,人生在世几十载,不应是这点追求。而我希望

  自己的人生能有价值,能够追寻自己的目标前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为快乐,但求无

  欢迎下载

  3

  精品文库

  憾。大方面来说,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浮华喧嚣下,当我们重新静下来思考,再次唤起打造“和谐社会”的呼声时,我们是否能也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寻找出开启和谐社会大门的金钥匙呢?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21世纪的社会日新月异,在我们的身边每一时每一秒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样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不同程度的感到不适应。如何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处变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审时度势,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和谐成员,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得越加的紧密相连,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已经将人与人牢牢的捆在了一起。当我们再次聆听上古神话的历史回响时,再次为那些神话英雄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与打动时,我们会发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一股团结向上、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的不再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怀着个体的生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艰辛的人生,不断的探索,积极的进取,从而使他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发挥到了极致,最终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使个人的“小我”成为社会的“大我”。也许,这些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就是我们今天每一个发展中的人应该学会并且实践的。

  黄帝寻玄珠的故事的启发:人们在追求幸福途中,有的人努力却遍寻不着;有的人轻松就得到了,但不懂得珍惜最后的结果也是失去;有的却被贪欲所害,迷失正向。人们活着只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幸福似乎没有终点。

  黄帝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这是前文明走向后文明的过渡,最终以黄帝的胜出、新文明的到来告终,这是矛盾爆发的效应。对于“俱分进化论”,本人持赞同态度。也许幸福和痛苦就像八卦中的阴阳,平衡交融。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在改善,原来期盼的幸福渐渐实现,而原来的某些痛苦也许不再存在,但新的痛苦也在不断地冒出来,人的欲望也许就是在这样的驱动下不断扩张。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是无止境的重复还是走向毁灭抑或大

  欢迎下载

  4

  精品文库

  同?然而我们也不期盼一切静止下来,原位生活,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冒险总是勾起我们求知的欲望。现今,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应发展的潮流前进,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在烦躁苦闷的时候提醒自己切莫贪,慎独。

  古人受其价值观影响,视非自然的发明为奇技淫巧。而现今科学技术蒸蒸日上的发展,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的发明涌现,信息也不停地涌来。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薪火相传永不灭。古人认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秘密是有限的,因之他们不愿去发掘。就人类的能力来说,我们能以非感官的方法探究到很多方面的真理。而宇宙空间之大我们善不知晓,而未来更多的秘密会接踵而至,人类毁灭之前也不可能解决。最怕的就是探寻问题的瓶颈期,苦闷繁琐,而人的欲望此时直接就影响人的坚持力,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不断破荆斩浪,一路前行。

  在学习中想到很多问题,我觉得都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可能是理科学久了总喜欢得到个确定的答案,当然也可能因为本人主观能动性不够还会依赖答案。所以我现在闲暇的时候看点别的,与以前休闲不同,我忽然开窍——思考问题是个很好的学习途径,而人文的思考能够教给我们很多做人处事之道。勤于思考!尽管有些时候不得其解会很烦躁,心神不宁的,但过了那段时间又觉得自己懂了点,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上古神话与教育、经济、娱乐

  上古神话作为文化血统早已融入我们生活的一息一脉。而文化的影响自然深远,与经济、教育、政治等联系紧密。

  那些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伴着我们长大,我还记得小时候特爱看这些故事,可好像只找到一本《大连神话故事选》吧,讲了些我以前没听过的。而别的都用来看格林童话啊,安徒生童话啊。而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对中国上古神话故事熟

  欢迎下载

  5

  精品文库

  悉程度胜过安徒生童话?而我以前经常喜欢看日本动漫,曾看过一些玄幻作品,里面很多人物神兽都出自中国上古神话中,而我之前毫不知晓差点误以为是日本的,而且有些东西会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想的我也郁闷,这也和本人读的书少有关。所以我认为在教育和经济(如商品宣传)、娱乐(如电视剧)中使用上古神话的典故或引用其哲学思维,即可给不知道的人传递信息,同时对懂的人来说也算是民族文化的呼唤。

  结语: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想成为一个大国,必须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对当今世界来讲,我们的文化也随着时代前进,固守以前的陈规不行,所以我们得吸取各种适应潮流发展的文化精华和我们本族文化加以融合,与外界交流,互相学习,创造我们独树一帜而又能够发展国家的文化,而不被那些不属于我们的文化所侵蚀。

  一打算写论文想的就是中国上古神话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与作用,我们能从中得到些什么?毕竟才疏学浅,翻阅了些资料,也没找到我想要的,所以只好将自己能够思考到的问题写出来。

  欢迎下载

  6

  

  

篇三: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LT

  文化思想。中国上古神话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代代相承,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毫不逊色。而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给了我们更多的营养,去创造我们新的生活,开辟独属于我们的天地。

  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上古神话对中华初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氏族社会的习俗、制度的意义与合理性,肯定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血缘家庭的存在。上古神话是把个人与氏族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二,古籍中涉及大量关于上古神话的记载,它们影响了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多古代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的形成,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史学及艺术等的基本走向。三,在众多文学体裁中,上古神话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活水,它引导了寓言、仙话、志怪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产生,直接影响了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如《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淌,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

  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续、光大。同时在思考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一些哲学问题的思考

  上古神话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生存,“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人之‘生存’它不是抽象的主体性,不是人面对一个固定的客体的主动、或是人将自己拥有的东西展现出来,而是一种互动,在动态中成就个体的生命表达,是人的现实生活孕育着‘人’和‘世界’”。上古时期原始初民创作的神话集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正体现出了人类生存的真谛——即便是在那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人们还在积极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朴素的思想打造着一个和谐的社会。小方面上来看,我们又何尝不欠缺这种积极乐观、勤劳、主

  动改变自己生活的态度。身在大学校园,却感受到更多的压力:课业繁多紧凑,泛而不精;父母要的好成绩;以后就业的困扰……我自认生性比较平淡,可也不能跳出社会的规则圈,以前想只要能精于一门便可游历天下,现下看来已成奢谈。我们要长大,可是我不愿成为只为金钱而奋斗的人,人生在世几十载,不应是这点追求。而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价值,能够追寻自己的目标前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为快乐,但求无憾。大方面来说,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浮华喧嚣下,当我们重新静下来思考,再次唤起打造“和谐社会”的呼声时,我们是否能也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寻找出开启和谐社会大门的金钥匙呢?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21世纪的社会日新月异,在我们的身边每一时每一秒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样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不同程度的感到不适应。如何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处变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审时度势,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和谐成员,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

  题。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得越加的紧密相连,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已经将人与人牢牢的捆在了一起。当我们再次聆听上古神话的历史回响时,再次为那些神话英雄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与打动时,我们会发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一股团结向上、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的不再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怀着个体的生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艰辛的人生,不断的探索,积极的进取,从而使他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发挥到了极致,最终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使个人的“小我”成为社会的“大我”。也许,这些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就是我们今天每一个发展中的人应该学会并且实践的。

  黄帝寻玄珠的故事的启发:人们在追求幸福途中,有的人努力却遍寻不着;有的人轻松就得到了,但不懂得珍惜最后的结果也是失去;有的却被贪欲所害,迷失正向。人们活着只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而幸福似乎没有终点。

  黄帝与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这是前文明走

  向后文明的过渡,最终以黄帝的胜出、新文明的到来告终,这是矛盾爆发的效应。对于“俱分进化论”,本人持赞同态度。也许幸福和痛苦就像八卦中的阴阳,平衡交融。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人们的生活在改善,原来期盼的幸福渐渐实现,而原来的某些痛苦也许不再存在,但新的痛苦也在不断地冒出来,人的欲望也许就是在这样的驱动下不断扩张。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是无止境的重复还是走向毁灭抑或大同?然而我们也不期盼一切静止下来,原位生活,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冒险总是勾起我们求知的欲望。现今,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应发展的潮流前进,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在烦躁苦闷的时候提醒自己切莫贪,慎独。

  古人受其价值观影响,视非自然的发明为奇技淫巧。而现今科学技术蒸蒸日上的发展,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的发明涌现,信息也不停地涌来。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薪火相传永不灭。古人认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秘密是有限的,因之他们不愿去发掘。就人类的能力来说,我们能以非感官的方法探究到很多方面的真理。而宇宙空间之大我们善不知晓,而未来更多

  

篇四: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中国神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绚烂与瑰丽让世人为之折服。中国神话用规律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制度,体现出种种值得人思索的精神状态,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总之,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中国神话传统文化影响

  神话,它是人类最远古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文学的最初源头,对后代文化、文学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是人类的影子,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现在的一般学者认为神话是原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的理解,是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一旦被记录下来、流传下来,也就势必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流传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中国神话里的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他们注重道德与品行的修养,他们不会妒贤嫉能,而是推崇贤能之士。对于这一点。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文化推崇自身的修养、推崇尊贤重能。其次,在人的观念里,神是不会错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所以,结合中国文化和人们的观念,神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群体。中国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再如,作为中国神话里的神,他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为自己的子民们的生存与发展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从神话中的主人公的身份就可以管中窥豹。他们大多数都是某个部落的首领,比如黄帝、炎帝、大禹、伏羲等等。而且,他们为部落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统一天下、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他们原本都是人,但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便成为了神。从“禹传子、家天下”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神话自己,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他们更要使之前的神更加完美。那么,他们作为神的后代来统治这个世界,自然更加有威信了。所以,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的身份。这些始祖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所信仰的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趋势所致。又再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是如此,中国神话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画上了最为灿烂的一笔。

  正是因为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神话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中国神话通常能表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如一些社会思想、社会制度等。以《梁祝》举例,它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儿女婚姻的落后思想,仅仅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的想法丝毫无法左右现实。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敢于冲破封建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爱情,不惜以一死言志的做法着实令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势力压迫之下依旧有着独立的灵魂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高涨的反抗精神。又比如《白蛇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一部“人妖相恋”的神话传说。里面的白素贞堪称深入人心,尤其是经过影视剧作品的演绎之后,大家更加喜爱那位身着白衣,被称为“白娘娘”的白素贞。白

  素贞,美丽大方、心地善良、一身法术,虽身为女性,但是身负悬壶济世、惩恶扬善的重任。我想,这可能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般女性的渴望。然而,白素贞不是人类,是一条人人惧怕、人人厌恶的蛇,这应该有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失望,认为人世间根本没有这种完美的人存在。文人同样借白素贞这一形象表达封建的社会伦理道德对人们的压迫,而这种压迫倚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打破的,因此诸如《白蛇传》《梁祝》这样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压迫,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神话无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能反映出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应当数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那么,什么是文化英雄呢?美国出版的《韦氏大辞典》这样解释:“文化英雄,系指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一民族把一些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来说最基本的因素(诸如各类重大发明、各种主要障碍的克服、神圣活动、以及民族自身、人类自然现象和世界起源),加诸于文化英雄身上。文化英雄为一民族或一社团之理想的象征”。而在人类学上,文化英雄被认为“是指在民俗学上具有光荣的人物,他们被认为对后代的特殊生活方式具有教化之功劳”。在神话学上,其被认为是在古代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有杰出贡献者,即神话中的发明创造者。我个人认为,既然是神话中的文化英雄,就应该从神话学的角度分析论证。这些文化英雄,集中体现了原始人的智慧和才能,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程,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因此被后人纪念和歌颂,而且通过对古代神话中的文化英雄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进程。例如渔猎之神,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英雄。在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之前,人们靠渔猎为生,因此可以说渔猎之神是渔猎社会的产物。《抱朴子.对俗篇》记载:“太昊师蜘蛛而结网。”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借结网捕鱼生活。太昊(伏羲)这一发明创造,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又如云南傈僳族信奉的女猎神叫“花兹玛”,汉语意思是“掌管狩猎的女神”。她教傈僳族人各种打猎的方法,如绊扣、鸟扣子、捕虎陷阱、捕猴竹笼等等,确保了傈僳族的延续。文化英雄不像盘古女娲一样创造人类,也不像精卫夸父一样挑战自然,但他们却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没有这些文化英雄,就没有子孙后代。所以中国神话中的文化英雄,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不存在的文化英雄真的拯救了人类。而是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传统文化。

  神话具有多功能的特点,是原始人的文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历史和科学。而对比希腊神话的哲理性,中国神话更具有伦理性。中国古神话所体现的是先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它就是那个时代的哲学,也是那个时代的科学。作为伦理存在的古神话根源于它是原始时代的哲学,并主要体现为伦理性。中国神话的这些特点,满足了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统治。神话中体现出来的“三纲五常”被历代皇帝所继承和加工,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从根本上影响当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是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影响,是其真正的本质。

  参考网址:http://wenku.baidu.com/view/068ff3eee009581b6bd9ebc8.htmlhttp://wenku.baidu.com/view/3947034aa8956bec0975e3c3.htmlhttp://www.yjba.net/shenhua/%E4%B8%AD%E5%9B%BD%E7%A5%9E%E8%AF%9D%E6%95%85%E4%BA%8B/?key=%C9%F1%BB%B0%D3%EB%CE%C4%BB%AFhttp://wenku.baidu.com/view/8e92551c964bcf84b9d57be1.htmlhttp://wenku.baidu.com/view/30f32dacd1f34693daef3e26.html

  

  

篇五: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第十讲神话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神话是人类对世界的最初感知与愿望表达,是早期人类的综合性的意识形态,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其中蕴涵着人类的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乃至价值体系的起源。在现代人看来也许有些荒诞的描述中,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族群历史、宗教观念乃至各类日常生活知识。这些早期的感知和认识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断在演变中传衍,从而给传承和运用这些神话的社会和文化打上或深或浅的印记,中国也是一样。

  第一节神话对宗教信仰的影响神话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书的第一章即已指出,神话讲述的是超越人类的神祗、始祖、文化英雄和神圣动物的故事,在世界许多宗教信仰体系中,神话往往构成宗教信仰观念和教义的基础,神话中所讲述的那些创世的神祗、神圣动物和文化英雄也往往是宗教信仰中被崇拜的对象。中国的情形也是如此:神话以对最初起源的追溯阐明信仰观念和行为存在的理由,确立信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神话中叙述的主要角色和事件常常成为各民族民间信仰中神灵崇拜和祭祀仪式的基础。在河北省涉县,有一座供奉女娲的庙观群“娲皇宫”。庙宇依山而建,其最初的修建时间一说是在汉代,一说是在北齐。当地流传着不少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在山门的正、反面的四个角上,也镌刻着“断鳌立极”、“炼石补天”八个字,显示出当地的女娲信仰与女娲神话的密切联系。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到三月十八,是娲皇宫庙会,附近百姓以至晋东南、晋中、豫北、冀南等地的香客纷纷来这里进香“朝顶”。去娲皇宫朝顶是件神圣的事,“不干净的人”(指品德不好、作风不正派的人)被认为是没有资格去朝顶的。相传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生日,十四日夜,庙群中子孙殿的大院里常常坐满了前来进香守夜的女性香客,“坐夜”显示了她们对女娲老奶奶的虔敬。第二天一早,人们纷纷抢烧第一炷香,以求女娲奶奶保佑一年顺利吉祥。当地还广泛流传着有关女娲灵验的各类信仰传说。例如,贞洁的小媳妇被人冤屈,到娲皇宫朝顶时跳入香火池却得到女娲老奶奶的神奇佑护,从而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一位将士被日寇追捕,结果女娲老奶奶降下大雾,成功地保护他脱离了险境……这类灵验传说产生于对女娲神力的虔诚信仰;而它们产生之后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又对当地的女娲信仰起着巩固和强化作用,为相关的信仰观念和行为,提供了鲜活的证据,为相关民间信仰的不断延续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中的情形与此相似。例如,云南省永宁纳西族人将神话中讲述的洪水滔天后与人间仅存的男子曹德鲁若结婚的仙女紫红吉吉美当做人类始祖母,并在每年的十月举行祭祀活动;神话中的黑底干木女神,又被视为永宁地方的守护神,她主宰着本地的人口兴衰、庄稼丰歉、牲畜增减,人们对她的崇奉不仅在于口头上讲述她的神话,她的信仰还广泛深入到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婚姻形态、生活习俗以及心理状态之中。比如人们用女神也结交“阿注”(性伙伴)来作为自己盛行“暮合朝离”的“阿注婚”的理由,每年七月二十五日要举行一次祭祀黑底干木女神的活动。神话相传,女神曾经一度离开永宁,致使人们大受灾祸之苦;在请回女神之后,永宁才大地复苏、人畜兴旺,所以人们要定期祭祀女神。当地人还认为女神主管着当地妇女的生育和健美,所以在石洞里设有妇女秘密祈求生育的女神偶像。当地的女子还认为只要每天多看看女神山,自己就会长得更漂亮。所以,在永宁纳西族中,黑底干木的神话与相应的女神信仰、母系社会制

  度、“阿注”婚姻形态以及祭祀仪式等结合为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四川西北部的羌族人中,神话中繁衍了人类,并教会人类种植的天女木姐珠(或木姐)与人间的男子冉必娃(有异文称斗安珠等,由猴子或猴毛人变成)也被敬奉为羌人的始祖。茂汶地区流传着这样的神话:天神的小女儿木姐珠与人间的猴毛人斗安珠相遇并产生了爱情。斗安珠到天界向天神求婚,并顺利通过了天神出的砍树、烧山、播种、找菜子等各种难题的考验,最后与木姐珠成亲并一道返回大地。他们“教羌人学会种庄稼”,“子孙繁衍大发展”。在羌族人中,一谈起木姐珠,人们就会说“那是我们羌人的祖先”。每年阴历的十月初一,是欢庆农业丰收的节日,这天,“羌族人民以一个或数个村寨为单位,进行庆祝活动,祭祀祖先,祷告天神”。届时,巫师要吟唱包括《木姐珠》在内的《喜庆歌》。②在东北的鄂温克族中,长期流传着天神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和生灵万物的神话,这一神话“在过去和今天通过不同的传承方式、传承手段影响着鄂温克族的信仰观念和生活方式”,“是鄂温克族心灵深处信仰观念的合理想象,并且在世代传承中以一种神圣而顽强的意识根深蒂固地渗透在鄂温克人的内心世界”,祭敖包仪式是这一神话的“转型”性体现。在牧业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每年的六七月,各单位、各家庭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祭敖包活动,以表达对天神的虔诚信仰与膜拜。敖包是在一个向阳临水的山坡上用石头堆积的一个山包,石头中间要插上柳树枝,树枝上拴有红、黄、蓝、绿、白等彩色绸布条。祭祀时主持者要拿着白酒,带领大家朝着向阳的地方围着敖包转三圈,行走时祭祀者首先向天神敬酒,然后不断向敖包洒酒,并说些“天神保佑我们人畜平安”等祈祷语。转完三圈,人们要静静地站在或跪在敖包前,敬拜天神,祈求天神保佑自己及家人健康、牛羊满圈。有研究者认为,当代鄂温克族天神信仰的种种仪式是其天神神话在民间信仰世界里的活态呈现,对鄂温克族的精神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神话在信仰的阐明、确立和维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称神话为信仰的“社会宪章”。

  第二节神话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感知体系,千百年来,神话在其创作者、记录者和讲述者等中间不断传承和演变,既为不同的人们所形塑,也反过来塑造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为他们的行为提供证据和理由,也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意义、范型以及别样的趣味与风情。一句话,神话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即“过日子”的通常过程与状态。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春节时贴门神的节日习俗。门主出入,对家庭的安宁与顺利而言至关重要,所以古时家庭祭祀,门为“五祀”(门、户、中溜、灶、井)之首。贴门神习俗原本具有很强的信仰色彩,人们相信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退避三舍。歌剧《白毛女》里喜儿唱的“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就是对门神功能的最好说明。以后这一习俗的信仰功能逐渐弱化,装饰娱乐的功能则日益加强,如今对许多人而言,贴门神已经与贴春联、贴“福”字等一样,成为既表达人们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又传达欢乐喜庆的年节气氛的象征符号了。至于这一习俗的最初来源,则与神话有关。汉代王充的《论衡·订鬼》篇曾引《山海经》佚文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日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日神荼,一日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

  悬苇索以御凶魅。”贴门神的风俗即受到上述神话的影响,神荼、郁垒便是最早的门神之一。据《月令广义·正月令》记载:“黄帝之时,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于桃树下。令人画其像于桃板,列于门户,书其名于下”,岁暮时“画荼(神荼)、垒(郁垒)并悬索于门户,以御凶也”,说的是以前人们每逢过年时,用桃木梗刻成两人形象立在门旁,也有的把公鸡毛和苇索编在一起,用以守门镇宅。后来就用两块桃木板,写上两位神祗的名字,这就是“桃符”的来源。再往后,用纸画两个人,贴在门旁,就成了门神了。《类说》卷六引《荆楚岁时记》云:“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五引《皇朝岁时杂记》云:“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大年初一太阳升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换上新的桃符以祝新年。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述的就是辞旧迎新时更换桃符的情形。以后,门神的来源逐渐增多,形象也愈加多样,如今,在各地的门神画像销售点,常见的是秦叔宝、尉迟敬德、钟馗、赵公明、燃灯道人等,古老的门神神荼、郁垒的身影已经比较少见了。

  在饮食习俗中,人们对待一些食物的态度以及食用方式也与神话及相关信仰直接相关。在广西的隆林和贵州的遵义、仁怀、平坝、安顺等地的仡佬族人中,都流传着“狗从天上带来谷种”的神话。因此,长期以来,好些地区的仡佬族人都不卖狗,不吃狗肉,在旧历七月的“吃新节”和腊月的除夕,人们都要先喂狗,在喂狗的饭里,还要搁上几片肉,以表示对狗的优待。在金秀县大瑶山的盘瑶中,不仅世代传承着犬祖盘瓠的神话,而且将盘瓠视为祖先,尊称为“盘王”(参见第四章第五节)。家中凡有人畜不安的事情发生,他们就要祭祀始祖盘王,称为“还盘王愿”、“做盘王”或“跳盘王”。由于盘瑶把盘瓠当做始祖以及保护神来崇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盘瑶是不能亵渎狗、冒犯狗的。长期以来,毗邻而居的茶山瑶人、壮族和汉族,都把狗肉视为美味,而盘瑶却忌食狗肉。三江、百色一带的盘瑶如果误吃了狗肉,就要杀一头猪,用猪血淋身,用猪肉祭祀盘王才算了事。在广西省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至今仍有不少瑶族人不吃狗肉,认为吃了狗肉会遭雷公劈或者做事会犯凶。其他一些地区的土家族、畲族等受到犬祖神话的影响,在饮食习俗中也忌食狗肉。不过,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忌食狗肉的习俗在一些地方逐渐被打破。在大瑶山的盘瑶中,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除老年人外,中青年人已经开始毫无顾忌地吃起狗肉来了。

  在盘瑶中,以前还有忌食冬瓜的习俗,据说这一习俗的形成与洪水后兄妹始祖再殖人类的神话有关。相传伏羲兄妹在大洪水后钻进瓜里逃生,后来兄妹结为夫妻,生下一个冬瓜。两人一气之下,把冬瓜砍碎,丢了出去,撒到山上的成了盘瑶,撒在平地的成了汉族,剩下的一点丢到屋后,变成了坳瑶。由于兄妹始祖是在瓜里逃生,而且盘瑶是从冬瓜里产生的,因此盘瑶忌食冬瓜。当然,这一习俗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瑶山区,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这一习俗已经被破除,中青年人已经不顾忌地吃冬瓜了。

  第三节神话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作为人类最初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神话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学”,但它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神话具有不自觉的艺术性,神话思维和神话的叙述语言都具有隐喻性和形象性,使得神话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文学史上,神话不仅为文学艺术创作直接提供了形象化和隐喻性的

  思维方式,还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幻想、夸张、虚构等表现方法、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原型(archetype),开启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如庄子、屈原、陶渊明、李白、吴承恩、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无不受到神话传统的影响,神话在他们的创作中也往往起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曹雪芹在他所创作的杰出小说《红楼梦》中,就创造性地运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神话作楔子,描写了一块“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顽石,在人世间亲历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女娲氏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出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补天时只用上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剩下一块没用,便弃掷在青埂峰下。谁知这块石头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因思独有自己无材补天,于是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后来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经历了一番人世间的红尘繁华与悲欢离合之后,最后重新回归青埂峰下。《红楼梦》讲述的就是假托这块顽石在红尘中亲历的陈迹故事,因此原本又叫做《石头记》。尽管炼石补天神话在整部小说中出现的地方并不算多,然而“细按则深有趣味”。有人认为,从小说的创作意旨来看,那“无材补天”的顽石,正是小说作者及主人公贾宝玉叛逆的个性与际遇的“巧妙的隐喻”,作者借这个神话缘起,抒写他的际遇和感愤,以烘托、映照概括着他自身经历的叛逆的主人公贾宝玉的形象和性格。一块是不同流俗(“无材补天”)的顽石,一个是于国于家无望的“蠢物”;顽石被遗弃在寒荒混沌的世界,“蠢物”则生活在腐朽黑暗的现实,而顽石的“幻形人世”、“堕落情根”又是衔在这“蠢物”的口中一同降生……神话的世界正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折光,神话的缘起,也给那现实叛逆者的形象和性格,增加了悲剧的浪漫色彩。如果说,前五回是这部小说的总提纲,那么,包括炼石补天、以泪偿灌、太虚幻境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神话世界,更是以“假语村言”的形式,渲染烘托着这“总提纲”的中心情节,它所造成的扑朔迷离、引人遐想的境界,实际上是全书情节的一个缩影;如果说,一种深刻的人生空幻感和深沉的“哀伤与喟叹”笼罩着全书艺术形象的境界,那么,作为小说的缘起、引线和提纲的这三位一体的神话故事,实际上已经开始确立了这一美学风格的基本音调。也有研究者认为,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含在他口中、挂在他脖子上的那块通灵宝玉的前身,就是女娲剩弃在青埂峰下的无材补天的顽石。小说假托顽石讲述其在红尘中亲历的故事,体现了作者高妙的叙述方略:既避免了一般以“我”的口气讲述的主观局限性,又避免了一般以“他”的VI气讲述的客观局限性,使得整个文本呈现出梦境般的诗意。此外,前文第三章曾引述王孝廉的观点认为,贾宝玉原是圣性时间(神话时间)里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在俗性时间里历劫,最后回归到原来的圣性时间里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正是神话中周期循环的原型回归结构的反映,突出地体现了“原型回归”的创世神话里反映的圆形时间观念。

  伟大的“悲剧的灵魂”鲁迅也深受包括神话在内的中国民间传统的影响。他在童年的时候便常听祖母、女佣等讲述神话、传说和故事,也从书本中吸取了丰富的民间文化知识。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他回忆起自己十岁左右时极想要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因为听说上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后来女佣长妈妈给他买到了,鲁迅因此消除了对她“谋害隐鼠”的怨恨,视这本书为心爱的宝书,甚至直到他写作《朝花夕拾》时,这本书的模样还历历“如在目前”。《鲁迅的故家·童话》中也说“有一时期鲁迅早就寝而不即睡,招人共话,最普通的是说仙山。这时大抵看些《十洲》《洞冥》等书,有‘赤蚁如象’的话,便想象居住山中,有天然楼阁,巨

  蚁供使令,名阿赤阿黑,能神变,又炼玉可以补骨肉,起死回生。……每晚继续的讲,颇极细微……”,可见鲁迅对神话传说的衷爱以及由此激发的创造性想象。在鲁迅创作的许多杂文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到民间传统的深刻印记,不过在他的笔下,这些传统往往被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赋予了新的面貌和生机,被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故事新编》是鲁迅晚年创作的专门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其中重新讲述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等神话以及老子出关等传说和故事,将“幻想的与现实的、想象的与真实的、古代的与现代的、庄严的与滑稽的、诗的与杂文的、形象的与理论的等等,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充满了夸张、怪诞和谐趣以及对世界、对人的存在的荒诞感。作者将女娲、后羿、大禹、老子、庄子等“英雄”和“圣人”置于一个个荒诞的情景下,凸显他们的悲凉、无奈,或者尴尬与狼狈。例如,《奔月》描写大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同时也把天下的奇禽异兽都射死了,找不到其他可吃的东西,所以每天只有请他的夫人嫦娥吃“乌鸦炸酱面”。嫦娥无法忍受这样清苦单调的生活,所以偷吃了仙药独自奔月升天了。后羿虽然仍有射日的雄姿,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当所有的奇禽异兽被射死以后,他就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对象了,面临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而且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整天纠缠在日常生活的琐事当中,这导致他自身精神的平庸化,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无聊和疲倦感。

  钱理群认为,《奔月》写的不仅是一个被遗忘、遭背叛、被遗弃的外在的悲剧,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变化所导致的内在生命弱化的悲剧。鲁迅在这里实际上讨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先驱者的命运问题,这实际上也渗透了鲁迅自己的生命体验:五四过去之后,先驱者都面临着后羿一样的遭遇与命运。因此,通过这些旧的神话故事的“新编”,小说道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人的存在一旦与世俗层面接触,便成为荒诞的悲剧。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作为小说之祖,神话的精华在于具有想象力以及厚重的、神秘的原始激情和感悟力,而《故事新编》则是现代小说中体现了最深刻的“返祖”现象的作品之一,它与神话的想象方式极其神似(如充满了变形、时空形态的置换等),而其借用神话题材写成的《补天》等文本所以具有恢宏、博大的境界,正是源于神话原本具有的厚重而神秘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故事新编》中表现出的作者的非凡的想象力,除了作者个人的才情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鲁迅自觉地继承神话传统和子书传统有关。

  除文学创作外,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母题、类型、主题和原型等也经常出现在中国的艺术创作当中,从古代的竹简、兽骨、青铜器画像、帛画、石刻画像到当代的影视艺术,都不难发现神话的烙印。例如,2003年起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52集动画连续剧《哪吒传奇》,主要讲述的是在中国书面文学、口头文学以及民间信仰中都十分著名的小英雄哪吒的成长历程,并以此为线索,编织进了诸多神话中的叙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女娲、盘古、祝融、共工、夸父、后羿,以及三足乌等。不过,在剧中,这些神话或者神话元素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功能,被重新建构成新的故事,譬如以往彼此没有太多关联的三足金乌和夸父追日的神话被串联、复合起来,夸父追日的动机变得更加清晰,夸父的形象也变得更加崇高悲壮,成为一个大公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英雄。电视剧对包括神话在内的中国民间传统予以吸纳并重新建构,以达到“讲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进而抵御外国动画影响的目的。显然,这种对神话的重构与目前国产动画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的外来文化的压力以及由此激发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反全球化思潮有关。

  第四节神话对中国人精神的影响神话以形象的语言表述了早期人类对自己与宇宙的关系的感知,在许多神话中,深蕴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和思想。不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这些神话不断在特定的地域和族群中流布传承,给传承这些神话的人们的精神和世界观产生了影响。尤其是一些从特定的族群和文化中起源、带有特殊个性的神话,更为这一文化种下了最初的文化因子,为以后该族群的世界观、道德伦理观定下了基调,在世代传承中不断模塑着群体的性格和精神。中国神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记录着早期中华民族的幻想与抗争,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观念的形成及其特征。例如,在以汉语形式讲述和记录的神话中,许多描述了神祗、始祖或者文化英雄的艰苦乃至于悲壮的神话行为,表达出对努力奋斗、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等精神的肯定和颂扬。当面临巨大困难和灾难的时候,这些神话提供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主动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以改变现状,而不是被动地向神意或命运低头。这一主题在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羿射十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等许多神话中都有鲜明突出的体现。本书第三章曾经提到,洪水神话是世界范围内流传最为广泛的神话之一。在希伯来神话和希腊神话中,洪水的发生都是源于神对人类罪孽的惩罚,人也都是听从神的旨意从洪水中逃生,并重新繁衍了人类的。而在中国的各类洪水神话中,治水往往是故事叙述的核心。譬如鲧禹治水神话的主旨,不是消极被动地服从神的命令,或者等待神的拯救,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主动去征服自然的灾难,哪怕付出巨大的代价。鲧偷了天帝的息壤去堙塞洪水,没有成功,被天帝所杀,后来腹中生出了禹(一说禹母吞神珠如薏苡,胸坼生禹),禹前仆后继,继续治水,相传他治水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平定了地上的洪水。由于他的神功伟迹,他被人们尊为“大禹”、“禹王”,成为夏人的始祖。在女娲补天神话中,女娲虽然身为神圣的女神,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修复毁坏的天空,也需要凭靠艰苦劳动,才能最终完成任务。在不少现代民间口承神话中,女娲不辞辛劳地到处采集五彩石,或者又用自己的唾液和精气把它们炼成补天的材料,历经千辛万苦,虽然终于补好了天上的漏洞,可她自己或者由于劳累过度而死,或者在仅缺一块石料的关键时刻,毅然以身补天,她的五彩霓裳,也化做天空中永远的五彩云霞。其他如与日逐走、道渴而死的夸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精卫,“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这些中国著名的神话都描述了神话英雄充满悲剧性的行为和结局,以及他们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神话(其实不仅限于古代神话)大多具有教诲格调,对伦理道德十分关注,在其他民族的神话体系里常见的残暴的行为、戏剧性的冲突、粗俗的诙谐、令人震慑的灾厄、性爱以及与其他生理机能紧密相连的赤裸裸的表露等,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却大为减色或者无迹可寻。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也许与早期文献记录者对神话的剔选有关。这些具有教诲格调的神话世代相传,对许多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影响。晋代诗人陶渊明曾写有《读山海经》十三首,对神话中的许多人物及其行为多有评论和发挥,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其中第九首对“与日竞走”的失败英雄夸父深怀同情和赞美,肯定他的功绩“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第十首热情地歌颂了“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对他们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加以赞颂讴歌,寄托

  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也隐含着诗人对其中蕴涵的精神价值的肯定和自我激励。当代神话学家袁珂曾经引用陶诗,阐明精卫填海神话的精神内涵,也表明了他从这一神话中感悟到的精神价值: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虽只是短短的两句,一种悲壮的赞美之情已跃然纸上。因为小鸟对大海所进行的斗争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在高高的天空中,飞行的是一只小鸟,小鸟所投下来的,是“微木”,是细石,然而“将以填沧海”。她去而复来,成年累月、千秋万岁都干着这样艰巨的报冤雪仇的工作。从人们的理智上看来,她这工作当然是徒劳无益的;但从感情上看来,沧海固然浩大,然而小鸟的坚忍不拔的想要填平沧海的志概却比沧海还要浩大,此其所以为悲壮,为值得赞美。

  如今,“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早已成了成语,他们的神话也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鼓励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心愿,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顽强奋斗。

  神话不仅对精英阶层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影响,对讲述和传承这些神话的普通民众,也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在河南淮阳和西华的调查中发现:神话中女娲的经历、命运上的悲苦色彩,尤其是她为了人类的利益而牺牲的悲剧结局,常常引发人们的同情、仰慕以至悲壮、崇高的感情,当地许多人(主要是虔诚地信仰女娲神力的妇女)在讲述女娲神话时常常深受感动,以至于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这种心理上的情绪、能量,能激发个人对于女娲形象所代表的共同体价值予以理解、认同,对符合这一价值原则的行为予以接受或遵照执行。

  神话产生于“民族”尚未形成的人类社会早期,它的力量,在于它是人类各群体的文化根脉和源头。20世纪初期,鲁迅在论述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历史变迁时,曾开宗明义地指出:“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实际上,中国神话不仅在发生学意义上对中国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文学艺术、民族精神和世界观念的构成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以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形式的文化建构过程中,神话也始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发挥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并参与了塑造和建构中国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中国一些地方的神话与民间祭典一道被批准认定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神话更被自觉地纳入到重新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公共文化体系的社会政治行动之中。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岁月中,中国神话将继续以多种方式为中国人传承和享用,并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新建构提供滋养,成为中国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和“另类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要点及思考题:1.中国神话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以你熟悉的一部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为例,谈谈神话的运用和重构

  在其中所起的作用。3.神话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4.你如何看待神话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模塑作用?举例说明。5.神话只属于遥远的过去吗?举例说明神话在现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各

  种表现及其担负的角色与功能。

  

  

篇六: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姓名刘颖单位张范中学E-mailliuying64872@163

  中国上古神话在当代的文化影响力

  2009-08-1823:20:25|分类:人文|字号大中小订阅

  ————短期学习上古神话后的感想

  中国上古神话指夏商周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天真的解释的方式,同时也是传递着隐语——解释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基因。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后代民族性格的形成又起了强化作用.神话中悲壮型英雄在文化底蕴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他们有超越自然的精神力量,塑造了民族坚定顽强、崇尚精神力量的性格;神话对救世英雄的褒扬,赋予了理想人格以使命感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中国上古神话的地域性,给了“天”以广阔的生存、扩展空间,使中国人意识中以天为最高主宰;神话表述的化生模式,表露了强烈的生生不息的宗族延续意识,并对后世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6页脚内容

  姓名刘颖单位张范中学E-mailliuying64872@163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佳的社会观念上层建筑,其社会理想表现为“尽伦”,儒家的产生正处于神话发展“数轴”的“原点”:溯前,它承袭了上古神话闪光的灵感;面后,它给予上古神话以哲理的光辉。上古神话与儒家思想两者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均非常重要,它们共同来自于农耕生产、血缘纽带的深厚土壤,并为捍卫这片土地而枝叶蔓生,形成如盖绿茵。上古神话并没有即生、即灭,它具有很强的生发性。上古神话之“形”消谢了,但其“神”——神话思维,在后世,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魅力,它启发了诸多有影响的文化思想。

  中国上古神话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代代相承,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毫不逊色。而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给了我们更多的营养,去创造我们新的生活,开辟独属于我们的天地。

  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上古神话对中华初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氏族社会的习俗、制度的意义与合理性,肯定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血缘家庭的存在。上古神话是把个人与氏族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二,古籍中涉及大量关于上古神话的记载,它们影响了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多古代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的形成,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史学及艺术等的基本走向。三,在众多文学体裁中,上古神话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活水,它引导了寓言、仙话、志怪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如《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

  6页脚内容

  姓名刘颖单位张范中学E-mailliuying64872@163

  淌,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

  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续、光大。同时在思考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一些哲学问题的思考

  上古神话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生存,“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人之‘生存’它不是抽象的主体性,不是人面对一个固定的客体的主动、或是人将自己拥有的东西展现出来,而是一种互动,在动态中成就个体的生命表达,是人的现实生活孕育着‘人’和‘世界’”。上古时期原始初民创作的神话集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正体现出了人类生存的真谛——即便是在那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人们还在积极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朴素的思想打造着一个和谐的社会。小方面上来看,我们又何尝不欠缺这种积极乐观、勤劳、主动改变自己生活的态度。身在大学校园,却感受到更多的压力:课业繁多紧凑,泛而不精;父母要的好成绩;以后就业的困扰……我自认生性比较平淡,可也不能跳出社会的规则圈,以前想只要能精于一门便可游历天下,现下看来已成奢谈。我们要长大,可是我不愿成为只为金钱而奋斗的人,人生在世几十载,不应是这点追求。而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价值,能够追寻自己的目标前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为快乐,但求无憾。

  6页脚内容

  姓名刘颖单位张范中学E-mailliuying64872@163

  大方面来说,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浮华喧嚣下,当我们重新静下来思考,再次唤起打造“和谐社会”的呼声时,我们是否能也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寻找出开启和谐社会大门的金钥匙呢?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21世纪的社会日新月异,在我们的身边每一时每一秒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样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不同程度的感到不适应。如何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处变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审时度势,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和谐成员,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得越加的紧密相连,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已经将人与人牢牢的捆在了一起。当我们再次聆听上古神话的历史回响时,再次为那些神话英雄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与打动时,我们会发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一股团结向上、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的不再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怀着个体的生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艰辛的人生,不断的探索,积极的进取,从而使他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发挥到了极致,最终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使个人的“小我”成为社会的“大我”。也许,这些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就是我们今天每一个发展中的人应该学会并且实践的。

  

篇七: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生物1201班黄小建

  摘要:

  神话是人们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它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神话主要包括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大致经历了从灵性神话到神性神话再到人性神话的不同阶段。

  关键词:

  中国古代神话起源巨大影响精神文明文学影响问题未来发展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

  神话,产生于古老的年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浓郁的民族性,历来为文学家、史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等所重视。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人类的意识就已经开始发展,但仅限于简单的思维,面对天地万物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人们感到神奇莫测,不能理解。诸如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问题和现象,都使人们迷惑惊异。自然界的无穷威力甚至使人们恐惧不已。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出现了冥冥之中有着支配自然力量的模糊观念。人们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这些故事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代代流传,后世称之为神话。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神话不仅以

  1/4

  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

  二、中国古代神话对人们精神文明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也是这类精神的代表之作。“女娲造人”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女娲造人者,想来起源于历史较为久远的存在大同理想的母系氏族阶段,作为人类的创造者,女娲从来就没有对人类的诞生表现出任何的失望之情,她不仅创造了人类,更在天崩地摧,人类惨遭灭顶之灾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鳖之足以立四极”,真正地成为了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保护神。她不会运用莫名其妙的处罚来确立和巩固自己不可一世的地位,相反却要帮助人类战胜这关乎整个人类命运的滔天洪水。女娲,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是一位英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象征,女娲补天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种极好写照。至于后世之禅让,大同理想,儒家思想等,莫不与此一脉相承。《精卫填海》,讲的是炎帝的女儿女娃“游于东海”,溺水而死后化为精卫鸟填海的故事。神话中的“游”应释为出游,离开故土到外地去都可以称作游。游都是有一定目的性的。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界往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旱灾夺走了人们的食粮,洪水毁坏了人们的家园,无情的大海又使人葬身鱼腹。正因为海边的渔民常常受到大海的威胁,所以他们想征服大海,改造大海。但人与大海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女娃“溺而不返”,她的生命被大海吞噬了,但事情没有结束,女娃变成了一只精卫鸟,继续与大海斗争。它的抱负如此的伟大,它的决心如此的坚强,它的毅力如此的惊人,它的气概是如此的不寻常!精卫要填平大海,表现了人类同自然斗争到底的不屈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有力、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在,也正是民族精魂的所在。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完善进取的开拓精神,凝聚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美德。锲而不舍、知难而进,构成了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历史渊源。

  三、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中国

  2/4

  文学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神话在人民口头创作史上,甚至是在文学创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例如,在诸子散文《庄子》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国古代神话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如“盘古开天地”。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他们不仅在著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于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现将神话历史化的倾向。现代中国学者对古代神话做过不少的整理与研究,运用了西方人类学派等的神话学观点进行探讨,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还有许多民族学者、民间文艺学者、文学史家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专著,推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科学和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和史诗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篇八: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见到龙的身影且不说东方民族诸如印度日本和许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度和民族就是在西方文明中早在古希腊时代龙的身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15影就出现在阿伽门农的盾牌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

  篇一: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中国神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绚烂与瑰丽让世人为之折服。中国神话用规律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制度,体现出种种值得人思索的精神状态,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总之,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中国神话传统文化影响神话,它是人类最远古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文学的最初源头,对后代文化、文学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是人类的影子,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现在的一般学者认为神话是原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的理解,是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一旦被记录下来、流传下来,也就势必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流传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中国神话里的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他们注重道德与品行的修养,他们不会妒贤嫉能,而是推崇贤能之士。对于这一点。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文化推崇自身的修养、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崇尊贤重能。其次,在人的观念里,神是不会错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所以,结合中国文化和人们的观念,神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群体。中国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再如,作为中国神话里的神,他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为自己的子民们的生存与发展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从神话中的主人公的身份就可以管中窥豹。他们大多数都是某个部落的首领,比如黄帝、炎帝、大禹、伏羲等等。而且,他们为部落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统一天下、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他们原本都是人,但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便成为了神。从“禹传子、家天下”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神话自己,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他们更要使之前的神更加完美。那么,他们作为神的后代来统治这个世界,自然更加有威信了。所以,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的身份。这些始祖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所信仰的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趋势所致。又再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是如此,中国神话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画上了最为灿烂的一笔。正是因为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神话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中国神话通常能表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如一些社会思想、社会制度等。以《梁祝》举例,它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儿女婚姻的落后思想,仅仅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的想法丝毫无法左右现实。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敢于冲破封建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爱情,不惜以一死言志的做法着实令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势力压迫之下依旧有着独立的灵魂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高涨的反抗精神。又比如《白蛇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一部“人妖相恋”的神话传说。里面的白素贞堪称深入人心,尤其是经过影视剧作品的演绎之后,大家更加喜爱那位身着白衣,被称为“白娘娘”的白素贞。白素贞,美丽大方、心地善良、一身法术,虽身为女性,但是身负悬壶济世、惩恶扬善的重任。我想,这可能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般女性的渴望。然而,白素贞不是人类,是一条人人惧怕、人人厌恶的蛇,这应该有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失望,认为人世间根本没有这种完美的人存在。文人同样借白素贞这一形象表达封建的社会伦理道德对人们的压迫,而这种压迫倚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打破的,因此诸如《白蛇传》《梁祝》这样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压迫,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神话无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能反映出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应当数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那么,什么是文化英雄呢?美国出版的《韦氏大辞典》这样解释:“文化英雄,系指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一民族把一些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来说最基本的因素(诸如各类重大发明、各种主要障碍的克服、神圣活动、以及民族自身、人类自然现象和世界起源),加诸于文化英雄身上。文化英雄为一民族或一社团之理想的象征”。而在人类学上,文化英雄被认为“是指在民俗学上具有光荣的人物,他们被认为对后代的特殊生活方式具有教化之功劳”。在神话学上,其被认为是在古代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有杰出贡献者,即神话中的发明创造者。我个人认为,既然是神话中的文化英雄,就应该从神话学的角度分析论证。这些文化英雄,集中体现了原始人的智慧和才能,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程,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因此被后人纪念和歌颂,而且通过对古代神话中的文化英雄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进程。例如渔猎之神,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英雄。在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之前,人们靠渔猎为生,因此可以说渔猎之神是渔猎社会的产物。《抱朴子.对俗篇》记载:“太昊师蜘蛛而结网。”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借结网捕鱼生活。太昊(伏羲)这一发明创造,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又如云南傈僳族信奉的女猎神叫“花兹玛”,汉语意思是“掌管狩猎的女神”。她教傈僳族人各种打猎的方法,如绊扣、鸟扣子、捕虎陷阱、捕猴竹笼等等,确保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傈僳族的延续。文化英雄不像盘古女娲一样创造人类,也不像精卫夸父一样挑战自然,但他们却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没有这些文化英雄,就没有子孙后代。所以中国神话中的文化英雄,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不存在的文化英雄真的拯救了人类。而是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传统文化。神话具有多功能的特点,是原始人的文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历史和科学。而对比希腊神话的哲理性,中国神话更具有伦理性。中国古神话所体现的是先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它就是那个时代的哲学,也是那个时代的科学。作为伦理存在的古神话根源于它是原始时代的哲学,并主要体现为伦理性。中国神话的这些特点,满足了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统治。神话中体现出来的“三纲五常”被历代皇帝所继承和加工,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从根本上影响当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是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影响,是其真正的本质。参考网址:篇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女尊男卑”现象原因初探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女尊男卑”现象原因初探--以先秦神话和四大民间故事为例摘要: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受女性特殊生理构造和特征影响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从而形成了“男尊女卑”这样一种带有歧视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是细读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我们却发现了很多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现象。本文通过对先秦神话和民间四大传说的例子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组成部分的女性群体,和男性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社会,人类社会也得以在此基础上繁衍生息不停向前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我们很容易发现女性总处于依附、歧视和被压迫的地位这样一个不争事实。相比于男性的强势地位,“女性直到范晔修《后汉书》创立《列女传》才给予皇室外女性一点位置”,但这也只不过是少数有史识的修史者的“恩赐”而已。“男尊女卑”似乎是从中国历史的骨子里就已经滥觞的传统,纵使在几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女性的各种形式的歧视也未能完全消除。但是细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却可以发现很多与这一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的有趣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探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女尊男卑”现象中,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的形象”。在早期氏族社会里,妇女以“神”的形象出现于神话和艺术雕刻中,受到广泛崇拜,占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创世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地上虽有虫鱼鸟兽、草木山川,但却没有创造出人,所以世间仍然荒凉。直到女娲抟黄土以造人,又在人类遇到灾难时“炼五色石以补天”,从而使人类得以延续。古代神话传说中类似女性“神的形象”还有华胥氏和姜塬履神迹而产娃,成为英雄的母亲的故事,教人们把丝织成彩缎的女神螺祖的形象等等。另一种女性形象是“人的形象”,体现出女性不屈不挠、刚毅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猛的斗争精神。如战胜恶神蚩尤的女英雄魃,精卫等。上述例子中的女性形象,在人们心中直到今天还享有极高的地位。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其带有鲜明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特征,其具体原因又可以归结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活资料高度依赖于人口的生产,加之人口死亡率极高,碰到自然灾害时甚至有种族灭绝的危险,那么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生产者和种族延续者的女性的地位也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女性地位的获得还与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角色有关。在早期氏族社会自然分工中,女性一般从事采集和种植,获得的生活资料比男子从事渔猎获得的来源要更为稳定可靠,经济上男性对女性的依靠也决定了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这一现象。第三,女性地位的获得也是生殖崇拜和群婚制的结果。远古时期的初民由于认识有限,对于生殖这一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将生殖作为一种庄严崇高的事情来崇拜,这也有助于女性借助其生殖能力建立起权威。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民族的图腾和遗留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印证。加之古代实行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又从血缘关系和宗族社会加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基于这些原因,母权意识得以发展强大,“女尊男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了。与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尊”这一现象相反,在中国许多的民间传说当中出现了另一种“男卑”的普遍现象。民间故事中男性主人公的形象弱化、女性化、被动化,通常显得阴柔、无助,不像拿得起、放得下的血性男儿,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而时常眼泪汪汪,其个性令人反感甚至是厌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相貌清秀、性格温和”、非常听祝英台的话,但最终因无法和英台结为夫妻,不免吐血而亡。在现实的压迫面前懦弱无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不公正和不合理而不懂得反抗,从而酿成悲剧;《孟姜女》中范喜良因无力反抗封建统治,逃避徭役后被抓后而死,完全成为了孟姜女这一光辉形象的陪衬;《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的爱情可歌可泣,但是人妖有别的传统观念最终还是让他在矛盾和痛苦中选择了和法海站在一边;四大传说中形象稍好点的牛郎,却也逃脱不了“知足于温饱型小康社会而不知抗争”,典型的落后农民形象的指责。类似的形象在民间故事中几乎数不胜数,如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吴刚伐树当中的吴刚等等。在这些民间传说中,这些男性形象被弱化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反衬出女性的刚强坚毅,成为男性反面形象的例子。进入农业社会后,男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已经完全摆脱女性而占统治地位了,那么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的懦弱无为的男性形象呢?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封建传统文化的重压。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起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到宋代程朱理学将人们的思想行为纳入严密的道德桎梏中,“克己复礼”、“执两用中”的中庸精神使得温顺、谨慎、含蓄、谦和为修身养性的人们所推崇,因而在面对压迫和困难时往往很容易选择妥协和逃避,走向懦弱的怪圈。梁山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然而面对现实的无奈却选择了中庸的方式。不抗争就只有妥协,因而悲剧也就在所难免。第二,古代民间故事中“男卑女尊”的现象从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本上来说是受到了封建生存环境的抑制。即使男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当中拥有了话语权力,但是却依旧无法摆脱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的束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下,男性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些有肉的人。于国于家,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的使命使他们不自觉的走上了一条通往权利社会的道路,然而进入权利社会的过程却同时也是接受“游戏规则”的过程,自己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范喜良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但是于家他要孝,于君他要忠,而忠孝自古便就很难两全,更何况是作为奢侈品的爱情。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有着其内部的原因。“女尊男卑”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样也如此,它与民俗学、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其中的奥妙所在。而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每一则故事里都沉淀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折射出我们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周扬曾指出:“神话往往表现出人们不肯屈服命运并在幻想中征服命运”。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农业社会,表现出与西方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稳重与含蓄,因此,如何透过那些看似不合传统的实例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将是研究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参考文献:1,李建东《神话中的女性》【j】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2,崔锐《秦汉时期的女性观》【a】3象》4567,杨建影《浅析中国民间故事中男性形象弱化、被动化、女性化现【j】,田茂军林铁《中国四大传说中的男性形象》【j】,《中国民间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直《史记新证》、《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篇三: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学号:][姓名:][班级][指导教师:]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摘要: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见到龙的身影,且不说东方民族诸如印度、日本和许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度和民族,就是在西方文明中,早在古希腊时代,龙的身影就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现在阿伽门农的盾牌上。然而与龙最有不解之缘的,还是中国。关键词:龙;中国神话;民间故事;形象变化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见到龙的身影,且不说东方民族诸如印度、日本和许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度和民族,就是在西方文明中,早在古希腊时代,龙的身影就出现在阿伽门农的盾牌上。然而与龙最有不解之缘的,还是中国。在别的民族文化中,龙的形象较为固定,多是作为强力、恐怖的象征。尤其在基督教文化中,龙自始至终就代表着魔鬼,这一形象在《圣经》和中世纪骑士传说以及教会文学中可以得见。但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可谓丰富多采,由先秦之始,龙的形象就经历了由恶魔到吉祥物,由祸星到福星,从大能到无能,从可畏到可亲的变化。上古时期,龙兼有善恶两种形象。商周时期的神话传说中,流传着神物“应龙”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而许多上古部族的首领,在血统上也与龙有密切的关系。黄帝与炎帝即属龙种:“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黄帝“生日角龙颜”(《史记·五帝本纪》);“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至于尧、舜、禹,亦俱为龙与人的后裔:“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伊耆,尧也。”;“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虚。”;“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出禹。”然而上古时龙与人的和谐关系似乎只在于产生了一些伟大的部落领袖,龙并没有成为施恩降福的守护神,反倒更多地以降灾的恶魔形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出现这里历史记载中:《山海经》上说,“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当时的许多文献中都记载了龙降祸于某个个人或州县,而有记载的龙最大的降灾则见于史记。《史记》上记载道:夏朝第八代王孔甲,骄奢淫逸,亵渎神明。那时,天上降下一雄一雌两条大龙,孔甲找来一个叫刘累的人驯养。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就做成龙肉酱献给孔甲,孔甲吃了还想吃,那雄龙便不知去向了。而龙的再一次贻害神州,是在西周末年。那时周幽王宠爱的妃子褒姒,妩媚至极,只是从来不笑,令幽王伤透了脑筋。直到有一天,幽王听从佞臣之言,点燃了台,诸侯们烽火率领着大军风风火火地赶来,却不见入侵的敌寇,“烽火戏诸侯”终于令褒姒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幽王不时点燃烽火,褒姒果然笑口常开,但这烽火却失去了信用。当犬戎发兵攻来,尽管烽火连天,却不见诸侯救兵的影子。结果周幽王被杀死在山下。从此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列国时期,掌握着军权的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炎黄子孙们头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长达五百多年的自相残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故事。据《史记》记载,这一笑倾国的褒姒就是龙的怪胎。早在西周灭亡之前,周太史就读到了历史的记录,那记录上说:从前夏朝衰微的时候,有两条天龙降于朝廷,赖着不走,夏帝陈列了玉帛,取了天龙的唾液,用木柜子收藏起来,天龙这才离去。这木柜子经商朝传到周朝。周厉王好奇心起,打开来看,不料龙涎如黑漆流了遍地,涂抹不去。厉王叫宫女们赤裸身子对着龙涎大声鼓噪,那龙涎就变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黑色的蜥蜴,蹿来蹿去,碰到了后宫一个侍女,这侍女就莫名其妙地怀了孕,生下一个女婴急忙扔掉了。这女婴被褒国一对夫妇捡回家,长大后容貌出众,献给朝廷,名字就是褒姒。读到这里,周太史掩卷长叹:祸成矣,无奈何也!龙的降祸是与其强大而神秘的能力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在能力上,多有以下的特征:一,呼风唤雨,由此可以造成水灾或旱灾;二,掌管水族,神话及传统中的湖海,都有一个统治者,即龙;三,能上天入地,可大可小,“神龙见首不见尾”;四,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作为祸害人的怪物,龙很轻易地赢得了中国人的敬畏。这一敬畏之情更发展为降人间的帝王同龙联系到一起,大约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这个亵渎上天、遗祸人间、被祖宗视为不祥之物的东西,在神州大地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甚至将“真龙”冠于“天子”之先,皇帝的坐椅被称为龙椅,衣服被称为龙袍,宫室被称为龙庭。皇帝,本来和别人一样的皇帝,就这样借着权势与龙攀上了关系。历代皇帝无不在自己的身份上与龙扯上点这样那样的关系:年号,有黄龙(汉元帝),青龙(后赵石鉴),龙朔(唐高宗),等等。血统上,也有母亲被龙强奸后生出来的杂种:……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汉书·高帝纪》)借着至高无上的权势掌握着生杀予夺的皇帝,自然地,在人的心中与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龙一般同样是可畏的神物,于是从宰相到草民,无不怀着恐惧和无奈的心情,像承受天灾一样无条件地承受着“真龙”的吞噬和蹂躏,又像期盼春雨一样饥渴地期盼着“龙恩”浩荡和“龙颜”悦色。于是乎,龙如何降雨,赐福,保佑君王、僧侣的故事也多了起来。然而民间依然会有不顺服的臣民,历代的造反叛乱也把不少的皇帝拉下了宝座,帝王的身份似乎也并不见得有多高:“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历代的末代君王,其间的真龙天子也颇多凄惨。与王权一起衰落的,便是龙。龙虽有大能,但却往往被人间英雄降伏。早在先秦的文献中,就记载道,河伯化为龙,羿见到便用箭射伤其左眼,河伯去天帝面前告状,天帝却说,你自变为虫兽,遭人射是理所当然的。在众多的斗龙屠龙的故事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惨败而逃或身首异处的,总是龙。从叶公好龙到孙猴子大闹龙宫,龙已经从可畏的神物变成了被作弄被敲诈的对象,而最不走运的龙莫过于《西游记》中哪个与术士打赌,私自更改雨量的龙王。这位龙王犯天条之后,结果是被人间的一个大臣在梦中砍了脑袋。龙地位的降低,产生了一些可亲可近的龙形象。甚至龙会以落难君王的形象出现。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唐宋以后的民间传说中,不乏失去皇位的龙。甚至这些龙还要忍受人的欺压:一对落难的龙王父女,被地主欺侮,强行将龙女掳走,后百般虐待,最后,忍无可忍的龙王父女才施展神力,将地主家变为深水潭。而柳毅传书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浪漫故事:勇毅诚信的书生,为遭受虐待的龙女送信,使之脱离苦海,最终结为夫妻,作了龙王的“乘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快婿”。结论:龙形象的多变,从受敬畏到被杀头,从可畏到可与之攀亲,也许这从一个方面反映这几千年中国人对大自然异己力量和皇权的心理变化,应该说,这一心理变化是与人的觉醒分不开的。参考文献:【1】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D];湘潭大学;20XX年【2】吴承恩;《西游记》;中国人民出版[m];1875年【3】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XX年【4】袁珂;《中国神话史》;重庆出版社[D];20XX年;第148页。【5】司马迁;《史记》;天津古籍出版社[m];20XX年【6】汪受宽;《汉书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J];20XX年

  

  

篇九: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三一文库()〔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

  *篇一: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中国神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绚烂与瑰丽让世人为之折服。中国神话用规律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制度,体现出种种值得人思索的精神状态,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总之,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神话传统文化影响

  神话,它是人类最远古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文学的最初

  源头,对后代文化、文学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

  是人类的影子,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

  现在的一般学者认为神话是原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的理解,是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

  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

  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

  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一旦被记录下来、流传下来,也就势必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流传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中国神话里的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他们注重道德与品行的修养,他们不会妒贤嫉能,而是推崇贤能之士。对于这一点。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文化推崇自身的修养、推崇尊贤重能。其次,在人的观念里,神是不会错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所以,结合中国文化和人们的观念,神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群体。中国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再如,作为中国神话里的神,他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为自己的子民们的生存与发展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从神话中的主人公的身份就可以管中窥豹。他们大多数都是某个部落的首领,比如黄帝、炎帝、大禹、伏羲等等。而且,他们为部落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统一天下、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他们原本都是人,但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便成为了神。从“禹传子、家天下”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神话自己,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他们更要使之前的神更加完美。那么,他们作为神的后代来统治这个世界,自然更加有威信了。所以,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的身份。这些始祖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

  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

  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所信仰的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趋势所致。又再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

  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是如此,中国神话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画上了最为灿烂的一笔。

  正是因为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神话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中国神话通常能表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如一些社会思想、社会制度等。以《梁祝》举例,它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儿女婚姻的落后思想,仅仅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的想法丝毫无法左右现实。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敢于冲破封建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爱情,不惜以一死言志的做法着实令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势力压迫之下依

  旧有着独立的灵魂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高涨的反抗精神。又比如《白蛇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一部“人妖相恋”的神话传说。里面的白素贞堪称深入人心,尤其是经过影视剧作品的演绎之后,大家更加喜爱那位身着白衣,被称为“白娘娘”的白素贞。白

  素贞,美丽大方、心地善良、一身法术,虽身为女性,但是身负悬壶济世、惩恶扬善的重任。我想,这可能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般女性的渴望。然而,白素贞不是人类,是一条人人惧怕、人人厌恶的蛇,这应该有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失望,认为人世间根本没有这种完美的人存在。文人同样借白素贞这一形象表达封建的社会伦理道德对人

  们的压迫,而这种压迫倚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打破的,因此诸如《白蛇传》《梁祝》这样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压迫,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神话无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能反映出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应当数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那么,什么是文化英雄呢?美国出版的《韦氏大辞典》这样解释:“文化英雄,系指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一民族把一些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来说最基本的因素(诸如各类重大发明、各种主要障碍的克服、神圣活动、以及民族自身、人类自然

  现象和世界起源),加诸于文化英雄身上。文化英雄为一民族或一社团之理想的象征”。而在人类学上,文化英雄被认为“是指在民俗学上具有光荣的人物,他们被认为对后代的特殊生活方式具有教化之功劳”。在神话学上,其被认为是在古代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有杰出贡献者,即神话中的发明创造者。我个人认为,既然是神话中的文化英雄,就应该从神话学的角度分析论证。这些文化英雄,集中体现了原始人的智慧和才能,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程,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因此被后人纪念和歌颂,而且通过对古代神话中的文化英雄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进程。例如渔猎之神,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英雄。在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之前,人们靠渔猎为生,因此可以说渔猎之神是渔猎社会的产物。《抱朴子.对俗篇》记载:“太昊师蜘蛛而结网。”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借结网捕鱼生活。太昊(伏羲)这一发明创造,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又如云南傈僳族信奉的女猎神叫“花兹玛”,汉语意思是“掌管狩猎的女神”。她教傈僳族人各种打猎的方法,如绊扣、鸟扣子、捕虎陷阱、捕猴竹笼等等,确保了傈僳族的延续。文化英雄不像盘古女娲一样创造人类,也不像精卫夸父一样挑战自然,但他们却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没有这些文化英雄,就没有子孙后代。所以中国神话中的文化英雄,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不存在的文化英雄真的拯救了人类。而是中

  

篇十: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这一敬畏之情更发展为降人间的帝王同龙联系到一起大约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这个亵渎上天遗祸人间被祖宗视为不祥之物的东西在神州大地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甚至将真龙冠于天子之先皇帝的坐椅被称为龙椅衣服被称为龙袍宫室被称为龙庭

  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_中国传统文化

  篇一: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中国神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绚烂与瑰丽让世人为之折服。中国神话用规律的叙事方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制度,体现出种种值得人思索的精神状态,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总之,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中国神话传统文化影响神话,它是人类最远古的珍贵文化遗产,是文学的最初源头,对后代文化、文学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神话是人类的影子,凡有人群的地方就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现在的一般学者认为神话是原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的理解,是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一旦被记录下来、流传下来,也就势必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流传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中国神话里的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他们注重道德与品行的修养,他们不会妒贤嫉能,而是推崇贤能之士。对于这一点。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中国文化推崇自身的修养、推崇尊贤重能。其次,在人的观念里,神是不会错的,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所以,结合中国文化和人们的观念,神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群体。中国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再如,作为中国神话里的神,他们都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为自己的子民们的生存与发展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从神话中的主人公的身份就可以管中窥豹。他们大多数都是某个部落的首领,比如黄帝、炎帝、大禹、伏羲等等。而且,他们为部落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统一天下、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等。

  这些神话的主人公,他们原本都是人,但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便成为了神。从“禹传子、家天下”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也要神话自己,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他们更要使之前的神更加完美。那么,他们作为神的后代来统治这个世界,自然更加有威信了。所以,远古时代,中国的许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的身份。这些始祖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劳卓越的人物,他们在为本民族的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变故中,起到过巨大的作用。他们成为本民族所信仰的神的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他们作为大神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中国文化以及历史趋势所致。又再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此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依靠顽强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灾难,终于还人间一个安定的生存空间。从这则神话故事里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人类是面临着怎样的灾难和恶劣的生存状况,先民们把解除灾难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在其背后,不难看出先民们所希冀的那种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坚毅的民族精神。而这种坚毅的精神在继而出现的精卫和夸父身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是如此,中国神话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传统文化画上了最为灿烂的一笔。正是因为在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神话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神话传说可谓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中国神话通常能表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如一些社会思想、社会制度等。以《梁祝》举例,它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包办儿女婚姻的落后思想,仅仅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的想法丝毫无法左右现实。而梁山伯与祝英台敢于冲破封建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爱情,不惜以一死言志的做法着实令人动容,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势力压迫之下依旧有着独立的灵魂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高涨的反抗精神。又比如《白蛇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一部“人妖相恋”的神话传说。

  里面的白素贞堪称深入人心,尤其是经过影视剧作品的演绎之后,大家更加喜爱那位身着白衣,被称为“白娘娘”的白素贞。白素贞,美丽大方、心地善良、一身法术,虽身为女性,但是身负悬壶济世、惩恶扬善的重任。我想,这可能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般女性的渴望。然而,白素贞不是人类,是一条人人惧怕、人人厌恶的蛇,这应该有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社会的一种失望,认为人世间根本没有这种完美的人存在。文人同样借白素贞这一形象表达封建的社会伦理道德对人们的压迫,而这种压迫倚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打破的,因此诸如《白蛇传》《梁祝》这样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礼教压迫,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神话无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能反映出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的,应当数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那么,什么是文化英雄呢?美国出版的《韦氏大辞典》这样解释:“文化英雄,系指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一民族把一些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来说最基本的因素(诸如各类重大发明、各种主要障碍的克服、神圣活动、以及民族自身、人类自然现象和世界起源),加诸于文化英雄身上。文化英雄为一民族或一社团之理想的象征”。而在人类学上,文化英雄被认为“是指在民俗学上具有光荣的人物,他们被认为对后代的特殊生活方式具有教化之功劳”。在神话学上,其被认为是在古代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有杰出贡献者,即神话中的发明创造者。我个人认为,既然是神话中的文化英雄,就应该从神话学的角度分析论证。这些文化英雄,集中体现了原始人的智慧和才能,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进程,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因此被后人纪念和歌颂,而且通过对古代神话中的文化英雄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进程。例如渔猎之神,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英雄。在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之前,人们靠渔猎为生,因此可以说渔猎之神是渔

  猎社会的产物。《抱朴子对俗篇》记载:“太昊师蜘蛛而结网。”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借结网捕鱼生活。太昊(伏羲)这一发明创造,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又如云南傈僳族信奉的女猎神叫“花兹玛”,汉语意思是“掌管狩猎的女神”。她教傈僳族人各种打猎的方法,如绊扣、鸟扣子、捕虎陷阱、捕猴竹笼等等,确保了傈僳族的延续。文化英雄不像盘古女娲一样创造人类,也不像精卫夸父一样挑战自然,但他们却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没有这些文化英雄,就没有子孙后代。所以中国神话中的文化英雄,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不存在的文化英雄真的拯救了人类。而是中国神话里的文化英雄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到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传统文化。神话具有多功能的特点,是原始人的文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历史和科学。而对比希腊神话的哲理性,中国神话更具有伦理性。中国古神话所体现的是先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它就是那个时代的哲学,也是那个时代的科学。作为伦理存在的古神话根源于它是原始时代的哲学,并主要体现为伦理性。中国神话的这些特点,满足了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统治。神话中体现出来的“三纲五常”被历代皇帝所继承和加工,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从根本上影响当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就是中国神话对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影响,是其真正的本质。参考网址:篇二: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女尊男卑”现象原因初探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女尊男卑”现象原因初探--以先秦神话和四大民间故事为例摘要:在中国主流文化中,受女性特殊生理构造和特征影响以及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一,从而形成了“男尊女卑”这样一种带有歧视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

  但是细读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我们却发现了很多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现象。本文通过对先秦神话和民间四大传说的例子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组成部分的女性群体,和男性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社会,人类社会也得以在此基础上繁衍生息不停向前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我们很容易发现女性总处于依附、歧视和被压迫的地位这样一个不争事实。相比于男性的强势地位,“女性直到范晔修《后汉书》创立《列女传》才给予皇室外女性一点位置”,但这也只不过是少数有史识的修史者的“恩赐”而已。“男尊女卑”似乎是从中国历史的骨子里就已经滥觞的传统,纵使在几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女性的各种形式的歧视也未能完全消除。但是细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我们却可以发现很多与这一传统价值观相背离的“女尊男卑”的有趣现象,这其中的原因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探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女尊男卑”现象中,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的形象”。在早期氏族社会里,妇女以“神”的形象出现于神话和艺术雕刻中,受到广泛崇拜,占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在早期的创世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地上虽有虫鱼鸟兽、草木山川,但却没有创造出人,所以世间仍然荒凉。直到女娲抟黄土以造人,又在人类遇到灾难时“炼五色石以补天”,从而使人类得以延续。古代神话传说中类似女性“神的形象”还有华胥氏和姜塬履神迹而产娃,成为英雄的母亲的故事,教人们把丝织成彩缎的女神螺祖的形象等等。另一种女性形象是“人的形象”,体现出女性不屈不挠、刚毅威猛的斗争精神。如战胜恶神蚩尤的女英雄魃,精卫等。上述例子中的女性形象,在人们心中直到今天还享有极高的地位。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其带有鲜明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特征,其具体原

  因又可以归结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生活资料高度依赖于人口的生产,加之人口死亡率极高,碰到自然灾害时甚至有种族灭绝的危险,那么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生产者和种族延续者的女性的地位也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女性地位的获得还与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角色有关。在早期氏族社会自然分工中,女性一般从事采集和种植,获得的生活资料比男子从事渔猎获得的来源要更为稳定可靠,经济上男性对女性的依靠也决定了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这一现象。第三,女性地位的获得也是生殖崇拜和群婚制的结果。远古时期的初民由于认识有限,对于生殖这一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将生殖作为一种庄严崇高的事情来崇拜,这也有助于女性借助其生殖能力建立起权威。这一点可以从很多民族的图腾和遗留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印证。加之古代实行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又从血缘关系和宗族社会加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基于这些原因,母权意识得以发展强大,“女尊男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了。与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尊”这一现象相反,在中国许多的民间传说当中出现了另一种“男卑”的普遍现象。民间故事中男性主人公的形象弱化、女性化、被动化,通常显得阴柔、无助,不像拿得起、放得下的血性男儿,反而时常眼泪汪汪,其个性令人反感甚至是厌恶。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相貌清秀、性格温和”、非常听祝英台的话,但最终因无法和英台结为夫妻,不免吐血而亡。在现实的压迫面前懦弱无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不公正和不合理而不懂得反抗,从而酿成悲剧;《孟姜女》中范喜良因无力反抗封建统治,逃避徭役后被抓后而死,完全成为了孟姜女这一光辉形象的陪衬;《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的爱情可歌可泣,但是人妖有别的传统观念最终还是让他在矛盾和痛苦中选择了和法

  海站在一边;四大传说中形象稍好点的牛郎,却也逃脱不了“知足于温饱型小康社会而不知抗争”,典型的落后农民形象的指责。类似的形象在民间故事中几乎数不胜数,如后羿射日中的后羿,吴刚伐树当中的吴刚等等。在这些民间传说中,这些男性形象被弱化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反衬出女性的刚强坚毅,成为男性反面形象的例子。进入农业社会后,男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已经完全摆脱女性而占统治地位了,那么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的懦弱无为的男性形象呢?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封建传统文化的重压。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起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到宋代程朱理学将人们的思想行为纳入严密的道德桎梏中,“克己复礼”、“执两用中”的中庸精神使得温顺、谨慎、含蓄、谦和为修身养性的人们所推崇,因而在面对压迫和困难时往往很容易选择妥协和逃避,走向懦弱的怪圈。梁山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然而面对现实的无奈却选择了中庸的方式。不抗争就只有妥协,因而悲剧也就在所难免。第二,古代民间故事中“男卑女尊”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到了封建生存环境的抑制。即使男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当中拥有了话语权力,但是却依旧无法摆脱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的束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下,男性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些有肉的人。于国于家,光宗耀祖建功立业的使命使他们不自觉的走上了一条通往权利社会的道路,然而进入权利社会的过程却同时也是接受“游戏规则”的过程,自己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范喜良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命运,但是于家他要孝,于君他要忠,而忠孝自古便就很难两全,更何况是作为奢侈品的爱情。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有着其内部的原因。

  “女尊男卑”这一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样也如此,它与民俗学、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其中的奥妙所在。而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每一则故事里都沉淀了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折射出我们民族的气质和精神。周扬曾指出:“神话往往表现出人们不肯屈服命运并在幻想中征服命运”。中国传统文明根植于农业社会,表现出与西方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稳重与含蓄,因此,如何透过那些看似不合传统的实例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将是研究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参考文献:1,李建东《神话中的女性》【】2,崔锐《秦汉时期的女性观》【】3象》4567,杨建影《浅析中国民间故事中男性形象弱化、被动化、女性化现【】,田茂军林铁《中国四大传说中的男性形象》【】,《中国民间故事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直《史记新证》、《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篇三: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民间文学)[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学号:][姓名:][班级][指导教师:]浅析龙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变化摘要: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见到龙的身影,且不说东方民族诸如印度、日本和许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度和民族,就是在西方文明中,早在古希腊时代,龙的身影就出现在阿伽门农的盾牌上。然而与龙最有不解之缘的,还是中国。关键词:龙;中国神话;民间故事;形象变化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中,都可以见到龙的身影,且不说东方民族诸如印度、日本和许多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国度和民族,就是在西方文明中,早在古希腊时代,龙的身影就出现在阿伽门农的盾牌上。然而与龙最有不解之缘的,还是中国。在别的民族文化中,龙的形象较为固定,多是作为强力、恐怖的象征。尤其在基督教文化中,龙自始至终就代表着魔鬼,这一形象在《圣经》和中世纪骑士传说以及教会文学中可以得见。但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可谓丰富多采,由先秦之始,龙的形象就经历了

  由恶魔到吉祥物,由祸星到福星,从大能到无能,从可畏到可亲的变化。上古时期,龙兼有善恶两种形象。商周时期的神话传说中,流传着神物“应龙”帮助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而许多上古部族的首领,在血统上也与龙有密切的关系。黄帝与炎帝即属龙种:“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黄帝“生日角龙颜”(《史记·五帝本纪》);“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至于尧、舜、禹,亦俱为龙与人的后裔:“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伊耆,尧也。”;“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虚。”;“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出禹。”然而上古时龙与人的和谐关系似乎只在于产生了一些伟大的部落领袖,龙并没有成为施恩降福的守护神,反倒更多地以降灾的恶魔形象出现这里历史记载中:《山海经》上说,“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当时的许多文献中都记载了龙降祸于某个个人或州县,而有记载的龙最大的降灾则见于史记。《史记》上记载道:夏朝第八代王孔甲,骄奢淫逸,亵渎神明。那时,天上降下一雄一雌两条大龙,孔甲找来一个叫刘累的人驯养。后来雌龙死了,刘累就做成龙肉酱献给孔甲,孔甲吃了还想吃,那雄龙便不知去向了。而龙的再一次贻害神州,是在西周末年。那时周幽王宠爱的妃子褒姒,妩媚至极,只是从来不笑,令幽王伤透了脑筋。直到有一天,幽王听从佞臣之言,点燃了台,诸侯们烽火率领着大军风风火火地赶来,却不见入侵的敌寇,“烽火戏诸侯”终于令褒姒脸上露出了笑容。从此幽王不时点燃烽火,褒姒果然笑口常开,但这烽火却失去了信用。当犬戎发兵攻来,尽管烽火连天,却不见诸侯救兵的影子。结果周幽王被杀死在山下。从此之后,历史进入了东周列国时期,掌握着军权的诸侯们各霸一方,展开了炎黄子孙们头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长达五百多年的自相残杀。

  这就是“一笑倾国”的故事。据《史记》记载,这一笑倾国的褒姒就是龙的怪胎。早在西周灭亡之前,周太史就读到了历史的记录,那记录上说:从前夏朝衰微的时候,有两条天龙降于朝廷,赖着不走,夏帝陈列了玉帛,取了天龙的唾液,用木柜子收藏起来,天龙这才离去。这木柜子经商朝传到周朝。周厉王好奇心起,打开来看,不料龙涎如黑漆流了遍地,涂抹不去。厉王叫宫女们赤裸身子对着龙涎大声鼓噪,那龙涎就变成黑色的蜥蜴,蹿来蹿去,碰到了后宫一个侍女,这侍女就莫名其妙地怀了孕,生下一个女婴急忙扔掉了。这女婴被褒国一对夫妇捡回家,长大后容貌出众,献给朝廷,名字就是褒姒。读到这里,周太史掩卷长叹:祸成矣,无奈何也!龙的降祸是与其强大而神秘的能力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在能力上,多有以下的特征:一,呼风唤雨,由此可以造成水灾或旱灾;二,掌管水族,神话及传统中的湖海,都有一个统治者,即龙;三,能上天入地,可大可小,“神龙见首不见尾”;四,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作为祸害人的怪物,龙很轻易地赢得了中国人的敬畏。这一敬畏之情更发展为降人间的帝王同龙联系到一起,大约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这个亵渎上天、遗祸人间、被祖宗视为不祥之物的东西,在神州大地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甚至将“真龙”冠于“天子”之先,皇帝的坐椅被称为龙椅,衣服被称为龙袍,宫室被称为龙庭。皇帝,本来和别人一样的皇帝,就这样借着权势与龙攀上了关系。历代皇帝无不在自己的身份上与龙扯上点这样那样的关系:年号,有黄龙(汉元帝),青龙(后赵石鉴),龙朔(唐高宗),等等。血统上,也有母亲被龙强奸后生出来的杂种:……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尝息大泽之坡,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

  (《汉书·高帝纪》)借着至高无上的权势掌握着生杀予夺的皇帝,自然地,在人的心中与龙一般同样是可畏的神物,于是从宰相到草民,无不怀着恐惧和无奈的心情,像承受天灾一样无条件地承受着“真龙”的吞噬和蹂躏,又像期盼春雨一样饥渴地期盼着“龙恩”浩荡和“龙颜”悦色。于是乎,龙如何降雨,赐福,保佑君王、僧侣的故事也多了起来。然而民间依然会有不顺服的臣民,历代的造反叛乱也把不少的皇帝拉下了宝座,帝王的身份似乎也并不见得有多高:“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南北朝与五代十国,历代的末代君王,其间的真龙天子也颇多凄惨。与王权一起衰落的,便是龙。龙虽有大能,但却往往被人间英雄降伏。早在先秦的文献中,就记载道,河伯化为龙,羿见到便用箭射伤其左眼,河伯去天帝面前告状,天帝却说,你自变为虫兽,遭人射是理所当然的。在众多的斗龙屠龙的故事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惨败而逃或身首异处的,总是龙。从叶公好龙到孙猴子大闹龙宫,龙已经从可畏的神物变成了被作弄被敲诈的对象,而最不走运的龙莫过于《西游记》中哪个与术士打赌,私自更改雨量的龙王。这位龙王犯天条之后,结果是被人间的一个大臣在梦中砍了脑袋。龙地位的降低,产生了一些可亲可近的龙形象。甚至龙会以落难君王的形象出现。所谓“龙游浅水遭虾戏”,唐宋以后的民间传说中,不乏失去皇位的龙。甚至这些龙还要忍受人的欺压:一对落难的龙王父女,被地主欺侮,强行将龙女掳走,后百般虐待,最后,忍无可忍的龙王父女才施展神力,将地主家变为深水潭。而柳毅传书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浪漫故事:勇毅诚信的书生,为遭受虐待的龙女送信,使之脱离苦海,最终结为夫妻,作了龙王的“乘龙快婿”。结论:龙形象的多变,从受敬畏到被杀头,从可畏到可与之攀亲,也许这从一个方面反映这几千年中国人对大自然异己力量和皇权的心理变化,应该说,这一心理变化是与人的觉醒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1】吴晓;《搜神记》中的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湘潭大学;2019年【2】吴承恩;《西游记》;中国人民出版[];1875年【3】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9年【4】袁珂;《中国神话史》;重庆出版社[];2019年;第148页。【5】司马迁;《史记》;天津古籍出版社[];2019年【6】汪受宽;《汉书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篇十一: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古代神话之我见

  李贵英

  提要:孩提时代,奶奶口中的“藤精树怪”以及妈妈讲的故事“野人家婆”等可以说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带一点神秘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史料记载,只是在明间以口头的方式传送下来,一代一代的流传,随着地域的不同,故事的情节也有差别。以野人家婆为例,在同一个县不同村子的老人讲的故事细节不一样,只是结局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先辈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以及征服。故事里的精怪不是像奥特曼里的怪兽一样来自外星球,而是经过岁月洗礼有一定年龄甚至上百年的修炼之后,可以幻化成人形又拥有了一定魔力,这和《西游记》里的妖怪一样也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娘子有几分相似。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神话故事,在学生时代我们接触到了完整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及精卫填海等。

  关键词:中国神话起源发展特点文学影响

  一、中国古代神话(一)神话:孩提时代,奶奶口中的“藤精树怪”以及妈妈讲的故事“野人家婆”等可以说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带一点神秘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史料记载,只是在明间以口头的方式传送下来,一代一代的流传,随着地域的不同,故事的情节也有差别。以野人家婆为例,在同一个县不同村子的老人讲的故事细节不一样,只是结局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先辈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以及征服。故事里的精怪不是像奥特曼里的怪兽一样来自外星球,而是经过岁月洗礼有一定年龄甚至上百年的修炼之后,可以幻化成人形又拥有了一定魔力,这和《西游记》里的妖怪一样也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娘子有几分相似。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神话故事,在学生时代我们接触到了完整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及精卫填海等。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神话由口头传承到记录于书本再到今天的拍成电视剧,故事也由原来的简单到今天的情节复杂、语言丰富,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创新,才衍生出中华民族近千年的古老文明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二)神话的分类:神话一般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我们最为熟悉的应该是神佛神话,传说中的玉皇大帝、观音大师、王母娘娘等。所谓创世神话,专指时间设定在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物、制度起源的神话。其中一般还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文化起源神话等三种。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地之母女娲造人了,暨人类起源神话。所谓世界起源神话,在中国,就有混沌之说,没有天地之时,宇宙一片混沌,盘古开天劈地,才有了天地,之后产生了大地河山。不过,并不是所有民族的神话都包含有世界起源神话。在彝族地区则是太阳神和火的神话,在流传至今的火把节中可见一斑,仅仅是文明起源神话。可是尽管如此,不论是何种神话,所有神话在开宗明义时,都有一个共通的大主题,那就是宇宙是从「混沌初开」演进到「秩序规则」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始于类人猿的独立行走,这是初中政治课本教给我们的,而人类起源神话,通常所叙述的,也是人类逐渐与动物区隔,然后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特殊物种的整个过程。比方说叙述人类如何懂得用火的神话——钻木取火、人类如何开始筑巢架屋的神话——为了避免野兽的侵袭、人类如何与动物发生区隔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其实都是一种世界秩序与规则的开始。透过以上这些神话,人们对世界的历史演进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到世界是如何由混沌无知,演变成无数的秩序与规则。相对于创世神话的纪录宇宙演化,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则较具戏剧性,所纪录的是神佛与英雄们的种种事迹。前者我们知之甚少,而相对的神佛神话和英雄神话则连三岁孩童也略知一二。这是一种自然趋势,不过意思并不是说创世神话的内容就因此而减少,而是说因为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的内容不断扩增,相形之下,创世神话所占的比例就少了许多。我国古代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创世神

  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话的比例很小,我们所知道的大概就属盘古开天辟地了,而大量的神佛与英雄故事则经过长期的累积,成为我国神话中绝大部分的故事,诸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由于文明地区所流传的神话比较广为人知,所以不少人认为所谓的神话,就是指这些神佛与英雄的故事。不过很可惜的是,这类拥有大量神佛与英雄的神话,其实只占了世界神话中极小的部分;至于国外神话,我们在《魔戒》等电影里可窥见一斑。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神佛神话其实是文明地区知识分子对创世历史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信奉神明的阶段性产物。在这个过度阶段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英雄叙事诗。因为随后知识分子又逐渐对神明失去了兴趣,于是转而崇拜身边的英雄人物,而英雄神话与英雄叙事诗于焉盛行。

  (三)神话的起源中国古代神话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古代神话一样,其产生是必然的。确切

  地说,它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像的产物,反映的是原始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是以原始社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纯意识的,也可以把它称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虽然中国古代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具有非常完整的系统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它却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古希腊神话是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勇敢、自由、狂傲不羁,而且非常注重个人力量的体现;而中国原始人类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经受的风险较之古希腊人是很少的,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心中比较强烈的还是集体观念。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3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四)神话的发展

  远古人民结群而居,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工具、木刻符号、图画文字、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同时也创作了原始神话。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国早在原始群和血缘公社时期已开始了石器文化的创造。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活动范围也日渐扩大,学会靠人类的活动增加天然产物。考古发现一再证明,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都有远古人民活动的遗迹。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则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高度发展的阶段,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这种以母系血统维系的母系氏族公社更发展到全盛时期。因此,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了不少女性神话人物,如女娲、王母等。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不仅在生产上起主要作用,而且成为原始聚落中胞族的轴心。她们常常被说成是人类及万物的创造者。父系氏族社会建立之后,原始艺术中又出现了男性神话人物形象,而在许多神话人物之间,也便相应地出现了辈分和谱系。氏族间的聚居和合并出现了部落或部族。部落、部族及联合部族的出现,带来了部落或部族间的争战,构成了反映不同部落或部族间关系神话的产生基础。家长奴隶制、部族军事民主制及部落间的争战,为古代神话及英雄史诗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艺术想象的土壤。中国神话中的共工与蚩尤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以及黄帝集团与炎帝集团间争战的神话,大都具有这种性质。其表现则是借助人类早期的幼稚的想象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理解。构成幻想的情节,并被认为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存在。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从一些神话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处于狩猎经济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处于原始农耕时期的部落,其神话人物大多与农业有关。当时的人以弓箭刀斧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成为创造和使用这些工具武装起来的能手。

  4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古代神话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是逐渐体现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哲学化和宗教化。中国古代神话原本就有一定的哲学道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当时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在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的宣扬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儒家思想中,儒家学者就将其思想与中国古代神话相结合,借助中国古代神话的力量宣传其思想的精华。而在宗教方面,我们知道,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宗教历史上的地位渐渐加强,而佛教为了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就积极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使佛教的理念与中国古代神话相结合,以促进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更大的发展。(五)神话的特点

  神话中的主人公(神)尽管常常是人间奇迹的创造者,但他们也常常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

  原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便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等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地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象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果联系的认识与想象,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5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不仅记载早,品类多,而且不少古老的神话,至今依然在民间口头上流传,特别是在中原地区,中国远古一些著名的神话,如关于大禹、黄帝(轩辕氏)、女娲、伏羲、盘古、夸父等神话,大多仍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河南等地区。还有关于舜、蚩尤、后羿的神话,今仍在河南、河北以及南方一些省份流传着。由于流传时间久远,这些神话与古文献上记录的,在具体情节上有所不同,出现许多变异。特别明显的是发生神话间的融合及地方化的现象。如“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神话与开辟神话融在一起,以及指出某些古神话人物的地方遗迹等。也有的融进一些后世宗教的观念。这些现在仍流传不衰的神话,经过演变,自然不同于原始古典神话,但却可以证明和补助文献记录的材料,实有裨于中国神话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弄清有关神话发展的古今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神话是多民族的创造。在上古时代,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了他们的生息、繁衍和生产活动。中原黄河流域的夏族,东部淮河流域的东夷,南方长江流域的三苗,以及西北的氐羌,大漠南北的荤粥(山戎、猃狁)等都是创造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参与者。今天,除汉民族外,中国已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神话,丰富多采,构成中国神话的重要部分。它们有些被记录在民族历史典籍中,有些保存在各族人民的记忆中,今天仍在口头上流传。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以开辟神话、洪水神话、日月神话、动植物起源等为多,还有一些关于民族姓氏来源的神话。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不同,这些神话大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出多族多源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神话在人民口头创作史上,甚至是在文学创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例如,在诸子散文《庄子》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国古代神话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

  6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如“盘古开天地”。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他们不仅在著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于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现将神话历史化的倾向。现代中国学者对古代神话做过不少的整理与研究,运用了西方人类学派等的神话学观点进行探讨,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还有许多民族学者、民间文艺学者、文学史家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专著,推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科学和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和史诗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一)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首先,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慨,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第三,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考察中学界对中国古典文学之特征的各种观点可以发现,中国古典文学总体上具有三个特征:以言志抒情诗歌为传统文学主流;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或将美置于善的范畴之内,以尚善为艺术观之根本;排斥悲剧,具有乐观精神。(二)神话的特性决定文学之特征这些特征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对中国文学以上特征的缘起进行研究,得出了中国神话的特性决定了中国文学之特征的结论。分析了中国神话大量的具体个例,并与其他地域的神话,主要是与西方神话进行比较,通过挖掘中国神话产生的社会根源,对中国神话的构造特性和根本精神进行了归纳和把握。发现中国的神话在形式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原始的质朴性。中国神话中神的形像具有原始性。2、强烈的地域性。中国神话中存在很多独立的、共存的神,却缺乏主神。

  7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宗族化倾向。中国神话具有血缘系谱。而在内容上具有以下特性:

  1、以人为本。中国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从内容到社会根源都体现着人的中心地位。

  2、不死观念。中国神话具有变形神话的形态,有乐观的结尾,体现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3、以彼我争斗的神话内容为主。中国神话体现出善恶对立的观念等特性。中国神话这些内在与外在的特性,对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总体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在诗歌方面,阻碍了民族叙事诗的诞生,使抒情诗成为主流。而被阻碍的叙事传统,发展为中国繁荣的史学传统,催生出史传文学。

  2、中国神话以人为本的意识,产生了中国文学为人生的艺术观。在神话被历史化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倾向给予了重要的影响。

  3、中国神话的不死信念创造出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4、中国神话彼我争斗的基本思维因素催生了中国文学尚善的文艺思潮。由此,我认为,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起源于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在构造上和基本意识上的特性,成为决定中国抒情文学构造和风格的最根本要素。中国神话的原始的质朴性、地域性及宗族化倾向阻碍了民族史诗和长篇小说的发展,确立了中国文学以抒情短诗为主流的传统,并促使史传文学发端。而且,作为中国神话内在特征的以人为本、不死观念及善恶之对立等特性,不但发展成为中国文学为人生的文艺观确立的契机,还扩大了乐观精神,阻碍了悲剧的发达。而中国文学以伦理道德判断来评判文学之功能的尚善美学,也正是发端于中国神话的诸因之中。参考文献:[1]《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秦汉间又有附益。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18卷,约3万多字。

  8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理、部族、物产、民俗等情况,多涉及异物灵怪,是“神怪之渊薮”,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

  [2]《淮南子》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集体编写,全书共21卷,其用意在阐明政教伦理,但旁涉众多奇物异类和神灵鬼怪,因而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如《览冥训》中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天文训》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

  [3]《列子》旧题周列御寇撰。今传《列子》八篇,是魏晋时人采摘诸书荟萃而成,此书非真正的先秦古籍,其哲学价值不大,但书中保存了先秦遗闻、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颇有文学价值。较为著名的神话有《汤问篇》中的“愚公移山”;《黄帝篇》中的“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9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篇十二: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中国上古神话在当代的文化影响力

  2009-08-1823:20:25|分类:人文|字号大中小订阅

  ————短期学习上古神话后的感想

  中国上古神话指夏商周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天真的解释的方式,同时也是传递着隐语——解释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基因。它的内容涉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后代民族性格的形成又起了强化作用.神话中悲壮型英雄在文化底蕴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他们有超越自然的精神力量,塑造了民族坚定顽

  1/8

  强、崇尚精神力量的性格;神话对救世英雄的褒扬,赋予了理想人格以使命感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准则;中国上古神话的地域性,给了“天”以广阔的生存、扩展空间,使中国人意识中以天为最高主宰;神话表述的化生模式,表露了强烈的生生不息的宗族延续意识,并对后世理想化的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佳的社会观念上层建筑,其社会理想表现为“尽伦”,儒家的产生正处于神话发展“数轴”的“原点”:溯前,它承袭了上古神话闪光的灵感;面后,它给予上古神话以哲理的光辉。上古神话与儒家思想两者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均非常重要,它们共同来自于农耕生产、血缘纽带的深厚土壤,并为捍卫这片土地而枝叶蔓生,形成如盖绿茵。上古神话并没有即生、即灭,它具有很强的生发性。上古神话之“形”消谢了,但其“神”——神话思维,在后世,依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魅力,它启发了诸多有影响的文化思想。

  中国上古神话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代代相承,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毫不逊色。而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给了我们更多的营养,去创造我们新的生活,开辟独属于我们的天地。

  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上古神话对中华初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持氏族社会的习俗、制度的意义与合理性,肯定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2/8

  的血缘家庭的存在。上古神话是把个人与氏族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二,古籍中涉与大量关于上古神话的记载,它们影响了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多古代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的形成,规定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史学与艺术等的基本走向。

  三,在众多文学体裁中,上古神话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活水,它引导了寓言、仙话、志怪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产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如《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淌,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使他从现实世界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

  3/8

  他心灵的创伤。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希

  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续、光大。同时在思考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一些哲学问题的思考上古神话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生存,“生存”问题是人的根本性问题。“人之生存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人与环境的共同生成,是人的生命表达进一步丰富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现历程。人之‘生存’它不是抽象的主体性,不是人面对一个固定的客体的主动、或是人将自己拥有的东西展现出来,而是一种互动,在动态中成就个体的生命表达,是人的现实生活孕育着‘人’和‘世界’”。上古时期原始初民创作的神话集中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正体现出了人类生存的真谛——即便是在那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人们还在积极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朴素的思想打造着一个和谐的社会。小方面上来看,我们又何尝不欠缺这种积极乐观、勤劳、主动改变自己生活的态度。身在大学校园,却感受到更多的压力:课业繁多紧凑,泛而不精;父母要的好成绩;以后就业的困扰……我自认生性比较平淡,可也不能跳出社会的规则圈,以前想只要能精于一门便可游历天下,现下看来已成奢谈。我们要长大,可是我不愿成为只为金钱而奋斗的人,人生在世几十载,不应是这点追求。而我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价值,能够追寻自己的目标前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为快乐,

  4/8

  但求无憾。大方面来说,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浮华喧嚣下,当我们重新静下来思考,再次唤起打造“和谐社会”的呼声时,我们是否能也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寻找出开启和谐社会大门的金钥匙呢?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即个人、群体、社会等方面来研究具体的条件和机制。21世纪的社会日新月异,在我们的身边每一时每一秒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样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一方面不同程度的感到不适应。如何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处变不惊,以冷静的态度审时度势,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和谐成员,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变得越加的紧密相连,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已经将人与人牢牢的捆在了一起。当我们再次聆听上古神话的历史回响时,再次为那些神话英雄的精神所深深折服与打动时,我们会发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一股团结向上、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的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的不再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关怀着个体的生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艰辛的人生,不断的探索,积极的进取,从而使他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发挥到了极致,最终达到了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使个人的“小我”成为社会的“大我”。也许,这些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就是我们今天每一个发展中的人应该学会并且实践的。

  

篇十三: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浅谈中国古代神话的本质与发展轨迹

  作者:王涛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2期

  摘要:中国古代神话的本质是对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一种反映,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够归入了正史话。

  关键词:中国神话本质内容发展轨迹

  中图分类号:I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

  中国文学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的,保存着中国最为丰富的神话故事的书籍《山海经》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文学作品。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中国文学的每一种体裁中都能够看到神话故事留下的痕迹,它通过口口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份,最初的文字记载散见于《山海经》、《水经注》、《尚书》、《史记》、《吕氏春秋》等古典中。根据学者袁珂的分类,现在的中国神话可分为“神话”、“传说”和“仙话”三种,而在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志怪小说”或“神魔小说”的类别,当中很多是参考了神话、传说和仙话,其中有名的当属《封神演义》、《西游记》及《聊斋志异》等。

  一、中国古代神话的本质

  神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女娲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故事,以此说明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那么为什么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会出现神话?那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畏惧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而且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烈的情绪体验,但是却因为语言和文字的水平的原因,无法得到正确的发泄,所以需要通过编制神话故事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在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那么神话故事为什么会流传至今?个人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习俗和社会传统需要保持,而先民在编织神话故事时,已经把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社会传统溶于其中,这就使神话故事的流传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其二神话故事富有极强的可流传性和可塑性,可以使任何时代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其三,历代统治者的刻意为之。历代统治者为了强调自己的统治的合理性,都会不同程度的神话自己家族的起源,这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常态,在此背景下,神话的流传就有了土壤。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是指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这种神话创世神话主要有两个方面:1、解释和描述天地开辟,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2、说明人类的起源,包括民族的由来等。关于天地开辟的神话,各民族的早期几乎普遍存在。原始人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和智力的贫弱,对于自然宇宙的由来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想象和揣测。于是,便产生出这种创世神话。

  (二)生产神话

  生产神话主要是反映先民们生产状态和生产方式的神话。这一类神话以神农尝百草、钻木取火、精卫填海以及大禹治水最为出名,反映了在原始状态下,中国先民们利用自己聪明的智慧与自然界斗争,推进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情况。这一类神话可以看作是中国早期生产力发展的一部信史。

  (三)人类自身内部斗争神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在原始社会,因为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资源的占有程度往往会决定一个群体(部落)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往往容易爆发。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比较出名的有黄帝和炎帝的战争、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等。

  (四)神佛鬼怪的神话

  这一类神话比较出名的有西王母的故事、玉皇大帝的故事、年兽的传说等等。当然,此类神话以神佛神话为主流,这与道教、佛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很重要的关系。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现存者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但尽管有这样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自具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如“大禹治水”神话,又如“神农尝百草”神话以及各个民族的起源神话等等,无一不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反映了先民们为了生存而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艰难历程。

  (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激斗志、神异能力和英雄气慨,如“共工”、“蚩尤”等神话人物,莫不如是。

  (三)熔铸了浓烈了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中的人物都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也蕴含了中国古代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四)中国古代神话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一部神的家族谱系,具有很强的血统性。如三皇五帝之间的关系。

  

篇十四: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神话是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想的是原始人类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最朴素的解释他们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条件的限制对很多的现象都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他们以神话为形式幻想故事创造出很多基于现实又远离现实的形象

  神话在当今社会中的存在意义浅析

  【摘要】:神话是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想的,是原始人类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最朴素的解释,他们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条件的限制,对很多的现象都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他们以神话为形式幻想故事,创造出很多基于现实又远离现实的形象。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世界存在的探索、认知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古代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客观的把握神话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神话主义;神话新编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神话。就其地域范围而言,我们一般把神话分为: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希伯来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和中国神话成为世界六大神话;这些神话在自己所属的地域范围内,对该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当代社会,这些神话对地域乃至国家的影响已经逐渐弱化,神话不再作为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崇拜,而是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而被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人类对待神话的态度几经变化。文化史与神话的关联也充满了复杂性,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与19世纪实证论盛行时期出现了“非神话化趋势,到了20世纪,由于“生命哲学”、“心理学”以及“人种学”等新学说的兴起,崛起了“再神话化”之风。“再神话化”之风也就是20世纪的神话主义,主张把神话作为一种永恒的本原,并在文学领域出现了神话的“复兴”。“新神话主义”对20世纪的神话主义有理论主张上的承续,但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一、神话产生的背景分析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愿望和人們生存的环境周围,所存在的万物的生长变化都附上了一层玄幻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同时也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解和敬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根据人们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加工出来的。狩猎活动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文化兴旺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活动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自然的、非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创造的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们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如何与恶劣的环境斗争,坚强勇敢地生活下来。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物质存在的了解少之又少,神话常常有一种想象力渲染的神秘色彩。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在神话中,人们常常塑造出一些英雄角色,在灾难或是危险来临之时,拯救部落和人民,这就表现出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恐惧,但同时也从侧面显示出,原始劳动人民不畏惧困难和灾难,努力应对顽强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不论是世界文明发生最早地区的原始社会民族,还是当今世界上还处在原始社会的民族,他们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大同小异,都是以神化过后的英雄人物为主人公,围绕着当时发生的大事件进行改变和创造;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文明或者民族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但是,在全球各地,也出现过对同一种现象充满惊人相似性描述的神话。例如关于上万年前的全球大洪水的神话在许多地区的同一时期都有类似的描述,这就更加说明了神话反应的其实就是人们借助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这一愿望是各个地区的人民在远古社会中的共同追求;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和利用还相对有限。

  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因为当一个民族渐渐发展,开始对世界和自己的来源问题感到疑惑并做出各种不同的解答时,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标志着文明的产生。这些各式各样的答案在现代人看来,都是些似乎荒诞并且无法经受考证的神话传说;可是,对原始社会的人们来说,却是对当时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现象做出的最好的解释。他们对这些“神话”不断地进行不自觉的叙述和发挥,代代相传,他们都相信这就是宇宙、人类、自然万物的本源。那到底什么是神话?马克思给出了全面、合理的解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二、在当代神话的演变有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下,由于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不断探索和发现,对于世界的认识也不断完善,神话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脍炙人口的文学体裁,人们不再相信神话中的神和充满奇幻色彩的景象,而是单纯的作为一种故事传说去阅读而已;但是神话故事,由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决定了神话在当代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之前已经提过,神话是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对于那些无法理解的现象也有想要克服的野心,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成为了该地区,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和支撑。例如,中国人普遍信仰着我们是炎黄子孙,这一信仰也就是从古代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当中衍生出来的民族信仰;以及西游记当中孙悟空这一角色的塑造,也寄托了当时人民对于强大力量以及反抗精神的渴望。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虽然神话无法像之前一样,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劳动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牵引,但是神话作为我们的精神寄托,为我们打开了古人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想象,同时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沉淀最终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支撑着我们。除了传统的文化之外,近现代社会当中,还存在着一种新形式,就是对神话进行新编,比如大文豪鲁迅先生,就对神话故事进行过新的编写;例如:嫦娥奔月、采薇等神话故事;均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加入了时代内涵,赋予了神话新的内容,使之在传统文化积累的同时,反映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借着神话为载体,抒发了时代的声音。这一些列新神话,是神话发展过程中,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过程,正是由于这一过程,使得新神话的蜕变成为了可能,在玄幻色彩的原有基础下,添加了新含义,使之不会被历史潮流所淘汰。因此,虽然神话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像远古社会时期,还存在产生条件,但是优秀的文学体裁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神话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力量是随着时间一起不断加强、不断沉淀、无法消失的;另一方面,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发展,为神话注入新时代的含义,使之随着社会发展一起进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

  

  

篇十五: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中国古代神话之我见

  李贵英

  提要:孩提时代,奶奶口中的“藤精树怪”以及妈妈讲的故事“野人家婆”等可以说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带一点神秘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史料记载,只是在明间以口头的方式传送下来,一代一代的流传,随着地域的不同,故事的情节也有差别。以野人家婆为例,在同一个县不同村子的老人讲的故事细节不一样,只是结局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先辈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以及征服。故事里的精怪不是像奥特曼里的怪兽一样来自外星球,而是经过岁月洗礼有一定年龄甚至上百年的修炼之后,可以幻化成人形又拥有了一定魔力,这和《西游记》里的妖怪一样也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娘子有几分相似。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神话故事,在学生时代我们接触到了完整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及精卫填海等。

  关键词:中国神话起源发展特点文学影响

  一、中国古代神话(一)神话:孩提时代,奶奶口中的“藤精树怪”以及妈妈讲的故事“野人家婆”等可以说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带一点神秘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史料记载,只是在明间以口头的方式传送下来,一代一代的流传,随着地域的不同,故事的情节也有差别。以野人家婆为例,在同一个县不同村子的老人讲的故事细节不一样,只是结局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先辈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以及征服。故事里的精怪不是像奥特曼里的怪兽一样来自外星球,而是经过岁月洗礼有一定年龄甚至上百年的修炼之后,可以幻化成人形又拥有了一定魔力,这和《西游记》里的妖怪一样也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娘子有几分相似。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神话故事,在学生时代我们接触到了完整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及精卫填海等。

  神话由口头传承到记录于书本再到今天的拍成电视剧,故事也由原来的简单到今天的情节复杂、语言丰富,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创新,才衍生出中华民族近千年的古老文明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二)神话的分类:神话一般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我们最为熟悉的应该是神佛神话,传说中的玉皇大帝、观音大师、王母娘娘等。所谓创世神话,专指时间设定在人类原始时期,记载事物、制度起源的神话。其中一般还粗分为世界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和文化起源神话等三种。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大地之母女娲造人了,暨人类起源神话。所谓世界起源神话,在中国,就有混沌之说,没有天地之时,宇宙一片混沌,盘古开天劈地,才有了天地,之后产生了大地河山。不过,并不是所有民族的神话都包含有世界起源神话。在彝族地区则是太阳神和火的神话,在流传至今的火把节中可见一斑,仅仅是文明起源神话。可是尽管如此,不论是何种神话,所有神话在开宗明义时,都有一个共通的大主题,那就是宇宙是从「混沌初开」演进到「秩序规则」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始于类人猿的独立行走,这是初中政治课本教给我们的,而人类起源神话,通常所叙述的,也是人类逐渐与动物区隔,然后逐渐成为世界上一个特殊物种的整个过程。比方说叙述人类如何懂得用火的神话——钻木取火、人类如何开始筑巢架屋的神话——为了避免野兽的侵袭、人类如何与动物发生区隔的神话。而这些神话,其实都是一种世界秩序与规则的开始。透过以上这些神话,人们对世界的历史演进会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到世界是如何由混沌无知,演变成无数的秩序与规则。相对于创世神话的纪录宇宙演化,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则较具戏剧性,所纪录的是神佛与英雄们的种种事迹。前者我们知之甚少,而相对的神佛神话和英雄神话则连三岁孩童也略知一二。这是一种自然趋势,不过意思并不是说创世神话的内容就因此而减少,而是说因为神佛神话与英雄神话的内容不断扩增,相形之下,创世神话所占的比例就少了许多。我国古代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创世神

  话的比例很小,我们所知道的大概就属盘古开天辟地了,而大量的神佛与英雄故事则经过长期的累积,成为我国神话中绝大部分的故事,诸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由于文明地区所流传的神话比较广为人知,所以不少人认为所谓的神话,就是指这些神佛与英雄的故事。不过很可惜的是,这类拥有大量神佛与英雄的神话,其实只占了世界神话中极小的部分;至于国外神话,我们在《魔戒》等电影里可窥见一斑。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神佛神话其实是文明地区知识分子对创世历史失去了兴趣,转而开始信奉神明的阶段性产物。在这个过度阶段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英雄叙事诗。因为随后知识分子又逐渐对神明失去了兴趣,于是转而崇拜身边的英雄人物,而英雄神话与英雄叙事诗于焉盛行。

  (三)神话的起源中国古代神话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古代神话一样,其产生是必然的。确切

  地说,它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像的产物,反映的是原始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是以原始社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纯意识的,也可以把它称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虽然中国古代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具有非常完整的系统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它却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古希腊神话是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勇敢、自由、狂傲不羁,而且非常注重个人力量的体现;而中国原始人类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经受的风险较之古希腊人是很少的,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心中比较强烈的还是集体观念。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四)神话的发展

  远古人民结群而居,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工具、木刻符号、图画文字、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同时也创作了原始神话。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国早在原始群和血缘公社时期已开始了石器文化的创造。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活动范围也日渐扩大,学会靠人类的活动增加天然产物。考古发现一再证明,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都有远古人民活动的遗迹。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则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高度发展的阶段,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这种以母系血统维系的母系氏族公社更发展到全盛时期。因此,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了不少女性神话人物,如女娲、王母等。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不仅在生产上起主要作用,而且成为原始聚落中胞族的轴心。她们常常被说成是人类及万物的创造者。父系氏族社会建立之后,原始艺术中又出现了男性神话人物形象,而在许多神话人物之间,也便相应地出现了辈分和谱系。氏族间的聚居和合并出现了部落或部族。部落、部族及联合部族的出现,带来了部落或部族间的争战,构成了反映不同部落或部族间关系神话的产生基础。家长奴隶制、部族军事民主制及部落间的争战,为古代神话及英雄史诗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艺术想象的土壤。中国神话中的共工与蚩尤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以及黄帝集团与炎帝集团间争战的神话,大都具有这种性质。其表现则是借助人类早期的幼稚的想象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理解。构成幻想的情节,并被认为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存在。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从一些神话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处于狩猎经济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处于原始农耕时期的部落,其神话人物大多与农业有关。当时的人以弓箭刀斧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成为创造和使用这些工具武装起来的能手。

  中国古代神话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是逐渐体现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哲学化和宗教化。中国古代神话原本就有一定的哲学道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神话与中国当时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在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的宣扬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儒家思想中,儒家学者就将其思想与中国古代神话相结合,借助中国古代神话的力量宣传其思想的精华。而在宗教方面,我们知道,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宗教历史上的地位渐渐加强,而佛教为了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就积极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使佛教的理念与中国古代神话相结合,以促进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更大的发展。(五)神话的特点

  神话中的主人公(神)尽管常常是人间奇迹的创造者,但他们也常常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

  原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便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等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地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象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果联系的认识与想象,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不仅记载早,品类多,而且不少古老的神话,至今依然在民间口头上流传,特别是在中原地区,中国远古一些著名的神话,如关于大禹、黄帝(轩辕氏)、女娲、伏羲、盘古、夸父等神话,大多仍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河南等地区。还有关于舜、蚩尤、后羿的神话,今仍在河南、河北以及南方一些省份流传着。由于流传时间久远,这些神话与古文献上记录的,在具体情节上有所不同,出现许多变异。特别明显的是发生神话间的融合及地方化的现象。如“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神话与开辟神话融在一起,以及指出某些古神话人物的地方遗迹等。也有的融进一些后世宗教的观念。这些现在仍流传不衰的神话,经过演变,自然不同于原始古典神话,但却可以证明和补助文献记录的材料,实有裨于中国神话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弄清有关神话发展的古今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神话是多民族的创造。在上古时代,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了他们的生息、繁衍和生产活动。中原黄河流域的夏族,东部淮河流域的东夷,南方长江流域的三苗,以及西北的氐羌,大漠南北的荤粥(山戎、猃狁)等都是创造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参与者。今天,除汉民族外,中国已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神话,丰富多采,构成中国神话的重要部分。它们有些被记录在民族历史典籍中,有些保存在各族人民的记忆中,今天仍在口头上流传。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以开辟神话、洪水神话、日月神话、动植物起源等为多,还有一些关于民族姓氏来源的神话。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不同,这些神话大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出多族多源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它不仅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也为中国文学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神话在人民口头创作史上,甚至是在文学创作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例如,在诸子散文《庄子》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文章。中国古代神话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

  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如“盘古开天地”。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他们不仅在著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于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现将神话历史化的倾向。现代中国学者对古代神话做过不少的整理与研究,运用了西方人类学派等的神话学观点进行探讨,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还有许多民族学者、民间文艺学者、文学史家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专著,推进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随着社会科学和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和史诗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并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一)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首先,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慨,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第三,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考察中学界对中国古典文学之特征的各种观点可以发现,中国古典文学总体上具有三个特征:以言志抒情诗歌为传统文学主流;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或将美置于善的范畴之内,以尚善为艺术观之根本;排斥悲剧,具有乐观精神。(二)神话的特性决定文学之特征这些特征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对中国文学以上特征的缘起进行研究,得出了中国神话的特性决定了中国文学之特征的结论。分析了中国神话大量的具体个例,并与其他地域的神话,主要是与西方神话进行比较,通过挖掘中国神话产生的社会根源,对中国神话的构造特性和根本精神进行了归纳和把握。发现中国的神话在形式上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原始的质朴性。中国神话中神的形像具有原始性。2、强烈的地域性。中国神话中存在很多独立的、共存的神,却缺乏主神。

  3、宗族化倾向。中国神话具有血缘系谱。而在内容上具有以下特性:

  1、以人为本。中国神话,特别是创世神话,从内容到社会根源都体现着人的中心地位。

  2、不死观念。中国神话具有变形神话的形态,有乐观的结尾,体现着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3、以彼我争斗的神话内容为主。中国神话体现出善恶对立的观念等特性。中国神话这些内在与外在的特性,对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总体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在诗歌方面,阻碍了民族叙事诗的诞生,使抒情诗成为主流。而被阻碍的叙事传统,发展为中国繁荣的史学传统,催生出史传文学。

  2、中国神话以人为本的意识,产生了中国文学为人生的艺术观。在神话被历史化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倾向给予了重要的影响。

  3、中国神话的不死信念创造出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4、中国神话彼我争斗的基本思维因素催生了中国文学尚善的文艺思潮。由此,我认为,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起源于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在构造上和基本意识上的特性,成为决定中国抒情文学构造和风格的最根本要素。中国神话的原始的质朴性、地域性及宗族化倾向阻碍了民族史诗和长篇小说的发展,确立了中国文学以抒情短诗为主流的传统,并促使史传文学发端。而且,作为中国神话内在特征的以人为本、不死观念及善恶之对立等特性,不但发展成为中国文学为人生的文艺观确立的契机,还扩大了乐观精神,阻碍了悲剧的发达。而中国文学以伦理道德判断来评判文学之功能的尚善美学,也正是发端于中国神话的诸因之中。参考文献:[1]《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秦汉间又有附益。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18卷,约3万多字。

  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理、部族、物产、民俗等情况,多涉及异物灵怪,是“神怪之渊薮”,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

  [2]《淮南子》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集体编写,全书共21卷,其用意在阐明政教伦理,但旁涉众多奇物异类和神灵鬼怪,因而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如《览冥训》中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天文训》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

  [3]《列子》旧题周列御寇撰。今传《列子》八篇,是魏晋时人采摘诸书荟萃而成,此书非真正的先秦古籍,其哲学价值不大,但书中保存了先秦遗闻、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颇有文学价值。较为著名的神话有《汤问篇》中的“愚公移山”;《黄帝篇》中的“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篇十六: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谈谈中国神话在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神话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神话一样,是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非纯意识的,可以当作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虽然中国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具有非常完整的系统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尤其是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是非常深远及伟大的。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从一些神话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处于狩猎经济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处于原始农耕时期的部落,其神话人物大多与农业有关。当时的人以弓箭刀斧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成为创造和使用这些工具武装起来的能手。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流淌,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

  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

  神话一般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以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它是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由于古代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以及自然现象,于是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这是极其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种表达,对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潜意识的发展作用。

  神话的流传又因为社会性质的改变而造成变形或消亡,因此它的保存特别依赖于古文献的记录。但由于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战乱频仍,往往造成书籍大量散失,致使一些侥幸入书的神化,也得不到保存。像秦始皇焚书,项羽烧咸阳,乃至西汉、汉魏、两晋之交的动乱,都造成书籍的大量流失。目前古籍中记述神话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等,在《国语》、《左传》及《论衡》等书中也保存有片段材料。材料虽少,但仍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原来的神话是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的。

  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就是神话。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神话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

  材。其中有些着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如“盘古开天地”。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神话在中国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家、学者的注意。他们不仅在着述中加以记述和援引,而且还对神话提出过一些片断的见解、解释和说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其虚幻想象的成分,企图从中寻找历史的根据。

  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续、光大。神话对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世文人以及文学的创作产生很大的作用和价值。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夸张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图书馆。中国古典文学以言志抒情诗歌为传统文学主流,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或者将美放于善的范畴之内,以尙为艺术观的根本,排斥悲剧,具有乐观精神。分析中国神话的大量个例,通过挖掘中国神话产生的社会根源,不难发现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中国的古典文学有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

  比如神话在诗歌方面就阻碍了民族叙事诗的诞生,使抒情诗成为主流,而被阻碍的叙事传统则发展为中国繁荣的史传文学。

  还有中国神话以人为本的意识产生了中国文学为人生的艺术观。在神话被历史化的过程中,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功利主义倾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神话中包含的不死信念也对中国文学充满乐观精神有着不可不说的作用和价值。

  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可以说是起源于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在构造和基本意识上的特性,成为决定中国抒情文学构造和风格的最根本要素。中国神话的质朴性以及地域性还有宗教化倾向阻碍了民族史诗和长篇小说的发展,可以说是确立了中国文学以抒情短诗为主流的传统,并且促使史传文学的发展。而中国文学以伦理道德来判断文学的功能也正是潜在由于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对中国抒情文学构造和风格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神话既是中国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也通过神话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中国神话直接对文学的创作思维方式以及表现手法和欣赏效果等产生着伟大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中国文学起源于中国神话,并在中国神话的作用下,中国文学得到了发展以及升华。中国文学有着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这一切都和中国神话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神话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的作用和价值是伟大的,也因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学做出的伟大贡献使得中国文学能够以它独特的魅力绽放光彩。

  

  

推荐访问:浅论中国神话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的事例 事例 中国 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