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什么意思7篇

依法治校什么意思7篇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 ——新市镇中心小学“立德树人”活动总结 “立德&r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依法治校什么意思7篇,供大家参考。

依法治校什么意思7篇

篇一: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树人

  润物无声

  ——新市镇中心小学“立德树人” 活动总结

 “立德” 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 之一, 《左传》 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

 意思是,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 实现道德理想, 其次是事业追求、 建功立业, 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 著书立说。

 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

 把“立德” 摆在第一位, 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管子》 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 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目前, 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学校德育对学生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 我校在德育工作上, 不断探索德育新途径, 以“立德树人” 为工作重心, 力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下面就我校“立德树人” 这一特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 深入挖掘德育内涵, 让“立德树人” 活动系列化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 培养健全的人格, 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

 一年来, 我们学校在开展“立德树人” 工作的实践中, 根据学生生理、 心理特点和不同年龄的认知差异,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 以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为核心, 养成乐于助人、 文明礼仪、 遵规守纪的好习惯。

 主要有:

  1 . 理想信念教育。

 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利用重大活动、 重要纪念日、 节庆日, 开展好集中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进一步坚定广大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2. 民族精神教育。

 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 通过召开晨(夕)

 会、 主题班(队)

 会, 组织优秀影片进校园,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主题报告会等形式,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3.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一以贯之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

 工程, 依据《规范》 和《守则》 制定校本化的实施方案和教育目标, 狠抓一日常规教育与管理, 实行量化考评, 把考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4. 社会责任感教育。

 切实抓好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学科渗透教育, 引导学生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增强社会责任感, 养成团结互助、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5. 文明礼仪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开发校本礼仪课程, 继续开展好“小手牵大手, 文明共享有”主题教育活动,并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做文明的表率、 学生做文明的使者、 家长做文明的典范。

 6. 诚信、 感恩教育。

 将感恩和诚信教育贯穿于日常学科教学之中。

 同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使全体中小学生秉承“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 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严守社会公德。

 7. 生命安全教育。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教育、 人身安全教育、 毒品预防教育、 预防艾滋病教育、 反邪教警示教育、 卫生健康教育、 环保教育、 人防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使“相信科学, 珍爱生命”教育活动系列化, 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8. 法制宣传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以创建“零犯罪学校”为抓手,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 关工委组织、 法制副校长、 校外辅导员的作用,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做到学法、 知法、 守法、 用法、 护法。

 9.

 勤俭节约教育。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渠道, 创新活动形式, 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让勤俭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勤俭节约行为化为自觉。

 本年度侧重抓好餐桌文明教育, 广泛宣传餐桌文明基本知识, 教育广大学生实践节用惜福的文明言行, 树立“我惜福我幸福”的思想观念, 营造艰苦奋斗、 感恩惜福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 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 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活动富有探究性 我校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 探索学生喜爱的、 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 并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 初步形成三大类学生活动:

 一类是学生根据班级和同学实际自主设计组织的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 如

 调查、 研究、 观察等体验活动, 这类活动是动态的、 可变的; 像调查研究它是通过对自然、 社会、 人类有关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调查活动, 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 弄清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找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进而对问题和现象中隐含的知识和观念获得较深刻的认识的研究方法。

 如我校六年级 1 班的王晚秋同学, 她探究调查的内容是“为什么要控制白色污染” ? 她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取信息, 并通过合理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探究, 并在探究过程中, 主动地获取体验和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了问题所在。象这类的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 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最终目 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第二类是学校根据学生年龄段分年级开展的实践活动。

 如“四个一活动”,当一天家长、 参加一次远足、 体验长跑、 当一天环保小卫士。“四个一” 的系列实践活动, 成为道德教育极好的载体, 精心设计、 规范管理、 严格要求, 使之有序、 有章、 有效地把孝雅教育与感恩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 磨砺坚强意志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不仅充实了学生的道德认知, 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热情, 更重要的是, 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优化, 身体素质得到强化, 坚强意志得到磨砺, 为塑造完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奠定了基础。

 第三类是依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 开展一系列的体验活动。

 每月我们都会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教育题材影片。

 通过活动, 促使学生们具备严明的纪律意识、 顽强的拼搏精神, 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规范学生的言语行为, 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 促进少年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而受到了广大学生、 家长、 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系列化学生活动丰富和支撑了德育课程, 学生在学科以外的学习中,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贴近了生活, 走进了社区, 亲历了活动, 思想得到了升华, 能力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养成问题意识, 探究意识, 合作意识, 创新意识,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健全的人格。

 师生们共同创造着德育的新课程, 丰富了“立德树人”

 的内涵。

 三、 拓宽德育思路, 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活动目标明朗化 1、“文化育人” 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 优质文化产生优秀的民族。

 学校也是一样, 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产生优秀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为此, 我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呈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文化磁场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此触动学生的灵魂。

 一是操场文化。

 小学部操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

 内容为:

 播种文明,收获温馨; 留住绿色, 点燃生命; 美化校园, 净化心灵; 爱护树木, 人人有责。初中部内操场以激发学生的信心为主要内容。

 内容为:

 成功源于从小事做起, 从细节做起, 从简单做起, 从平凡做起。

 外操场以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为主要内容。内容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弱肉强食, 优胜劣汰。

 二是教室文化。

 以孝行、雅行为主要内容, 每个班级张贴名言警句、 孝雅格言, 并按照教育局要求, 开展孝雅活动,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责任之心、 仁爱之心。

 三是食堂文化。

 在食堂张贴名言警句, 引导学生崇尚节俭、 文明进餐。

 四是橱窗文化。

 结合开展的各种活动, 利用展板、 橱窗等进行展示。

 一学期来, 共计建展板 30 多块, 有长跑、校长致辞、 环保教育、 读书活动、 安全知识教育等等,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最近, 我们又准备将“十大道德模范” 的先进事迹在校园展示, 激励教师爱岗敬业,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2、“环境育人” 以优良的校园环境影响学生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 校园拥有绿色, 校园就充满生机。

 植树栽花, 有很多好处, 一方面可以美化校园, 提高学校品位。

 另一方面还可以净化校园空气, 益于学生健康。

 按照市教育局有关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会议要求, 我们高起点规划, 分步骤实施, 做到了应绿尽绿。

 一学期来, 我们的校园常年有绿、 常年开花、 四季挂果、 四季飘香, 置身其中, 芳香沁人心脾, 催人努力, 促人奋进。

 四、 明确德育目 标, 让主题班队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舞台 我校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 试图将每一位学生在德育活动参与中的感悟、 体验的精华部分上升为系列化主题班队活动的教育资源, 让每一位同学共享。

 由于活动本身源自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 而这些体验、 感悟又来自这些学生最纯真,

 发自内心的想法, 活动的片断采撷了最精华部分呈现出来, 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在班队活动中形成新的感情交流, 促进感悟的再次提升。

 因此, 以德育活动为坚实的载体的系列化的主题班队活动就更丰富了其德育功能, 它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形式和僵化的活动模式, 而具有更厚实的内涵。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体验、感悟, 并通过主题班队活动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学生在活动的主动参与中快乐地成长。

 系列化主题班队活动我们又通过总——分——合——升“四步循环” 的组织模式开展进行。

 所谓“总、 分、 合、 升” 四步循环, 即总体策划、 分头准备、 综合展示、 全面升华。

 它强调的是自主性、 实践性和过程性等特点。

 自主性, 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选题, 自主研究。

 实践性, 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学生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性, 学生通过确定主题, 进行探究, 表达交流, 总结提高的学习过程, 特别是具体的探究过程, 获得体验和感悟, 获得知识与能力。

 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 提升了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和生命质量。

 五、 总结 诚然, 在“立德树人” 活动的探索和实践中, 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困惑。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真诚的付出, 一定会赢得丰厚的回报, 每一位学生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感召下, 一定能实现主动、 健康、 全面的发展, 真正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耿耿园丁意, 拳拳育人心; 身于幽谷处, 孕育兰花香。

 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

 凭青春流逝, 红颜憔悴, 都一如既往, 绝不退缩, 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立德树人, 薪火相传!

篇二: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d银川一中安奇

 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

 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怀使……归顺。惊使……震惊。泣使……悲泣。止使之止使愚公止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走使操军逃跑

 

  1、 徐孺下陈蕃之榻语“榻”用如使动词使……放下《滕王阁序》2、 荣于身后名词“荣”后省宾语“之”作使动词使……得到荣誉《五人墓碑记》 3、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生病《病梅馆记》4、阙秦以利晋。利使……得利}《烛之武退秦师》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鸿门宴》6、舍相如广成传舍。(舍使……住在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方位名词“下”带宾

 

 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安使……安。急使……急。凄、寒使神骨凄寒。

 

 ......”“............”

 

 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友 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者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为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两者都指前

 

 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

  【1.语义区别】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有些名词和形容词

 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2.1.2.

 

篇三: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慕远学校命名缘由:“蚌埠慕远学校”其名“慕远”向往远方之意。“慕”取自王勃《滕王阁序》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意思是说羡慕宗悫乘风破浪的远大报负怀有投笔从戎的志向。“慕”有仰慕慕名之意。“远”取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远”有志存远大之意.

 蚌埠慕远学校位于宝龙城市广丄场东南侧是一所全新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学校建于 2008 年校园占地面积 105 亩建筑面积 30000 多平方米分教学区、活动区、运动区包括中、小学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综合楼、室内体育馆、食堂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体育场。配备了省级一流标准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专业教室。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可达 72 个班级规模。学校每班学生限额 45 名以内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校内食堂为学生每天供应午餐。

 慕远学校面向全省招纳具有“教坛新星”和“优秀教师”等称号的高素质在职教师和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目前学校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优秀教师”、“教坛新星”多人。同时学校还聘请一批德高望重、业务精湛我市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传帮带”从而组成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力量雄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学校以“爱满天下”为指导思想 将爱的教育作为道德教育之本 以学生全面、 和谐发展为本以“崇德、博雅、砺志、创新”为校训形成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良好校风学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努力打造高品位的一流品牌的学校。

 从 2008 年 9 月开学以来学校首先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能够胜任教师这个职业我校实施了 “青蓝工程”提出了让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二年独当一面三年成为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以老带新结成对子互相听课相互交流学校定期检查工作落实到位。我们还利用学校聘请来的我市教育教学专家这一优质资源请专家给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讲座帮助教师集体备课指导教研组制定教研课题。我们还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交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还开展全体教师的业务大练兵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天一块粉板字一页硬笔书法开展了板书、硬笔书法和“写我教学中的故事”现场作文比赛以及《爱在慕远》征文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开展“一人一课”的校内公开教学实行“推门听课”制度领导随时听课检查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经过一学年的努力青年教师有了很大的进步在 2008 年经济开发区小学语、数、外中学语、外学科观摩教学比赛中皆获一等奖。

 以“爱满天下”为指导思想建设校园文化。“爱”是人的道德之本教育的基础。我们在学校开展了爱的教育 让老师们从思想上认识到 爱是一种奉献 爱是一种责任。

 在慕远形成了老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 领导要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文化氛围 让每位老师和学生来到慕远就如同到了温馨的家一样。为了增强师生们的爱校意识我们把 5 月 20 日定为爱校日这日的一周为爱校周 通过师生们在校义务劳动 增强对学校的感情和保护学校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以教科研为先导抓好教学质量。为了突出学校教育学科研工作学校设立了专人负责的教

 科室制定每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根据我校的情况实施了青蓝工程开设了幼儿和小学的陶艺、棋类课程。以教科研为先导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我校已申报了小学数学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国家课题小学语文组《小学语文读写话训练与研究》 、小学英语组《强化小学英语口语训练的实践与研究》和美术组《幼儿、小学低年级陶艺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等省市级课题。同时我们还给教师开辟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平台开办了二期《慕远》校报刊物。在这种浓厚科研气氛中教师们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区 2008-2009 年各学科教学论文比赛中纷纷获得优良成绩。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 2008 至 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教学质量统考丄中小学一年级语文分别获得区第一、二、四、六名小学三年级、四年级英语获得区第一名小学四年级数学获得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篇四: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5卷增刊V 0 1. 25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O U R N A LO FS I C H U A N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 N20 0 9 年12月D e c . 2 0 0 9加强制度执行力在学校张莹管理中的意义( 四川教育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成都6 11130 )‘摘要:

 人类社会从暴力专制统治社会到民主法治社会的过程, 是一个从强控制到弱控制的转化过程。

 本文试通过对制度权威性的认识和对执行力的分析, 将弱控制时代的学校管理的制度执行力认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关键词:

 制度; 执彳 - i- ; 权威性; 意义d o i:

 10. 3969/j. issn . 1000- 57 57 . 2009. S O . 051中图分类号:

 G 4 7 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 0 0 - 57 57 ( 20 0 9 )S O - 0 0 51- 0 2所谓制度, 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 大到国家法律, 小到家规都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和行动准则。

 < 诗经》 所说“天生蒸民, 有物有则” ,即是讲“有人群就必有规则” 。

 按《辞海》 中的解释, 制度的第一含义便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 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汉语中“制” 有节制、 限制的意思, “度” 有尺度、 标准的意思。

 这两个字结合起来, 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

 简言之, 制度即行为的模式。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 从国家到个人都需要~定的制度来进行约束。

 严格的学校管理当然更离不开学校完善的规章制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 , 是师生“共同的约言” 。一、 坚持制度权威性的意义对一所学校来说, 良好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 是广大师生员工进行自我规范的依据, 也是学校持续发展和创办一流学校的制度保障。

 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是所有师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人生如戏, 人活在世上, 犹如在社会舞台上演出一场场人生游戏, 而每一种游戏都有它自己必须被遵循和应用的规则。

 要想在社会舞台上有精彩的表演, 要想享受人生乐趣, 首先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游戏规则并学会遵守这些规则。其次, 有了好的规则、 制度, 还要有好的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和好的执行者, 才会有相对的“公平” 。

 规章制度不是摆设, 它可以只有一条, 但必须有执行力度, 重在实施、 落实。中国有句古语:

 打江山易, 守江山难。

 这说明了一个人生哲理:

 虽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但如果你没有很好地守住另一半, 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二、 加强制度执行力的必要性所谓制度执行力, 就是严格按照制度所规定的流程和事项认真执行的能力, 是指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决策转化为・收稿日期:

 20 0 9 一lO —lO作者简介:

 张莹( 19 8 2一), 女. 研究方向:

 教育行政管理。结果的能力。

 它体现的是一种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 一种奋发有为的工作精神, 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一种爱岗敬业的工作品质。列宁说过, 当人们尚不能像演奏家那样随乐队指挥柔和动作时, 就必须要有权威。

 权威是秩序的保证, 是执行制度的需要, 俗话说“慈不掌兵” , 也就是说带兵者要有权威,军令如山倒, 没有权威不能带兵。

 因此, 完善的制度, 是与执行力密不可分的, 再好的制度, 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

 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 关键是通过制度实现有序管理, 使管理有法可依, 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某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 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

 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能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办法。

 出乎意料的是, 日本人只派了几个人来,制度没变, 人没变, 机器设备没变。

 日方就一个要求:

 把之前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结果不到一年, 企业就扭亏为盈了。

 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就是以坚决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企业失去执行力, 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同样地, 学校如果没有执行力, 就会失去学校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三、 现代学校管理中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辩证关系现代学校是一个多层次、 多结构、 多因素的有机结合体, 它必须通过系统的管理才能获得高效的办学效益。

 在系统的管理过程中, 既需要用“感情” 来管理, 达到“润物细无声” 的境界, 更需要用“制度” 来管理, 达到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 依法育人的目的。

 在某项制度建立之初, 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应服从于制度化, 这是因为人们或许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残缺, 以及人性需要的自私等因素的影响, 会从各个不同的个人利益所需或许是习惯为出发点, 对管理规定提出这样那样的刁难和漠视。

 这时如果过分考虑“以人51 万方数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 0 9 年12月为本” , 那么这项管理规定肯定是无法建立起来, 更无法树立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人性化管理必须要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基础, 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人性化管理将是一盘散沙、 无水之鱼, 最终是会被淹没在混乱的废墟上的。

 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 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

 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

 因此, 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从制度的执行力上讲, 一旦要深究制度的合情合理, 就给了制度执行很大的变数,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执行前质问制度的合理性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执行。

 在管理中, 我们不需要很多人来研究制度的条款, 追究它的合情合理性, 但我们需要所有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已为人们千古流传, 成为严肃军纪, 严格执法的一个典范。

 学校也是这样, “令行禁止” 是保证政令畅通的前提。四、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相关举措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 为制度的执行力提供有力保障。首先, 领导是管理者, 同时也是执行者的风向标。

 校长的率先垂范, 必将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制度执行力。

 其次,奖惩机制是保障制度执行力的核心。

 特别在惩处时, 很多时候, 我们会因为“私交不错” 而减轻处罚或不处罚, 这样会极大削弱制度的权威性。

 在及时到位方面, 无特殊情况,务必坚决按时按量履行。从员工角度来看, 提高执行力是需各方面、 各级管理人员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员工的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三个要素:

 一是个人能力; 二是工作态度; 三是责任心。

 具体来说, 首先要提高其工作能力。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可能按照领导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

 其次, 要转变其工作态度。

 态度不够积极, 是造成员工执行力弱的主要原因。

 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 是个人能力、 意愿、 想法、 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

 可以说, 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 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使人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再次, 强化52员工的责任心, 让每一个员工明确个人的责任, 让员工明确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 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积累更多的经验, 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因此, 只要是个人能力加强了, 工作态度有所改观, 个人责任心提高了, 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本职工作, 从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提高学校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首先应注重沟通。

 调查显示, 学校存在的问题, 7 0 %是由于沟通不到位所造成的,绝大多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

 如教师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和安排工作由于不理解产生的抵触情绪等等。

 这些现象的出现, 主要是在执行时没能很好地调动教师“自愿” 的积极性。

 教师对领导的认可度, 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某件事的执行力。

 因此, 作为管理者, 要多与教师沟通, 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形成合力, 从而达到政令畅通, 取得广大教师的理解。另外, 作为管理者还要注重协调, 使各部门形成共同愿景, 处理问题能抓住关键, 各司其职, 拧成一股绳, 朝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

 我们知道, 教师是执行环节的最后落实者, 管理者有必要重视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达到“教师有责任心, 中层有进取心, 领导有事业心” 的目标。总之, 重视制度的作用, 就会表现为行动上的自觉性;忽视制度的作用, 就会表现为行为上的随意性。

 实践表明,任何企业的管理, 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缺少的只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

 学校管理良性发展的需求告诉我们, 要使学校管理走向高效的轨道, 必须切实保证制度的绝对权威性和加强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参考文献:[ 1]童学敏. 名校行政管理的细节力[ M ]. 20 0 8 . 九州出版社.[ 2】

 余世维. 赢在执行. 中国社科出版社.[ 3]姜汝祥. 执行有声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 责任编辑:

 周斌责任校对:

 藏作芳) 万方数据

篇五: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治校的理论与实务- - 校长、 班主任法制教育1

 第一章理论第一节 教育法制概念第二节 教育法制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教育法的概念与特征第三节 教育法的概念与特征2第四节 教育法的渊源

 第一节 教育法制概念“法制” 一词, 具有多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国家建立的法律和制度, 是一国全部法律制度的总和, 这是从法的表现形式上认识揭示法制。第二种含义是指立法、 执法、 司法、 普法和法律监督等活动和过程, 这是对法制内容的概括。第三种含义是指国家民主原则将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 并严格依法办事, 体现法律至上, 严格依法治理的治国思想、 原则和方式。3

 第二节 教育法制的基本原则(一)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二)

 受教育机会平等(三)

 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三)

 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4(四)

 权利和义务相一致(五)

 教育法制统一

 (一)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教育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5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是我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实施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原则, 也是我国教育区别于西方国家及其他国家教育的根本标志。

 (二)

 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法》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 种族、 性别、 职业、 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6这种平等还应包括过程的平等, 即入学上的平等、 就学过程的平等和学业成就上的平等。

 (三)

 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教育法》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7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也是国家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四)

 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是法制的基本精神,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 教育领域中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不管是教育管理者、 教育者、 还是受教育者, 既依法享有权利, 又必须依法履行义务。不管是教育管理者教8

 (五)

 教育法制统一教育法制统一是指有关教育法律、 法规由国家机关统一制定、 统一实施, 对全体公民和法人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体现为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育法律法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限内行使; 教育法律法规的效力按发布机关, 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 形式层次有序, 协调统一的整体。9

 第三节教育法的概念与特征一、 教育法的概念二、 教育法的特征10

 一、 教育法的概念教育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教育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定的涉及教育全局的, 规范教育活动, 通行全国的基本法律,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民共和国教育法》 。11广义的教育法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二、 教育法基本的特征(-)

 法律主体的多元性教育活动包括兴办教育、 管理教育、 实施教育、接受教育、 参与和支持帮助教育等诸多方面, 这些活动涉及到教育行政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学校、 社会团体和几乎每个家庭和公民。

 这些主体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承担着多方面的义务,使教育法的主体呈多元性。12

 (二)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宪法赋予了 每个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 教育法适用于每个公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多办学主体的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特别是由于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家以法的形式干预教育的功能逐步扩大, 使教育法适用的范围几乎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个方面。国家以法的形式干预13

 (三)

 教育关系的多样性在教育活动中, 既有行政法律关系, 又有民事法律关系, 也有某些经济法律关系, 还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特殊的法律关系, 而且往往互相交叉, 使法育者之间特殊的法律关系14而往往相交叉使法律关系复杂化。

 (四)

 法律后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在对违反教育法行为的处理方式上,与其他法相反, 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如在法律利益的调整上, 具有明显的倾向, 注重保护受教育者, 教师的特殊职业权利和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 对于学生不的特殊职业权利和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 对于学生不15履行教育义务的, 对其本人不予处罚, 而是要处罚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

 第四节 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法的渊源, 通常指形式渊源, 也称教育法的表现形式, 是指由何种国家机关、 通过何种方式创立的, 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的形式。16(一)

 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

 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 是教育法的重要内容,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二)

 教育法律教育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是有关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 效力等级仅次于宪法。17(三)

 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教育管理事业, 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效力等级仅次于教育法律。

 (四)

 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是指省、 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在不同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相互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通行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 效力等级次于宪法法律及行政法规宪法、 法律及行政法规。18另外, 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但必须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五)

 教育规章教育规章有两大类, 一类是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称部门规章; 另一类是由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规章, 称地方性教育规章或政府教育规章。19在以上五大教育法律渊源中, 教育规章的效力等级最低。

 按照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在法律效力上体现为“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 “后法优于先法” 、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

 20

 基本法教育法21义务教育法(已修订)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师法学位条例教育法律单行法

 22

 第二章 实 务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第二节教育法律责任第三节第三节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23第四节学校法律地位第五节教师法律地位

 第一节教育法律关系(一)

 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 表现为教育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24(二)

 教育法律关系的要素由三要素组成, 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教育法律关系内容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1、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自然人和法人, 如学校、 教师。

 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有教育法上的教育能力和行为能力。25所谓教育法上的教育能力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能够享有教育法上的权利和履行教育法上的义务的一种资格。

 所谓教育法上的行为能力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 依法行使教育法上的权利和承担教育法上的义务的能力。

 2、 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

 它由法律规范所认,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63、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 行为、 智力成果。

 物, 分为动产和不动产, 如资金、 教学器设备、 场地、 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以及场馆等。

 行为,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

 (三)

 学校与其他主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在经济社会交往中, 学校会与多种主体发生法律关系, 而最普遍最直接的是与教育行政部门、 教师、 学生的法律关系。271、 学校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行政机关, 长期以来一直表现为行政隶属关系。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这种管理关系将由过去的直接管理改变为间接的宏观管理, 形成为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

 2、 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在学校内部, 由于目前还处在一个从任命制到聘任制的过渡时期, 所以校方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既有通过行政任命的形式使用和管理教师的任命制的行政法律关系, 又有实28行聘任制前提下, 学校与教师双向选择, 各自具有其相应权利与义务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3、 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没有学生也就没有学校。

 一方面, 学校与学生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的关系; 另一方面, 学校与学生又是平等的关系。另方面学校与学生又是平等的关系29总之, 是特殊的教育、 保护、 管理关系。

 附一: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令第12号发布)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应当依据承当相应的责任( 一)

 学校的校舍、 场地、 其他公共设施, 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 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 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

 学校的安全保卫、 消防、 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 或者管理混乱,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

 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 食品、 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 要求的;( 四)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 未对学生进行相的安全教育, 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

 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 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 六)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 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 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

 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 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的;( 八)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 学校发现, 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 操作规程、 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 十)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在负有组织、 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 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 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 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

 对未成年学生擅自 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 学校发现或者知道, 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 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十二)

 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条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 有下列情形之一, 造成学生伤害事故, 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

 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 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 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人的行为的;( 二)

 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 学校、 教师已经告诫、 纠正, 但学生不听劝阻、 拒不改正的;( 三)

 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 或者患有特定疾病, 但未告知学校的;( 四)

 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 行为、 情绪等有异常情况, 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生告知, 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五)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

 第十一条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 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 因提供场地、 设备、 交通工具、 食第十二条责, 行为并无不当的, 无法律责任: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已履行了 相应职(( 一)

 地震、 雷击、 台风、 洪水等不可抗的自 然因素造成的;)

 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 然因素造成的( 二)

 来自 学校外部的突发性、 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

 学生有特异体质、 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 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

 学生自 杀、 自 伤的;( 五)

 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

 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条不当的, 不承担事故责任; 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下列情形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学校行为并无( 一)

 在学生自 行上学、 放学、 返校、 离校、 途中发生的;( 二)

 在学生自 行外出或者擅自 离校期间发生的;()

 在学生自 行外出或者擅自 离校期间发生的;( 三)

 在放学后、 节假日 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 学生自 行带留学校或者自 行到校发生的;( 四)

 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第十四条因学生、 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 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 或者

 附二:

 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2004年11月25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国家机关保护第六章 自 我保护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

 第...

篇六: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收稿日期:2019 ̄08 ̄14作者简介:李  思(1991 - )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ꎻE ̄mail:ls20180810@ sina. com第 18 卷  第 6 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8ꎬNo. 62019 年 12 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ꎬ 2019

推荐访问:依法治校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依法 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