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9篇

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9篇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健康生命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9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9篇

篇一: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健康生命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而德育是构成、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正确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从而需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切实做到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措施和对策。一、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德育目标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小学德育纲要》确定培养小学德育目标为:“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明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思想品德基础。”小学德育目标虽给定期望和预设,但过于笼统,会使实施起来存在以下问题:1、德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详细的德育目标体系,容易导致对学生提出过高

  的道德要求,使目标体现“高龄化”“成人化”。如小学常举行全体师生的活动,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目标难以达成,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2、德育目标没有具体化,缺乏系统性。不同年级学生由不同老师进行德育的讲学,容易产生德育目标重复或疏漏现象。

  (二)德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1、德育课程被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小学老师常占用德育课程来上语文、数学或英语课。2、德育课程实施方法不够丰富。小学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小学教师易忽视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思想特征不适应;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3、德育课程内容不充实。小学德育课程内容重教条式的阐述思想政治观点,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悟;重课堂讲授,轻活动实践,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三)德育内容存在的问题1、小学德育内容讲究面面俱到,大而空,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造成学生负担过重。2、小学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忽视学生需求,缺少针对性。小学德育内容选择受社会价值取向影响很大,急于追求塑造完美人格,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德育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让学生吸纳和内化。

  3、德育内容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对道德精神重视不够。

  (四)德育方式存在的问题1、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展缺少衔接性,没有针对性,忽视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的活动实际收效很小,纯粹是为了形式上的举行。2、小学德育活动缺少与现实生活接轨。小学生很少机会亲身到生活实践、感悟和体验人生的真谛,对于身边遇到的德育问题常不知所措。3、小学德育活动过程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德育的内化过程。(五)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1、德育评价主体单一。小学德育评价一般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缺少价值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2、德育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六)德育制度的价值缺陷1、德育制度侧重于社会价值取向的规定,而对学生个人发展不够重视。小学教学虽在课程表上安排了人性化的德育课程,但教师仍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创设具有人性化价值的德育情境,让学生的道德能力、情感和精神在情境中轻松得到发展。

  2、德育制度没有充分体现民主化和自由性。小学中举行的很多活动都是由班主任自行安排个别比较优秀的学生去完成,其他一般的同学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和自愿选择的自由,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与己无关”的回避态度或抵制行为,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有碍于学生道德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思想观念的转变1、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家长把学生成绩高低和学校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和学校教师过多的追求分数二忽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思想观念的变化。2、社会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领导把开展一系列活动作为德育传播渗透的主要渠道。(二)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1、德育课程的实施未真正得到落实。德育课程的时间不是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课,就是被用来复习备考或单元测试等,真正用来上德育课的时间几乎为零。2、德育学科的研究和开发不给予重视。没有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更没有专门的德育教研计划,根本忽视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3、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概念意识。大多数任课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考试质量水平的高低,对于德育关注不够。

  (三)学校和教师自身问题1、小学学校师资力量单薄。首先,在师资队伍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教师老龄化和女性化严重;其次,小学经费来源有限,教学设备落后,校园面积小,办公硬件不足;再次,德育工作人员不受重视,经济待遇相对较差。2、小学老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小学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小学生容易情绪化,缺少耐心、恒心和毅力;其次,很多小学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再次,绝大部分小学教师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于德育课堂。(四)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1、社会中的网吧、不健康广告、文学作品等对学生的影响。2、家庭中的父母说教方式和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影响。三、改进小学德育问题的对策(一)学校要健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1、小学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任课落实德育课程,其他科科任老师要对德育给予关注,并把德育思想渗透于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去。2、小学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建设。(二)小学德育目标、内容、方式和制度要革新1、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层次性,具体层次化到某一年级、学期、单元的德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提出不同道德要求

  的,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德育目标,从而有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

  2、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德育内容序列化,相互衔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3、德育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应有所拓宽和创新,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出发,注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德育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内化。

  4、小学德育制度要构建人性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体现民主精神。关注人的道德世界,让学生自愿真实的参与学校德育制度的决策过程,促进学生自觉的道德健康成长。

  (三)小学要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1、小学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的修养、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示范的作用而且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和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同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2、小学教师除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己;另外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3、小学教师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以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进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四)小学要健全和完善德育评价制度1、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完善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德育课的评价标准,促进学校经常进行德育评价并及时反馈。2、注重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全面化。(五)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外界环境1、社会要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和内容,举办多种大型的励志书籍或优秀影视作品展等,多宣传和谐正义,净化社会环境。2、小学校园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学习并渗透思想教育。3、家庭里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多陪孩子聊聊天以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与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逐渐渗透家庭思想品德教育。4、家长要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从而促进学校、家庭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使双方更快的找到解决的方法。

  

  

篇二: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T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的理念,生活环境及德育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关键词:意志力道德认识教育网络诱惑意志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他们的理念,生活环境及德育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认为孩子难管,老师感到学生难教,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对此,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呢?笔者就此指出目前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一、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德育所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

  1.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浪费现象也严重。目前,乡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部分学生发展到盲目追求时尚的地步。如追求发型的标新立异、服饰的牌子特色。致使校内出现了奇装怪发,男生带耳环,女生涂指甲、涂口红;随时听耳机、听手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由于家长的娇宠,学生浪费现象也日趋严重。如学生在学

  校吃早餐时,往往馒头、面包只吃一口就随手丢,操场、楼梯都随处可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以被一些学生及家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2、厌学,钟情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由于前几年高校扩招及全球性经济萎缩,致使人才过剩,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另外读书不多的人也能赚大钱等负面现象的影响,使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从而厌学。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或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网吧、游戏室一些娱乐场所就成了这种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养成不良恶习;并将不良恶习带到学校里,造成不良影响。如课桌墙壁甚至厕所中都写着五花八门的污言秽语,乱扔纸屑、果皮等。学生中出现大量这种“受教育没教养”的现象。

  3、逆反心理强,道德行为失范。初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常把父母老师的话当耳边风,开始顶撞甚至背道而驰。家长和老师要求他们别在晚上成群结队出去太晚,他们却深夜未归。老师教导学生要爱护公物,他们偏偏破坏公物,并以此为乐。教室的门窗常被弄坏,学校的电线、电话线常被剪断,学生喊打老师、辱骂老师现象时有发生。二、影响青少年学生德育的主要原因(一)外部客观因素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广泛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社会上某些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

  针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育观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作为这个主渠道中的核心人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文化素质,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或重智力轻德育的错误思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孙维刚老师成功的做法是高度重视德育为首的建班方针。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产生学习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锐意进取、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保障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理性的气氛,循环有序地促进学生名事理、懂是非等良好美德的形成。

  当然,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仍会存在抵制的思想,阻碍他们对道德的要求及意义的真正理解,表现出许多错误或糊涂的观念。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错看为“逢迎”、“拍马”,把向老师反映某同学的错误行为说成“出卖朋友”,把主动做好事说成“好出风头”,把违反纪律当作“英雄行为”等。

  针对学生这种对道德准则的错误理解,老师应讲明道理,并借助现成的事例使学生看到这种错误观念及其产生的后果。使他们体会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危害性,启发他们矫正的愿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另外,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把握好奖罚分明的原则。对于好

  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于不好的错误的道德表现和道德言论要及时批评和教育。奖罚本身就饱含着对与错,是与非;通过褒什么与贬什么,从具体形象上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这是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的有效措施之一。

  2.以课堂为阵地,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同心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落在班主任一个人身上,而各科的任课教师一般只是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对于课堂管理上的问题往往都是让班主任处理。显然使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与科任老师及其教学内容脱节,使德育工作显得势单力薄。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人员,在德育工作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班主任个人的作风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都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所以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学生会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但在其他科任老师的科堂上,学生就不一定会安分守己。这正是科任教师不参与德育工作的反映。因此只有充分发挥科任老师与班主任通力合作精神,共同教育学生,才能形成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各科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结合学科的特点,将德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使学生在无意中受到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情商。

  例如:语文和英语科,它们在德育中的最大特点是“文以载道”。整个教材都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字里行间及对人物和事物

  的描写,无不反映出是非、善恶、美丑。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描述名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苦,百折不回;歌颂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教师只要能以真挚的感情讲述,分析这些课文,就能产生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德育作用。

  又如,通过历史课的教学,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通过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认识到盲目追求时尚的错误。

  2、抓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形成完善的教育网络。学校德育作为严格的系统工程,它受到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志力薄弱。如学生犯错误,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在德育工作的矫正初期,首先就是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管理,切断不良诱因(如不良场所,不良伙伴等)的影响。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几年,教育界和社会民众比较关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网吧、游戏机室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这是德育工作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只是单一的避开外部诱因,因为学生很难完全远离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也很难保证学生在新的外部诱因下不在犯错误。因此,我们在尽量避开外部诱因的同时,还要着重于学生的内部心理教育。消除学生不合理的欲念、嗜好、兴趣,提高他们的“免疫”能力。

  

篇三: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我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1、德育认识有偏差一些老师在教学压力下对德育地位的认识有偏差,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都与学习成绩挂钩,使

  一部分感到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抬不起头,厌学,学不进去又没有正事可做,于是出现课堂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违纪情况。

  2、德育目标不清楚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无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导致德育缺乏系统性。德育跟着老师的感觉走,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卫生出现问题讲卫生,纪律出现问题讲守纪,学生打架讲团结友爱,德育的功利性普遍存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每周仅一节的班会课,除了有时传达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要么成了说教课,有时干脆上课或让学生做作业.有时开的时候也处于“放羊”状态,流于形式(应付政教处检查).3、德育形式单一大部分的思想教育都是采用开会、谈心、通过校信通联系、叫家长到校等方式,办法不多,形式老套,基本上被学生摸熟,提不起学生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4、德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德育管理者、班主任经验不足、方法不到位,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能.应该说我校绝大多数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不是缺乏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而是缺乏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一些教师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班级管理出了问题;也有个别班主任由于缺乏工作的责任心,班级管理很不到位,不适宜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5、德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教师对德育的研究和探讨相对于教学的研究,要薄弱得多,因为对教师德育成绩的认可程度比不上学科成绩,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研究,这样一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不能不对随时代变化的学生摇头叹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这样的德育才有时代性。而这一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6、全员德育意识、制度尚待加强全员德育要从全体行政人员开始,大家要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看到学生的不良现象要共同教育,不要视而不见。在全校层面,全员德育要落到实处还缺少配套的考核机制,现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样不能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德育工作始终不能深入推进,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相应的考核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已迫在眉睫。7、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没有任何的要求,学生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他们在学校里得过且过,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地打发时间,在学校里无心学习,并且不把学校的纪律当一回事,时常有违纪行为,“反正家长也不管我”成了他们心安里得地违纪的理由.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良知又不允许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学生“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可是一旦这种学生多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就会感觉比较难管,再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配合,这样光靠教师的“孤军奋战”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8、忙碌的家庭增多,很多学生缺乏完整的家庭的关爱现在忙碌的家庭为了生计赚钱的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就成了“爹不亲,妈不爱"的“多余的人”,他的父母往往把对孩子教育的义务推给学校,而自己却放手不管,或是相互推脱。在学校里,这些学生往往很难和别的学生相处,缺少伙伴的关心,在加上在家缺少父母的关爱,就特别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教师的思想工作在这些学生身上往往收效甚微,加上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这些孩子就很容易走上“邪路”,不能像别的学生那样健康地成长.二、应对策略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所学校如果选好用好了班主任,就等于完成了学校工作的大半。这足以说明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把班主任培训当作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并且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形式,提高班主任师德修养,帮助班主任转变工作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不断适应教育新形势的要求。(1)改进班主任例会制度。在班主任例会中增加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2)试行班主任工作研修制度。建议学校经常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和研究,接受提高层次的教育培训。2、以科研为先导,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两面性,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家庭中小太阳般的特殊地位的负面影响,日趋增多的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学生的早恋问题,越来越多的师生冲突(顶撞老师,有时甚至对老师实施报复)问题,等等,都是学样德育工作中需要探讨、解决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德育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展开,而其有效解决途径和方法也必须有科学理论来指导。开展以班主任为骨干队伍的德育科研活动,不仅对于提高班主任队伍自身素质,而且对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大的作用。3、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我校刚召开了团学双代会,选出了团委、学生会的各类干部,如何利用好这两支队伍是当务之急。其中,在建立社团组织方面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除校园广播站外,学生社团组织太少,且在学生中覆盖面小。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增长才干,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我们应积极促进各种社团组织的成立,并指导学生们开展工作.4、多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特别是要争取家长的积极的配合要想真正做好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教师应该首先在平时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进行积极有效的工作,比如可以通过经常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表现、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或者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到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时放在心上。同时,教师要争取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的家长,教师还要耐心细致地做他们的工作,争取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思想教育。做好了这些家长的工作,再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容易多了。5、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作为一个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更应如此。一个学习成绩好、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带给一个教师无上的骄傲和自豪,而一个学习困难、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所带给教师的可能就是许许多多的麻烦.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于这些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应该付诸更多的关心

  

篇四: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徐迪1230112930数教2班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德育地位,优化德育环境,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2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中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1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3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同时,学校和当地政府执法部门还应当对网吧,游戏室,书摊等进行检查清理和规范整治,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篇五: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三堤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缺乏及整改措施之宇文皓月创作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是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德育途径单一主要依靠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德育活动,但大都是重形式、走过场、老套路,写写征文、办办手抄报、开个主题班会等,教师讲授多、管较多,学生介入的也多,但真正体验的少,明显不适合学生需要,收效甚微,大多数的学生应付班主任老师安插的德育作业。二、德育队伍素质偏低学校教师老龄化,75%的老教师担任班主任,部分教师的修养和素质与学高身正的要求尚有差距,给学校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个别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工作方法有时也不得当,导致在组织活动是准备不充足,活动效果不太明显。三、德育工作后劲缺乏虽然学校设有少先队,也经常开展少先队活动,但是现在的班主任老师或者是任课老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怕在学校或市级抽考中被约谈,这就在无形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怕过多的德育活动牵扯学生太多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有待加强。五、心理健康教育不敷规范,效果不敷明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经验不敷丰富;由于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高不严,导致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较差,缺少了家长的有力配合,给学校思想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战略:1、教书育人,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充分利用品德生活与社会教材中的道德、利用教法中的道德、利用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等影响学生,感染学生。2、活动育人。充分发挥惯例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班级教导会等活动充分、体验深刻的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大力开展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节约教育等活动,培养学良好的行为习惯。4、管理育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德育回归生活。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解放人。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着手”,重视学生的共同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5、发挥少先队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

  

  

篇六: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

  1.政治素质方面

  不少学生在政治素质方面不过硬。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前途的漠然,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冷淡,对当代社会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难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表现在,对政治思想课不感兴趣,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能真正以“勤奋学习,为国成才”为学习目的的学生并不多。

  2.思想素质方面

  不少学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在,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时显现极为强烈的个人主义,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于有的同学不愿意担任干部,团员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唯恐影响自己学业,对“大公无私”的观点难以接受,主张在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兼容,索取与奉献并重。对待财物时,显示享乐主义倾向和拜金主义倾向,把金钱作为人生最重要目标的学生占相当一部分,价值观存在着向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另外,很多学生否认劳动最光荣,他们不热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乃至害怕、逃避艰苦劳动,贪图轻松、舒适生活,显示好逸恶劳的不良倾向。讲奉献少,讲索取多,关怀他人少,关心自己多;注重精神陶冶少,讲究物质享受多。盲目追求和祟拜港台歌星、偶像、热衷于谈情说爱的电影、电视和上网,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向学,人生理想、奋斗目标抛之脑后。

  3.道德素质方面

  缺乏足够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做学生的基本道德。少爷型、公主型的学生已不少见,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老人不尊重,对父母的劳动不珍惜。在社会公共场所,不爱护公共财物,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言谈举止粗俗,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欠缺。在学校表里不一,有老师、无老师在场不一样,文明卫生状况差,不尊重老师同学,视读书为苦差,视老师为敌人,只要自由,不要纪律。

  4.心理品质方面

  近年来,离异家庭、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很多学生还存在社会交际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有抑郁性症状等问题。他们追求新知,刻苦学习,渴望成才,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消沉;他们要求独立,不愿意成人干预,但在经济、生活诸方面对家庭依赖性很大;他们憧憬未来,充满自信,但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自我辨别能力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吸烟、喝酒、赌博较为普遍。

  二、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诱因

  实事求是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大踏步地顺时代向前迈进。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国外的生活方式的冲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泛滥,黄、赌、毒的死灰复燃,极大地污染了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各种媒体包括影视、网络、报刊、书籍,铺天盖地,其中确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但囿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与学生年龄段不相宜的色情、暴力充盈在各个角落。深受学生喜欢的好莱坞大片,一般都是宣扬一种个人主义,充满血

  腥和暴力;深受学生欢迎的港台言情小说,又刻意营造与社会现实相去甚远的纯情世界;深受学生喜爱的港台武侠小说,则活灵活现地展示武功高低成为个人成败的场景。更不用说街头巷尾的“少儿不宜观看”字样的录相片,更是故意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影响最为深远的网络经营业,不少学生沉迷于网上的虚拟世界,肆意接受各种信息,当然不乏与其年龄不相适应,但却容易激起其好奇心的不良信息。于是,经常有家长、教师叹息:我的几年培养,比不上外面世界一个小时的影响。

  2.学校管理上的错误价值取向,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乏力的原因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各类学校不同程度地渗透了素质教育,这为教育改革注入一股新的气息。但是毋庸讳言,在今天学校管理中,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上,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应试教育的痕迹。在群众的心目中(尤其是农村)也有一根有明确度量的标尺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这个明确的标尺就是升学率。因此没有哪所学校不是把升学率当作学校的生命线。学校一切工作围绕升学率转也就见怪不怪了。管理操作起来也有一整套成熟有效的方案。依据各式各样的分数排名次、定奖金,并据此给老师画像,给学校排名次或评定优秀、称职、不合格等等。名目繁多的分数是精确到小数点后若干位的,给老师画像,给学校排座次也因此是权威的。后勤工作是学校的保障,本来是摆在服务后勤的位置,但由于楼房、绿化、多媒体等硬件设施是立竿见影的业绩,是评估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一般地也成为学校管理者热衷的工作,这也是不争的实事。至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各种文件上、媒体上都列为学校的先导性工作,但由于其难于精确到小数点后若干位,不能成为群众、主管部门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尺,也难于成为学校管理人员功勋卓然的政绩,因而在实际管理中是乏力的。不少学校的政教处、团委会等德育队伍褪变成为安全处、爱卫会了。学校只要不出安全事故,

  平面管理方面对得住来访贵宾,德育工作就会错不了。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法纪观念、理想、前途等,领导看不见,群众摸不着,可以放一放再说。最后导致出现这种情形,学校三驾马车的教学、德育、后勤,在实际工作中,教学成为热点备考如备战,十分火热;后勤成为焦点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聚焦于此;德育成为冷点难于量化,难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政绩而受到冷落。

  3.家长不能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的德育难以形成合力

  家长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从主观方面看,是家长缺乏正确认识。不少家长对待孩子读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认为读书就是考大学,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至于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品质的养成并不十分重视。也有不少家长视其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过于溺爱,眼里只有宝贝的优点,根本发现不了问题。还有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只要上了学,一切都交给了学校,由学校全权负责。当然在改革开放大气候下,也有不少家长是“问题家长”,当然更容易诱导出“问题学生”。例如,家长赌博孩子易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七: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德育活动过程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德育的内化过程,小学德育评价一般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缺少价值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德育内容序列化,相互衔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健康生命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而德育是构成、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正确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从而需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切实做到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措施和对策。一、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德育目标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小学德育纲要》确定培养小学德育目标为:“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明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思想品德基础。”小学德育目标虽给定期望和预设,但过于笼统,会使实施起来存在以下问题:1、德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详细的德育目标体系,容易导致对学生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使目标体现“高龄化”“成人化”。如小学常举行全体师生的活动,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目标难以达成,效果反而适得其反。2、德育目标没有具体化,缺乏系统性。不同年级学生由不同老师进行德育的讲学,容易产生德育目标重复或疏漏现象。(二)德育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1、德育课程被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小学老师常占用德育课程来上语文、数学或英语课。

  .

  2、德育课程实施方法不够丰富。小学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忽视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小学教师易忽视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思想特征不适应;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3、德育课程内容不充实。小学德育课程内容重教条式的阐述思想政治观点,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悟;重课堂讲授,轻活动实践,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三)德育内容存在的问题1、小学德育内容讲究面面俱到,大而空,理论性太强,缺乏趣味性,造成学生负担过重。2、小学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忽视学生需求,缺少针对性。小学德育内容选择受社会价值取向影响很大,急于追求塑造完美人格,而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使德育内容偏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让学生吸纳和内化。3、德育内容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对道德精神重视不够。(四)德育方式存在的问题1、小学德育活动的开展缺少衔接性,没有针对性,忽视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的活动实际收效很小,纯粹是为了形式上的举行。2、小学德育活动缺少与现实生活接轨。小学生很少机会亲身到生活实践、感悟和体验人生的真谛,对于身边遇到的德育问题常不知所措。3、小学德育活动过程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德育的内化过程。(五)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1、德育评价主体单一。小学德育评价一般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缺少价值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2、德育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六)德育制度的价值缺陷

  .

  1、德育制度侧重于社会价值取向的规定,而对学生个人发展不够重视。小学教学虽在课程表上安排了人性化的德育课程,但教师仍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创设具有人性化价值的德育情境,让学生的道德能力、情感和精神在情境中轻松得到发展。2、德育制度没有充分体现民主化和自由性。小学中举行的很多活动都是由班主任自行安排个别比较优秀的学生去完成,其他一般的同学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和自愿选择的自由,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与己无关”的回避态度或抵制行为,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有碍于学生道德的健康成长。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思想观念的转变1、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家长把学生成绩高低和学校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和学校教师过多的追求分数二忽视学生品德修养的思想观念的变化。2、社会观念的变化,导致学校领导把开展一系列活动作为德育传播渗透的主要渠道。(二)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1、德育课程的实施未真正得到落实。德育课程的时间不是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课,就是被用来复习备考或单元测试等,真正用来上德育课的时间几乎为零。2、德育学科的研究和开发不给予重视。没有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更没有专门的德育教研计划,根本忽视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3、任课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概念意识。大多数任课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考试质量水平的高低,对于德育关注不够。(三)学校和教师自身问题1、小学学校师资力量单薄。首先,在师资队伍中,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教师老龄化和女性化严重;其次,小学经费来源有限,教学设备落后,校园面积小,办公硬件不足;再次,德育工作人员不受重视,经济待遇相对较差。

  .

  2、小学老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小学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小学生容易情绪化,缺少耐心、恒心和毅力;其次,很多小学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再次,绝大部分小学教师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于德育课堂。(四)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1、社会中的网吧、不健康广告、文学作品等对学生的影响。2、家庭中的父母说教方式和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影响。三、改进小学德育问题的对策(一)学校要健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1、小学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任课落实德育课程,其他科科任老师要对德育给予关注,并把德育思想渗透于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去。2、小学学校要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定期开展德育教研活动,加强德育工作建设。(二)小学德育目标、内容、方式和制度要革新1、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层次性,具体层次化到某一年级、学期、单元的德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提出不同道德要求的,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有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德育目标,从而有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2、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德育内容序列化,相互衔接,有机结合,协调发展。3、德育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应有所拓宽和创新,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出发,注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德育渗透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内化。4、小学德育制度要构建人性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体现民主精神。关注人的道德世界,让学生自愿真实的参与学校德育制度的决策过程,促进学生自觉的道德健康成长。(三)小学要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

  1、小学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的修养、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示范的作用而且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和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同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2、小学教师除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己;另外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3、小学教师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以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学生,进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四)小学要健全和完善德育评价制度1、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完善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德育课的评价标准,促进学校经常进行德育评价并及时反馈。2、注重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全面化。(五)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外界环境1、社会要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和内容,举办多种大型的励志书籍或优秀影视作品展等,多宣传和谐正义,净化社会环境。2、小学校园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学习并渗透思想教育。3、家庭里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多陪孩子聊聊天以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与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逐渐渗透家庭思想品德教育。4、家长要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从而促进学校、家庭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使双方更快的找到解决的方法。

  .

  

  

篇八: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学校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更是肩负着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历史使命。虽然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社会飞速发展,观念不断更新,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例如,毒品、邪教、网络等问题都是传统德育工作中不曾出现过的新问题,过去的经验和方法显然已经不足以应对。这就需要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与未成年人的思想特点、行为特点、兴趣特点相合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一、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

  (一)现实伦理与学校教育的冲撞

  在当前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多元的价值取向、不同层次的思想观念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1.学校所倡导的价值体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价值有差别。学校教育要确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面对的却是为个人打算,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要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现实中却常有助人者被诬陷;信任别人,却上当受骗;讲实惠比讲奉献更得到肯定等等。

  2.学校倡导的价值取向与大众传媒所描绘的生活方式有很大距离。社会大众传媒在主导方面虽然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其中不乏宣扬色情、暴力、侥幸的内容。

  (二)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交织

  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列入了学校德育内容并取得成效。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体现传统美德的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

  内涵,达到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融合统一,则是一个新问题。如奉献与责任,艰苦朴素与提高生活质量,牺牲自我与珍惜生命等等。

  (三)网络虚拟产生的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网络的扩大,形成了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的全球化信息网。网络的开通,使人们既沟通了思想又互不相识,在这种网络交往中可能导致失去现实感,而产生种种假象;网络的开通,也增加了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的趋势。各自在屏幕前学习、活动,与他人没有现实联系,没有真实的情感交流,同时,超地域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价值观,也会导致学生产生迷茫。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建议一:学校的德育工作要贴近生活。

  首先,要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即要全面认识社会。德育应摒弃过去教条式的传递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要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社会的主流,看到积极的、正面的东西,也要让他们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懂得社会上除了美好的东西之外,还存在许多不良的现象,还有消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克服,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地位、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到作为一个责任公民还负有改造社会的任务。

  其次,要走进学生生活,即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教育才有针对性。在德育面前,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人,他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不了解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有的放矢。

  再次,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既接受教育,又干预社会生活。学生不进入社会,不叫实践,不实践就没有心灵体验。没有进入社会的孩子,将来就没有进入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德育要贴近生活,必须要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大环境中去阅读生活、体验社会,了解当今社会现实和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强烈竞争、积极合

  作以及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同时,德育还要干预生活。德育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周围社区和各种实践活动场所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从而改造周围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建议二:党委、政府要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增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意识,把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制定中小学德育发展规划,破解阻碍德育的思想观念,改革影响德育工作质量的制度机制障碍,纠正轻视德育的短期行为,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加强德育的整体合力。要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中小学教育工作,认真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建议三:要形成齐抓共管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加强德育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负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投入,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条件;文明办要把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司法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普法教育;关工委、团委、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实施、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机制。

  建议四: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要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市县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通过创办不同模式的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人成才。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1当前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小学班主任承担着班级管理、常规管理、德育教育、生活保障、班级文化等方面的职责,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德育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对德育工作不重视

  部分小学班主任不重视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的重心上,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学业保障、卫生习惯等方面;在完成学校政教处下达的德育工作任务时,存在轻视、应付、懈怠的心理。如某教育局开展班主任工作常规督查时,发现很多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日志中,多是班级管理、卫生要求、行为纪律等方面的内容,在德育工作方案、德育活动组织、德育工作落实等存在很大的欠缺,反映出小学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轻视。

  

篇九:德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措施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是学校特殊重要的教育方向,随着时展,新形势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确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育渗入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学校应当多组织一些融合德育教育的活动,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了特殊重要的角色,既要充当

  比方志愿者、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且能收到德育

  良师的角色又要充当知心长辈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教师应

  熏陶教育,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比方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比方

  当在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比直接指出错误来的有效多了,也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必需重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准备、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刘含光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供应小学

  

  

  

推荐访问:德育存在的问题 原因和措施 德育 措施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