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8篇

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8篇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喜迎二十大欢乐进万家系列群众乡村文化活动才艺大赛方案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合作社创新创造活力,挖掘传承乡土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8篇,供大家参考。

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8篇

篇一: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二十大欢乐进万家系列群众乡村文化活动才艺大赛方案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合作社创新创造活力,挖掘传承乡土文化,发现乡村文化能人,培育农民文艺队伍,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文化IP,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我的乡村文化合作”才艺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责任单位

 主办单位: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民权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活动安排

 ( ( 一) ) 大赛形式

 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各乡镇(街道)通过组织文化合作社线下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县、市组织的线下决赛。经专家评议,评选出全县乡村文化合作社优秀作品,参与省里举办的线上决赛评比。优秀作品将通过“比赛+推广”的方式和多层次、全覆盖、多样化的比赛活动、比出各种文艺新作,讲好百姓身边故事,传乡村文化,习文明新风,展现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成果,增强优秀作品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感染力,助力文化双创、文旅融合。

  (二)赛事设置

 1.“ 寻找村宝 ” 比赛。以乡村文化能人为主角进行文艺创作,可以展示一段才艺,也可以讲述一段献身乡村文化的故事。主题创作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乡村文化振

 兴事迹,群众身边的感人故事、特色传统技艺转化创新等。参赛者包括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手工民间艺人、新乡贤、乡村文化志愿者等。

  2.“ 唱响村歌 ” 比赛。紧紧围绕营造喜迎二十大的欢乐祥和氛围,组织、辅导乡村文化合作社创作出不同特色的、体现村民热爱家乡,歌唱自己村庄的村歌作品,推动群众性歌咏活动广泛开展,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展示美丽乡村的多姿多彩。

  3.“ 齐秀村艺 ” 比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内涵丰富的戏曲、歌舞、曲艺、杂技、魔术、器乐演奏等乡村艺术创作展演比赛。通过比赛,促进乡村文化合作社创作出不同特色的村艺作品,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在“教你一招”“学会一招”中,感受中华优传文化魅力,传播正能量。

  4.“ 同绘村画 ” 比赛。组织文化合作社创作出一批以红色基因、乡村振兴、文明礼仪、邻里和谐、传统美德、孝老敬亲

  等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剪纸、影像、文化墙作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乡村文化,讴歌美丽乡村新面貌,增强人们对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的热爱。

  5.“ 乡创产品 ” 比赛。以乡村文化创意产品、文创农产品为主题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通过文创融入,为农产品注入文创因子,赋予文化性、故事性和艺术性,体现产品文化创意、亮点与价值,构建农产品高端品牌,有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参赛的乡创产品包括乡村文创农创产品、农事体验项目、地方特色小吃、传统手工制作等。

  ( ( 三)时间安排

 1. 动员部署阶段(2 2022 年 年 2 2 月底前)。各地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深化完善文化合作社制度,不断激发农

 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和疫情防控要求制定本地活动方案,建立相应活动组织机制。

  2. 各级选拔阶段(2 2022 年 年 3 3 月- -7 7 月)。各地按照系列大赛内容,结合地方实际,自行选择比赛内容开展线下才艺比赛,乡镇、县逐级比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参加市级比赛。拍摄“乡创美拍”短视频在河南省文化合作社上线上展示平台上报,参赛作品需符合文化双创、文旅融合的主题要求。报送视频画质清晰,时长控制在 3—5 分钟。

  3. 决赛展演(2 2022 年 年 8 8 月)。决赛采取线下比赛的方式进行,邀请专家进行评选,选出最佳村宝、村歌、村艺、村画、农创产品等进行表彰。择优对获奖作品进行加工提升,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 2022 年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三、相关要求

 1. 参赛作品需为参赛文化合作社原创作品,不得搬运、复制其他平台作品、不得带有其他平台水印、 logo等。参赛单位应确定对作品具有独立、明确、无争议的知识产权。应确保作品不涉及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法律纠纷,如因此产生任何纠纷,由参赛者本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2. 应征主体在乡村文化合作社线上交流展示平台上传的作品应保证格调品味健康,符合文化合作社形象;政治导向正确,无意识形态风险;不得含有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时内容;不得含有低俗、过度娱乐化、宣扬拜金主义和崇尚奢华等内容。

  3. 主办方在非营利的前提下,拥有对活动作品资料修改、发表、复制、信息网络传播和汇编等使用权。参赛者保留作品的署名权和自行使用权。所有应征资料,承办单

 位有权将其集结出版或用于非商业性的展览、活动宣传、媒体报道等用途。最终解释权为主办方所有。

  四、联系人

 县文广旅局 王心忠 18937072827

篇二: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经济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河南模式探究邱慧【 关 键词 】

 乡村旅游 ; 乡村振兴 ; 河南 ; 模式【 摘

 要 】

 乡村旅游发展巩固农业地位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促进农民增收 ,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 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剂和引擎 。

 河南是农

 业大省 , 又是旅游资源大省 , 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资源 。

 但当前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同质化 、 初级发展 、 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 , 因而也未能凸

 显农业大省优势 、 厚重中原乡村文化的风采 。

 基于此 , 本文提出从注重传承农耕文化 、 弘扬乡土文化等手段彰显中原乡村文化 , 从以民宿为支

 点 、 活化古村落为媒介撬动乡村产业联动 , 以旅游合作社为运营单元 、 推动人才培育为保障机制 , 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经济提

 高的突破口 , 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

 量 。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 又是旅游资源

 大省 , 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资源 。

 当前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同质化 、 初级发展 、

 内涵缺失等问题 , 对现有资源要素整合

 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 助力乡村振兴

 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课题 。一 、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农村数量多且各具特色农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 , 农

 村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旅

 游的效果 。

 数据显示 , 河南省村庄数量

 达 5 万多个 。

 由于河南省省内地理形态

 多样 , 由平原和盆地 、 山地 、 丘陵 、 水

 面等五大类型构成 , 自然景观兼有 “ 南

 雄北秀 ” 之特色 , 造就了河南省乡村类

 型的多样性 。

 目前河南省农村类型可分

 为城郊融合类 、 拓展提升类 、 特色保护

 类 、 整治改善类 、 搬迁撤并类等类型 ,

 各种类型之间各具特色 , 为乡村旅游发

 展的多样性提供基础 。

 除此之外 , 河南

 省采取多项有利措施推动乡村建设 , 乡

 村旅游特色村 、 传统村落的评选等更为

 乡村旅游多样化发展提供保障 。

 截止

 2019 年底河南省打造了洛阳市嵩县白河

 镇 、 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等 82 个特色生

 态旅游示范镇 , 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西

 街村等 300 个乡村旅游特色村 。

 但农村

 不美 、 农村空心化 、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配置不均衡 、 农村产业链条短等农村

 发展不充分表现尤为突出 , 是推进河南

 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二)乡村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乡村作为人类生存 、 生活聚集的

 场所 ,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汇聚出各具特

 色文化资源 。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与中华

 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 悠久历史文化

 代代相传 。

 河南省乡村文化资源的类型

 主要有以清明祭祖 、 重阳敬老 、 除夕守

 岁 、 元宵点灯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

 源 , 以中国农民丰收节 、 郑州樱桃节 、

 三门峡苹果节为代表的农事节庆资源 ,

 以宝丰马街书会 、 浚县庙会 、 郑州商都

 民俗庙会 、 鹤壁的民俗文化节为代表的

 乡土文化 , 以汴绣 、 钧瓷 、 剪纸 、 泥塑

 为代表的农村手工艺文化资源 , 以新郑

 54

 ECONOMIC

 &

 TRADE

 UPDATE

 区域经济大枣 、 南阳香菇 、 信阳毛尖 、 道口烧

 鸡 、 原阳大米 、 焦作四大怀药为代表的

 地理标志农产品资源 , 以舞龙 、 舞狮 、

 盘鼓等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演艺文化 。

 厚

 重的乡村文化底蕴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

 定基础 , 但当前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不

 足 、 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加工包装甚少 ,

 加大乡村文化的融合和打造 , 可提升乡

 村的附加值和软实力 , 促进乡村振兴 。二 、 河南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

 振兴现实困境( ― )

 农旅融合程度低 , 农业优

 势未能凸显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 , 开发农业

 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随着大众旅

 游 、 全域旅游的发展 , 旅游与农业的融

 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

 河南在政府的

 推动下农旅融合也取得一些可喜成绩 。

 例如通过高新科技与农业对接而产生的

 农业现代科技园 、 新县通过 “ 旅游 + 农

 业” 、 “ 旅游+文化 ” 使全县贫困群众

 在旅游业各个环节收益等 。

 但对农业的

 挖掘远远不够 , 存在诸多问题 , 主要

 是 :

 仍停留农业增产阶段 、 农业附加值

 较低 、 农业与旅游融合处于低层次 、 品

 牌创建不足 , 未能发挥农业大省的优

 势 。

 加快农业资源的转化 , 提升农业的

 价值 ,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 创建一批特

 色农产品优势区 , 弘扬传承农耕文明 ,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 二 )

 乡村性体现不足 , 中原乡

 村文化缺失乡村旅游成为河南城市居民假日

 和周末城郊游的新选择 , 火爆的背后粗

 放发展模式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 吃农

 家菜 、 呼吸新鲜空气 、 住农家屋目前还

 是河南省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产

 品形式的单一 、 同质化发展是常态 , 很

 难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 。

 2019 年河南省

 新县以 “ 观农景 、 赏农俗 、 干农活 、 品

 农味 ” 为内容的"乡村文化休闲游 ” 赢

 得市场追捧 ,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乡

 村性是吸弓 I 旅游者的核心 , 在乡村旅游

 发展中以原生态为基础 , 融入厚重的中

 原乡村文化 , 增加产品内涵 , 就能跳出

 区域市场 , 走进中国 。( 三 )

 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 断层

 现象明显在旅游扶贫政策的推动 、 市场消

 费升级的拉动下 , 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

 发展的态势 , 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 , 乡

 村旅游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

 主

 要体现在从业人员中多数是农民 、 具有

 管理经验的经营者较少 、 高层次人才严

 重不足存在不想来和留不住的状态 。

 人

 才匮乏导致乡村旅游发展中产品更新换

 代的速度过慢 、 市场营销运作能力没能

 与时俱进 、 服务理念和操作规范不达标

 等系列问题 , 严重影响乡村游发展的后

 劲 。

 拓宽人才培养和引进路径 , 优化乡

 村旅游人才的结构 , 是乡村旅游发展面

 临的另一个难题 。三 、 河南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

 振兴的创新模式( 一 )

 传承农耕文化 , 促进产业

 融合度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之本 , 农业发

 展的效果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 。

 大力

 发展农业 、 促进农业的转型 、 保证农业

 的基础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关注的重

 点 。

 而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农民经

 济 、 农村繁荣有着密切关联 , 基于当前

 旅游扶贫 、 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 河南

 省作为农业大省 , 一方面 , 要打破农业

 单向发展的观念束缚 , 另一方面要打开

 农业发展的思路 , 不仅仅聚焦于农业所

 带来的农作物产值上 , 要挖掘农业资源

 实现农旅融合的深层次发展 , 丰富乡村

 旅游的形态 , 延长产业链条的同时 , 推

 动乡村振兴 。当前河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主

 要体现运用高科技与农业融合而形成的

 农业科技园 、 禾 U 用生态学原理 , 规划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 、 农业观光采摘型等三

 种形式 。

 河南省农业历史悠久 , 各地在

 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文化 , 但

 目前却没有与农业的发展进行融合发

 展 , 没有把最具有农耕特质的生产 、生

 活场景融入 , 因此也没有走出发展乡村

 旅游的特色之路 , 农村和农民问题也没

 有得到彻底改善 。( 二 )

 以民宿为支点 , 撬动乡村

 产业联动乡村民宿是融合生态农业 、 旅游

 和人居业为一体的新业态 , 是依据地域

 文化 、 资源特色来进行创意 , 与标准住

 宿实行错位发展的新型产品 。

 民宿只要

 做得好 , 就能带动旅游其他要素的消

 费 , 继而拉动整个乡村旅游产业的发

 展 。

 因此 , 可以说乡村民宿是乡村的名

 片 , 有利于乡村经济的提高 、 文化传

 承 。河南省具有发展民宿的天然优

 势 , 资源较丰富 。

 主要体现在 :

 一是 ,

 省内有接近 70% 的旅游资源单位集中于

 农村地区 ,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有住宿的

 设置 , 市场需求量较大 。

 二是 , 截止

 2019 年底河南省打造了以郑州市二七区

 侯寨乡上李河村 、 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

 镇石板河村等为代表的 300 个乡村旅游

 特色村 , 为民宿的发展和提升发展内涵

 奠定基础 。

 然而在实际发展中 , 民宿的

 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 形式单一 、 内涵不

 足未凸显 “ 农村 ” 和 “ 乡土文化 ” 等

 现象 , 产品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

 虽然政府采取多项举措 , 推动大别山 、

 伏牛山 、 太行山三地的精品民宿发展 ,

 但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保障 、 人才欠

 缺 、 分散经营民宿主人的缺位等因素制

 约民宿健康发展 。

 未来河南民宿一是要

 注重内涵的打造 , 积极推进 “ 民宿 + 乡

 土文化 ” 、 “ 民宿+特色产业 ” 、 “ 民

 宿 + 民俗风情 ” 、 “ 民宿 + 景区景点 ”

 等多元融合 , 带动一二三产业间融合发

 展 , 以民宿为支点 , 盘活乡村产业体

 系 。

 二是 , 考虑发展的地方性 , 做到民

 宿资源富足区域优先发展 , 特色区域集

 ECONOMIC

 &

 TRADE

 UPDATE 55

 区域经济中发展 , 稀缺区域重点发展 , 最终形成

 点 、 线 、 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

 让乡村

 民宿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 助力乡村

 振兴 。( 三 )

 )

  弘扬乡土文化 , 重塑质朴

 新乡风乡土文化是农民在生产 、 生活中

 所创造的独特精神文化 , 也是吸引城市

 旅游者的一个热点 。

 随着大众时代的到

 来 、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 旅游者更注重

 精神的需要 , 对乡村服务消费 、 情感消

 费 、 原生态生活消费追求达到高峰 。

 大

 力弘扬乡土文化 , 不仅是改变其被摧

 毁 、 被遗忘的困境局面 , 迎合消费者的

 需求 , 更是提高农民价值尊严的最有效

 措施 。

 农民作为最了解乡村资源人 , 对

 其土生土长的环境寄予很深的情感 , 然

 在旅游的实际发展中 , 由于自身局限

 性 , 农民个人价值没被正确认知 , 在发

 展地位上也处于劣势地位 。

 通过发扬乡

 土文化 , 可以改变农民参与乏力的现实

 问题 , 提高其主体地位 。乡土文化作为人们繁衍发展的精

 神寄托和智慧结晶 , 是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的凝练 , 其发展和延续离不开农村 ,

 更离不开农民 。

 河南省乡土文化资源丰

 富 , 农村人口众多 , 乡村振兴的难度

 大 。

 通过乡土文化资源的转化 , 实现与

 乡村旅游的有效嫁接 、 融合和创新 , 来

 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 , 增强农民自主式

 发展的能力 , 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动

 力 , 是一条可行且有效的路径 。( 四 )

 )

  以旅游合作社为运营单

 元 , 驱动共赢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 ,

 产业的振兴关键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

 村振兴的实效 。

 而纵观国外一些发达国

 家的经验 , 农业现代化实现对农业合作

 社的发展有很强的依懒性 。

 反观目前国

 内四川 、 黑龙江等地的实践也表明农业

 合作社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农业合作社

 其中的一种类型 , 通过自愿合作的方式

 把分散个体有效联合起来 , 实现规模发

 展 , 在规避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改变了农

 民单打独斗处于劣势地位的困境 。

 通过

 乡村旅游合作社可以把一群志趣相同的

 人积聚起来 , 他们自由组建团体 、 共同

 生产 、 共享劳动成果 。

 在这种合作方式

 下 , 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 最大享受旅游

 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 大大激发农民的参

 与性 。

 农民参与率的提高 , 使得他们之

 间的关系转变为共享旅游发展好处的合

 作者和协作者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

 了恶性竞争 、 报复打击等问题 。

 由此也

 带来一系列联动反应 , 构成民风和谐 、

 管理有序 、 生活富足的画面 。( 五 )

 活化古村落 , 谱写中原出

 彩新篇章无论是韩国 、 日本等发达国家经

 验 , 还是国内四川 、 浙江和福建等地的

 发展实践都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要保

 护好传统村落 , 传统村落是发展乡村旅

 游 、 •创新农村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 。

 传

 统村落作为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 , 承载

 了历史文化 , 寄托了乡愁 , 符合当前旅

 游者的精神需求 , 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

 的重要方向 。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 , 活化

 古村落既实现了其物质文化的传承也凸

 显了其精神文化 。河南古村落资源丰富 , 对官方公

 布的数据进行统计 , 截止到目前河南

 省共有 202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 省级传

 统村落 759 个 , 且呈现地理位置上广泛

 性 、 区域内积聚的现象 , 厚重的中原文

 化 , 又为古村落发展增加神韵 。

 结合河

 南省发展现实 , 适宜以古村落为切入

 口 , 进行多要素间的融合发展 , 从而实

 现一二三产业相随相伴 , 满足城市居民

 精神文化需求之时 , 又传承和发扬了古

 村落文化 , 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 六 )

 推动人才培育 , 保障乡村

 振兴新动能人才是发展乡村旅游之基 , 没有

 人才的保障就不能有效开展乡村旅游各

 项工作 。

 河南乡村旅游建设人才缺口

 大 。

 基于当前乡村人才数量少 、 层次偏

 低 、 严重断层等现实 , 构建匹配的乡村

 人才发展体系 , 打造一批懂农业 、 爱农

 村 、 投身农村建设的三农人员至关重

 要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农民 , 要着

 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农民持续稳定增

 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落脚点之一 。

 河南

 农业人口多 , 农村贫困人口所在比例也

 较高 , 加快职业农民教育和技术培训 ,

 发展一批 “ 土专家 ” 、 “ 田秀才 ” , 扶

 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 , 培养

 一批乡村能工巧匠 、 民间艺人 , 实现农

 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 使他们成为发展中

 的领头羊和主要力量 , 带动乡村快速发

 展 。落实各项福利 , 吸引各界人士扎

 根乡村 。

 政府应研究制定...

篇三: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乡村振兴RURAL REVITALIZATION文 / 归宝辰  洛阳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

  沟域经济

  为洛阳乡村振兴河南省洛阳市从理念创新、工作创新、业态创新发力,盯住“沟域生态经济”这一总抓手,开辟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路。洛阳“沟域生态经济”风生水起的经验成果值得在豫西地区深化推广实践。立足资源禀赋

 迎来乡村经济新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力,合围“沟域生态经济”,迎来了乡村经济发展新突破。“五山四岭一分川”是洛阳的自然资源禀赋,“十年九旱种田难”是洛阳的农业气候瓶颈,“地瘠人贫财源薄”是洛阳乡村产业的发展困惑。对于这种“天然”环境,事实上也是优势与劣势平分天下。2016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跳出传统思维,审时度势,把脉问诊,提出了扬长补短、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的新理念,找准了“痛点”,打通了“堵点”,开启了“亮点”。由此,以沟域生态经济为主轴的乡村振兴随之拉开了序幕,也发生了新突变。全市按照“一域一产业、一沟一特色”的布局,沟域经济已成为洛阳县域乡村经济的新风景。五年来,全市开建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区55个,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区40个,谋划建设项目682个,市县财政投放“三农”资金17.6亿元,累计吸收社会投资86亿元。2019年带动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245.1亿元,增长3.7%,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73元,增长9.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2.3个百分点,带动贫困户8399户、贫困人口29016人稳定脱贫,有30赋能

 55

 2021 年 1 月总第 308 期RURAL REVITALIZATION乡村振兴万山区农民受益;沟域经济区积极发展林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优质林果249万亩,道地中药材86万亩,食用菌1.2亿袋,养殖肉牛奶牛30万头。升级改造乡村道路203.6公里,整修生产路85公里。增建休闲旅游设施面积12.2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农业项目3618个,新增农家乐接待床位6320张,创建A级乡村旅游景区22家,全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达到32个,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休闲农业年收入60亿元。沟域经济示范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板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区和乡村振兴的先行区。优化青山绿水底色,山壑沟域展露生态经济新气象。沟域生态经济创出“靠山吃山”青山绿水的新道路。全市统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的系统治理,沟域经济示范区内新增造林174万亩,荒山荒坡绿化率提高了19%。整治河道550公里,新修沟渠765公里,整修病险水库127座,新建污水处理厂156座,铺设污水管网3150公里,新建蓄水池16600立方米。新安县石井镇黄河神仙湾、正村大河田园、磁涧镇李子沟皂角园,孟津县会盟镇同盟山、平乐镇凤凰山,偃师市邙山镇、首阳山镇等沟域经济示范区率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示范,统筹发展林果产业,将荒山荒沟披上绿装,让青山绿水带动沟域整体升值;伊川县把龙凤山、万安山、紫荆山和伊河两岸的沟域经济示范带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国土绿化提速提质、治水兴水等紧密结合,持续提升沟域生态承载能力,让绿色成为山麓河岸乡村的幸福底色;洛宁上戈镇苹果产业谷,苹果新品种满山遍野,秋霜时节山红果香;新安樱桃谷5万亩樱桃映红五月,成为农家的珍珠玛瑙;栾川伊源康养谷依托伊水生态打造康养度假小镇,盛夏时节,度假、休闲、旅游者爆满。这些特色鲜明的风景式沟域经济示范区,绿荫乡村,城里人成了农民的亲人,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发展特色产业

 崛起产业融合新业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统筹考虑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布局,沟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姿多彩。全市406家农业龙头企业和65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沟域经济主战场联动发力,共谱沟域生态经济发展进行曲。全市流转土地244万亩发展优质林果、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及乡村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多业态多形态经济格局和高效益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新安樱桃谷(樱桃)、洛宁上戈苹果谷(苹果)、孟津同盟山农业谷(万亩芳梨、万亩荷花、万亩金稻、万亩湿地)、宜阳上观乡桃缘小镇(水蜜桃)、伊川青湖山生态谷(西梅)、龙门东山玉龙秀水谷(甜枣)、宜阳香鹿山镇香谷(花椒)、嵩县鹤鸣皂角岭(皂刺)等特色农业+文旅型沟域经济模式,形成了生产、研学、节会、观光等融合性业态,富民效果成效厚实;以栾川重渡沟、老君山、伊河源,汝阳炎黄文化谷,嵩县明白河谷,汝阳神灵寨,孟津黄鹿山,宜阳锦屏山等山水生态旅游型沟域经济模式,借青山绿水优势富裕山乡农民;以栾川伊源康养谷,宜阳连昌河汉唐文化谷,龙门西山栖凤养生谷,洛宁罗岭香楸湾山居等休闲康养度假型沟域经济模式,集中发展休闲康养、运动健身、研学旅行等产业富民富乡;以伊滨倒盏民俗村、洛龙颐龙仙谷、洛宁爱和小镇、伊川龙凤山、孟津魏坡民俗村、栾川抱犊寨等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型沟域经济模式,盘活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使古老文化转换成为农民的活财神;以宜阳 河南洛阳乡村美景

 56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乡村振兴RURAL REVITALIZATION赵老屯村,嵩县三合村、沙坡村、天桥村,洛宁讲理村,栾川庄头村、拨云岭村、大王庙村,嵩县德亭村、汝阳牌路村等美丽乡村观瞻型沟域经济模式,聚集乡村观光旅游的人气和财气;以伊川江左建业绿色基地、孟津多彩长廊、伊滨万安山花仙谷、宜阳七彩莲花谷、汝阳大虎岭农业谷、嵩县陆浑岭等现代农业观摩型沟域经济模式,融入现代农业观摩、研学,诞生出高科技农业经济高地。兴文兴业兴人,沟域生态经济奏出乡风文明的新旋律。精神文明和经济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丰满两翼。产业孕育富裕,文化孕育文明,人兴是社会进步的崇高标志。以沟域生态经济为载体,河洛文明、农耕文化也乘势焕发活力,立起新的使命。伴随沟域经济的文化融入和文化复兴,富有特色的乡愁文化也应运提升。以乡愁博物馆、民俗馆、家风馆作点缀,使沟域经济灵魂飞扬,生命兴旺。一批承载历史记忆、地域特征、产业新貌的文化特色小镇,展现远古与现代相结合、美丽与养心相结合、经济与育人相结合的魅力。洛宁县沟域经济区以文化为气质,着力打造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相融合的洛书小镇、足球小镇、金果小镇、陶艺小镇、牡丹小镇等,构建起文旅融合型沟域经济产业。嵩县三合村把文化元素融入村庄建设,建成家风家训馆、民俗博物馆、生肖文化墙、原生态加工业作坊、文创写生广场、民俗农家乐等,使昔日老农家的脏乱差华丽转身为“五美家园”。全村103户从传统农耕业转向新兴文旅产业,成为土特产品名牌村、电商贸易兴旺村、勤劳致富示范村、文明新风模范村、河洛党建红旗村。这些绽放在沟域经济区内的璀璨明珠,既是自然淳朴的文化故乡,更是育人向上的灵魂高山。民风转尚人心向上,沟域生态经济开阔乡村人才新视野。经济富裕改变人的精神情感,致富实践磨炼人的意志心境。沟域经济发展改善了经济状况,也改变了人心面貌。“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的农村工作原则在发展沟域经济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支部强、产业旺、农民富的理念也植根于乡村洛阳嵩县菊花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57

 2021 年 1 月总第 308 期RURAL REVITALIZATION乡村振兴基层干群的心坎。青山绿水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使乡村干部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希望,使乡土人才提振了农村创业致富的神气,使科技人员坚定了服务农村创业的胆气,使城镇资本业主找到了农村投资发财的新领域。沟域经济重新聚集了乡村的“人气、正气、志气、朝气”。在沟域经济区,涌现了一批诸如拨云岭村、送驾庄村、赵老屯村、南府店村、二郎村、三合村、关庙村、礼河村等先进党支部村,农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焕发出强大的乡村治理效能。沟域经济吸引各类人才下乡回乡入乡创业,农村创业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吸引60余名高层次人才、300多名科技特派员安营沟域经济区开展技术服务,8.3万名高素质农民居乡驻村创业兴业。城镇工商资本业主投资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热情不断激活,创办农业主体6500余家,完成总投资105.47亿元,建设项目452个,经济产出54.7亿元。水果专家杨英军科技特派员团队长期在新安樱桃谷从事技术指导,改造低产果园,更新高产品种,全面提高了樱桃产量和品质,平均亩产增加20%,销售价格提升30%,亩均增收至1万元以上。孟津县培育“乡村人才谷”,融入“沟域经济谷”,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建立1332名“乡土人才库”,培育16000名农民创客,创办经济实体12050家。孟津图河沟域经济区的硕丰合作社理事长蔡玉良发明7项农业实用技术专利,租种土地1000余亩,种植草莓、樱桃、猕猴桃、袖珍西瓜大棚120个,年经济收入800万〜1000万元,直接带领贫困家庭309户,辐射周边8个村1900户脱贫增收。上戈沟域经济区贫困农民曲晓乐从不懂得苹果种植到“技术托管组长”再成为海升5000亩果园的“首席”技术总监,短短四年时间,其个人年收入也从当初的2万元飙升到2020年的13-14万元。沟域生态经济开辟扶贫新路径优势产业顺势集聚,沟域生态经济开辟扶贫攻坚与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沟域经济是产业扶贫的载体、发展集体经济的供体,是产业兴旺的催活剂。全市95个市县两级沟域经济示范区带动贫困户8399户、贫困人口29016人,贫困村实现年产值30亿元,有30万户农民受益,真正鼓起了贫困群众和集体经济的“钱袋子”。伊川县甘泉河沟域经济示范区花椒基地,种植花椒5万亩,每户种植6〜10亩,年总收入1.5亿〜2亿元,可带动区域内全部贫困农户稳定脱贫。该区贫困户董囤一家5口人,两残两幼一个劳动力,种植花椒10亩,年获收入3万〜4万元。宜阳桃缘小镇沟域经济示范区,种植蜜桃水果4000余亩,年总收入4.8亿元。该区三岔沟村豫新农民合作社种植桃果460亩,有46户贫困户入社,合作社年总收入300多万元,贫困户年总收入100余万元,户均2万元以上。栾川伊源康养谷,2000余农民从事乡村旅游业,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全域年收入2.4亿元。洛宁关庙峪沟域经济区“一个支部、一名土专家、一项特色产业带活一条沟一个村的沙梨产业发展。全村种植果树3500亩,年增收4000万〜6000万元”。如此鲜活的实例每个沟域经济区都不胜枚举,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沟域生态经济成为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高地,为农村“三变改革”畅通了管道,增强了“资产、资金、劳动力”投入沟域经济的积极性和安全性,同时搭起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舞台。沟域经济区注入财政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2856亿元,整合农村发展资金7.26亿元,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128.11亿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5742个,促使集体经济增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的行政村2274个,占总数的75.5%,收入10万元的1286个,占比42.7%。汝阳县红里村、二郎村、罗营村、上坡村,栾川县陶湾镇西沟村等五个村,将集体财产和发展资金投资于沟域经济示范区项目,各村年分红达到10--12万元,高于集体经济收入村平均值的60%。宜阳香谷沟域经济示范区的赵老屯村,成立资产、土地、旅游、劳务、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和迷迭香农业开发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和迷迭香产业,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8万元。(责编:王雯慧)

篇四: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件关于促进 洛阳市 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乡村民宿是指利用乡村民居等相关资源,主人参与经营服务,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等 10 部门《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伏牛山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和市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文旅文创成支柱”,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结合洛阳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总体要求,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富民导向,统筹政府引导和市场作用,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创意驱动,充分发掘利用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壮大新型文旅业态,引导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

 级,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建设。二、工作目标实施“百村百人百宿”计划,更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至 2025 年,在全市重点创建100 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培养 100 位乡贤投身民宿,打造 100家高端精品民宿,其中伏牛山区创建 30 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 50 家高端精品民宿,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三、基本原则(一 )

 政府引导 , 多方参与 。加强政府引导,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突出市场导向,采取政策扶持、规范管理、提升服务等措施,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乡村民宿开发建设。(二)。

 因地制宜,融合发展。

 加强统筹规划,坚持突出特色、示范引领、融合发展。挖掘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融入乡村民宿开发建设。(三)。

 生态优先,规范有序。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把生态红线,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复制。简化申办手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四 )

 提升品质 , 共建共享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质量监管,持续提升乡村民宿安全保障能力。融入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重点工程,带动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主要任务(一 )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区域内乡村民宿发展的各类要素,纳入各地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快乡村民宿发展。评估洪涝、山洪、地质等灾害风险,不得在上位规划确定的禁建区内建设和发展,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活垃圾规范处理、污水达标排放。提高乡村民宿的通达性、便捷度和舒适感。开发建设过程中尊重并保护周边环境,保持乡村传统风貌,做到建筑形态、经营业态与周边生态协调统一。以南部四县主要生态涵养区为重点,放眼全域,站位大局,推进全市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物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 )

 鼓励多元品牌发展 。将乡村民宿纳入各级文化和旅游品牌建设工作。打造目的地式乡村民宿,鼓励优质乡村民宿品牌输出民宿设计、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成熟经验。提升民宿设计建设水平,鼓励县区对设计给与补贴。依托现有村落尤其是特色村落进行活化利用,选取集中连片、禀赋较好的乡镇,重点推进乡村民宿发展。把乡村民宿和乡村建设、乡村运营结合起来,让游客更好体验乡村文化。引导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民宿与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发展

 不同类型的乡村民宿。大力培育乡村民宿品牌,在沿黄河、沿洛河、沿伊河、南部山区等重点区域引导乡村民宿连点串线成片发展,打造“伏牛山居”“黄河人家”等品牌乡村民宿。引进专业运营机构,推进乡村民宿集群化、连锁化、网络化发展,产生规模效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物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 )

 推进特色文化融合 。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丰富乡村民宿文化内涵。尊重历史文化风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突出乡村民宿特色,在全市重点发展主题化乡村民宿,深化“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文创”“民宿+民俗”等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挖掘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牡丹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鼓励乡村民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将乡村民宿发展与乡村生活书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及艺术创作等活动结合起来。鼓励“一宿一特色”“一宿一主题”,提升乡村民宿吸引力和影响力。深入挖掘有运营价值、有乡愁味道的特色产品,开发“伴手礼”等特色文创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带动群众就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

 落实标准规范引领。乡村民宿应符合市场监管、特种行业、安全、消防、环保、食品、卫生等有关规定与要求,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依法登记的宅基地发展乡村民宿。乡村

 民宿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落实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要使用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或手机 APP、小程序、二维码等便利方式,落实旅客住宿实名登记、访客管理、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要求等治安管理制度;建筑应符合国家有关房屋质量安全标准;应配备卫生相关的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没有条件设置独立清洗间、消毒间的,可通过专业洗涤消毒机构进行布草、公共用品等清洗消毒。推进实施旅游民宿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组织民宿申报国家等级民宿、省星级民宿。(市市场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

 )

 加强培训强化营销。

 。加强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培训,按相关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加大人才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实现民宿经济和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各县区应将乡村民宿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纳入乡村旅游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岗位培训,建立一支专业化乡村民宿人才队伍。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乡村民宿的宣传,运用互联网传播方式,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强化交互传播,提升营销服务能力,形成消费流。加强对乡村民宿的消费引导,倡导健康消费、理性消费,不片面追求奢侈高价。(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政策扶持(一 )

 保障用地用房 。推动落实乡村旅游用地政策,优先满足乡村民宿发展用地需求。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有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用于乡村民宿建设,支持实施对乡村民宿发展实施“点状供地”,支持“空心村”改建民宿。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荒沟等未利用地建设乡村民宿的,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根据市场评估价格综合确定。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可预留不超过 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等必须在村庄建设边界外进行的少量配套设施建设,但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乡村原貌,确需占用耕地的应依法落实占补平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乡村民宿。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中,整合资源推动创建一批民宿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盘活利用样板。(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力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统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等项目布局,支持供水供电、消防水源、

 消防车道、垃圾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乡村民宿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对于乡村民宿集群发展的重点区域,要优先纳入农村公路建设、农电线路改造、智慧旅游和智慧乡村建设,把优化现有交通布局作为当务之急,提高道路覆盖面、通达性。要高标准设计引导标识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 )

 加强金融支持 。对评定等级的乡村民宿可给予资金奖励,对返乡进行民宿开发创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展乡村民宿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探索通过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信用贷款等形式支持乡村民宿建设和经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条件和门槛。调动农民群众等参与乡村民宿发展的积极性,对乡村民宿投资建设、改造升级可给予资金补贴或提供贴息贷款。探索满足乡村民宿经营需求的保险服务,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和补偿功能,支持乡村民宿应对疫情、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带来的经营风险。(市银保监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 )

 鼓励社会参与 。加强财政支持,扶持新建乡村民宿。各县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引导外出乡贤和创业者返乡创业,到农村投资、从事乡村民宿发

 展建设,引进知名文旅企业参与乡村民宿开发建设。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满足公务活动举办条件的等级乡村民宿安排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事项。鼓励城镇居民等通过租赁产权明晰的闲置宅基地房屋、合作经营等方式开展乡村民宿经营。鼓励县区成立乡村民宿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信息咨询、产品推广、培训交流等专业服务功能,制订行业标准及公约,加强行业自我管理与监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工作要求(一 )

 加强领导 , 形成合力 。各县区要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成立领导协调机构,由主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乡村民宿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障碍问题,协同推进乡村民宿发展工作,形成政府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的综合治理格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局 、市场监管局、银保监局、文物局、乡村振兴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 )

 简政放权 , 优化审批 。坚持规范管理与促进发展相结合,鼓励县区政府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乡村民宿管理办法,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乡村民宿联合审批备案机制,简化程序,明确证照办理条件和流程。支持各县区将乡村民宿纳入“放管服”“最多跑一次”内容,进驻政府

 政务服务办事大厅统一受理申请并办理审批服务事项。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 )

 明确职责 , 加强管理 。各县区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守安全底线,加强日常监管,保障服务质量,推动本县区乡村民宿健康发展。各相关行业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坚持规范管理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加强对乡村民宿的监管。消防救援、乡镇(办事处)、派出所、村委等部门(单位)按照社会单位分级监管权限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监管。公安部门负责治安管理,依法将符合旅馆业开办条件的乡村民宿纳入特种行业管理范围,指导乡村民宿按规定登记住宿旅客的姓名、身份证种类和号码。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做好注册登记和管理,负责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卫生方面的监管。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指导乡村民宿的星级等级评定工作,落实星级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标准方面的监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消防救援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依法进行相关方面的监管。

篇五: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农业·农民 2016.5A栏目编辑:李伟杰 投稿邮箱:

 hexiesannong@126.com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联办T h eB u i l d i n gOf Gr a s s - r o o t sP a r t y基层党建政治引领 强村固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这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日新月异的农村发展势态也日渐成为这座古都的一道风景。眼下,这里日益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正备受人们关注。这样一组数据,清楚地反映了近年来洛阳市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取得的成就:2012年年底,洛阳市近 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空白,经过 3年多的努力工作,全市培育集体经济示范村 50个,消除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 1208个,占全市总量的 60.5%,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 50万元以上的村就有 87个。对于我国大多数方兴未艾的农村来说,落后薄弱的集体经济,已经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要破解其中的难题,探索其发展路径,洛阳正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政治引领,改善民生“这几年,为了修路、修下水道、绿化街道和安装路灯,我们村里欠账 70多万元……但我们一点也不怕。”说话有这样底气的,是李湾村党支部书记段建伟。李湾村位于洛阳偃师市顾县镇,这是一个有着 3800多口人的村庄,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并且大部分土地都流转了出去。然而,这种人多地少的现状,非但没有使村民的生活陷入困窘,反而越过越红火。距离李湾村委会门口不远,在一条宽阔的省道一侧就是村里建设的门市,这里俨然一个小型的市场,无论是瓜果、蔬菜,还是餐饮、小吃,甚至是服装、家电,在这儿都能找到。商家的生意显然不错,人来人往,门庭若市。段建伟的底气,正是来自这些门市。李湾村周边企业很多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很好。“现在,我们一共建了 37间门市房,全部租赁了出去,加上承包出去的两个闲置厂房,村里每年有 20万元左右的收入。”段建伟告诉记者,正是有了这笔钱,村里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方面才“敢花钱”,逢年过节还能给村民发些福利。与李湾村隔街相望的是段东村,由于发展集体经济早,村容村貌明显比李湾村好一些。如今,作为洛阳美丽乡村示范村,这里的文化广场宽阔漂亮,街道平坦整洁,一排排整齐的居民楼房蔚为壮观。“早在几年前,我们村就利用门市出租发展集体经济,每年收入 25万元。”段东村村委会主任段金保开心地说,前不久,村里还建设了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在洛阳,伊川县南府店社区无疑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又一面旗帜。这个发迹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依靠集体经济逐步壮大起来的村庄,从最初的兴办化工厂到几年前的大力发展房地产,再到现在的商业租赁和餐饮商贸,南府店从来没有偏离过走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截至 2015年,该社区共拥有 5个大型商场、23万平方米商铺,集体固定资产累计达 30亿元,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要想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壮大村集体经济非常重要。村里有了收入,才能为群众办理更多实事,提供更多服务,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才会更加满意。”在洛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章勇看来,农村集体经济有两大重要功能:政治引领和改善民生。“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一句空话。给群众谋福利,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不能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村里要有‘造血’功能。”本刊记者 卞瑞鹤 通讯员 司志飞—— — 洛阳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之路31

 农村·农业·农民 2016.5A增力强基,授之以渔近年来,洛阳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已从点到面逐步铺开,其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正日益凸显。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有能力服务群众,洛阳市大力开展“增力强基”工程,以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加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步伐,拥有德才兼备的“带头人”至关重要。2014年,洛阳市精挑细选,将 1904名优秀党员选拔到了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此外,从 2010年开始,洛阳市就着手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系统整顿,将经济发展滞后、群众满意率低的村,列为后进村集中整顿范围,采取一村一策、分类施治的方法,实现了“后进变先进、难点变亮点”的可喜转变,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村集体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洛阳市还特别提出了“建制度、重保障、促激励”的举措。比如以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为重点,对 17项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进行了明确,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民主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2015年以来,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 1.4万余件。近年来,洛阳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5亿元,将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由原来的每村每年 5000元提高到了 15000元,将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平均提高了 2.4倍。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高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洛阳市还科学推行了村干部星级管理办法,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进行量化分解,责任到人。并根据考核结果评星定级,将星级与村干部绩效奖励、养老补贴相挂钩,做到奖优罚劣。“近年来,洛阳市村干部到外地调研、学习的hebuildingofgrass-rootsparty 基层党建 T伊川县南府店社区是洛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现象已蔚然成风。”章勇介绍, “一直以来,洛阳市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课题进行探索。引导和鼓励村干部外出调研,目的就是让他们多学习别人的好办法、好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村制宜,自助选“餐”“近年来,通过坚持一村一策、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自助选‘餐’,洛阳市已经闯出一条壮大村级集体收入的新路子。”章勇介绍说, “我们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发展村级经济项目,增加村级收入。”比如偃师市高龙镇左村,从 2009年就掀起了流转土地的热潮,发展葡萄产业。如今,村内 2500亩土地几乎全部进行了流转,并先后成立了绿惠苑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协会,建成了葡萄交易市场,围绕葡萄产业,村里每年有近 10万元服务费收入。栾川县重渡沟村利用地处国家 4A级景区重渡沟风景区的优势,引导群众开办家庭宾馆,大力发展与旅游配套的三产服务业,形成了“旅游景区 +风情小镇 +农家宾馆”的发展模式,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村集体依靠门面房出租等方式年收入达到 8万余元。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孟津县村级集体经济相对发展缓慢,但他们通32

 农村·农业·农民 2016.5A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早的偃师市顾县镇段东村,如今已经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过发展特色产业,找到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会盟镇铁炉村充分利用全县农业发展优势,按照“南抓梨果北抓菜,调整结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孟津梨和大棚蔬菜种植,建成了洛阳市闻名的“千亩孟津梨基地”和“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年产值达 2000余万元。为了更好地发挥孟津梨及蔬菜园区效益,该村党支部牵头于 2008年12月组织成立了孟津孟苑山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秉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不仅带动了农户致富,村集体也实现了“脱贫”。值得一提的还有新安县土古洞社区,该社区位于新安县县城西南的郁山脚下,利用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优势,建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洗浴为一体的土古洞温泉山庄,由集体负责经营。不仅如此,党支部一班人又将不成规模的养殖户组织起来,于 2012年成立了土古洞生态养殖合作社,主要发展黑猪、土鸡养殖。除去群众、社员分红,近年来,该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 300万元。此外,位于深山区的栾川县狮子庙镇,充分利用独特的冷水资源,依托高山虹鳟鱼养殖项目,建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山渔村”,让 6个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变成了年收入 10万元以上的“小康村”;有着养羊传统的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采取“合作社 +公司 +村委会 +农户”的形式,让集体经济收入由 2012年的不足万元壮大到现在的 14万余元。诸如这样壮大集体经济的成功案例,在洛阳不胜枚举。集思广益,忌唱独角戏用 3年多的时间,洛阳市就能让许多脆弱的农村集体经济萌发活力。那么,是不是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和问题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基础差、底子薄,目前多数农村特别是西部偏远山村,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其次是集体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约束大,对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发展经济相对容易,而对于偏远的深山村,没有交通优势,没有自然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比较困难。还有就是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有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长远规划,有的对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目前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现状。”章勇建议,壮大村级集体经,不能只是一个部门唱的“独角戏”,要注重部门联动,充分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职能部门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因村制宜,为农村提供优惠政策、项目信息,盘活村里资源,共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级项目建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国债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创业资金等。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局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帮扶任务去落实,探索村村帮带、企村帮带的新途径,按照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思路,鼓励强村带弱村,企业带农村。33

篇六: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yekejiyufazhan2020 年第 1 期(总第 459 期)【摘 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经济发展片区,而河南省农村地区工业经济方面的发展还远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文章指出,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农村地区工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也亟须加强,并从承接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等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性,提出河南省应抓住机遇,积极谋划乡村工业园区,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用好农村土地改革法宝,推动乡镇产业园区全覆盖,构建现代化乡村工业经济发展体系。【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镇企业;乡村工业经济;乡村产业振兴【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1-0020-02国家乡村振兴规划中提出“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然而当前针对乡村经济发展片区发展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对于在农村地区设置工业园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村庄规划调研中的案例着手,重点阐述乡村工业园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乡镇谋划工业园区提出初步的建议。1 政策依据陈云同志于 1957 年发表的 《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 的讲话中指出“‘无工不富’的声音不能超过‘无农不稳’,粮食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这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导向的根本,当前农业生产中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即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1987 年,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说:“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这表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国家工业化战略组成部分。这两个有代表性事件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无农不稳”和“无工不富”辩证关系上的思考。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原先重点保障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乡村经济发展片区在政策层面上也得到越来越多支持。2018年9月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在第八章“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第一节“统筹利用生产空间”中提出了要“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乡)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并进一步指出要“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加工在镇”和村建“加工车间”,这跟之前所理解的将加工业向县产业集聚区引导等有所区别,为乡村地区谋划工业园区提供了政策依据。2 在农村地区谋划经济发展片区的重要意义2.1 是承接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载体笔者在调研中看到,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孟津县返乡创业人员吕妙霞把销售终端留在北京开办水果连锁店,返乡成立了洛阳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水果采摘,如今孟扣路沿线已经建成国家级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项目。但是,该产业带缺乏建设用地指标,很多农场主在国家大棚房整顿中无所适从。商城县盛华食品和盛航食品由兄弟二人经营,主要从事肉串加工,但两个工厂却分散在村域不同位置且靠近灌河,近些年面临较大环保压力;商城县易越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从上海返乡而来,但单独一家企业选址于余集镇仪学村,面临生产电力不足问题。封丘县冯村乡沿G327国道两侧积极谋划工业经济廊道,将沿路100 m左右土地调整为建设用地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较大程度改善了该乡的财政状况,为乡镇地区发展乡村工业提供了示范。河南省长陈润儿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中统计,全省返乡创业累计130.23万人,带动就业813.57万人,“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成为新时代河南农村一道靓丽风景。因此,在广大乡村地区谋划工业园区,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发展平台,既可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又有条件集中解决道路、【作者简介】黄景灏,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任职于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规划。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工业园区发展探析—— — 以河南为例黄景灏(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河南 郑州 450044)科技对策与研究20

 qiyekejiyufazhan2020 年第 1 期(总第 459 期)电力、环保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可以成为承接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载体。2.2 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镇区产业空间和生活空间混为一起相互影响。平桥区奥吉特食用菌公司生产和加工分散在镇区周边,随时面临搬迁;商城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多堂布鞋几乎依托镇民居而建,发展空间受限明显;孟津县尚华堂中药饮片企业位于朝阳镇相对集聚的产业带,但该区域虽然有数家企业,但是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较低。提升乡镇连接纽带作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重要地位。在推动乡镇发展方面,2018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分开表述,专门指出特色小镇建设的初心与使命,是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发展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环境,打造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型平台,不能与行政区划概念上的特色小城镇混淆。工业化无疑是跟城镇化同等重要地位,应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工业园区,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支持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3 对于培育农业特色产业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家倡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近些年,笔者调研了大量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较为一致意见就是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动最为关键。然而实际上,近些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为坎坷,河南省较为著名的雏鹰农牧和君源有机农场均处于倒闭边缘。调研的企业之中,封丘作为树莓之乡,“津思味”和“生命果”两大品牌均面临经营问题;商城县曾经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山信米业开工率严重不足,华宝茶油、长园茶油等企业均面临增长和盈利难题;信阳市平桥区曾经唯一一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万富油脂也处于停产状态,长台关国家级定点花生市场建设远不如预期。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倒闭往往对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致命打击,而且这些特色农产品如树莓、油茶树等往往还是多年生植物,一旦换成种植其他植物,再想换回来又需要数年的培育期。而农村特色产业相对于大宗农产品,更适宜在县域和镇域开展初加工和深加工,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工业园区,通过政策扶持,引进和培育更多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推动形成产业集群,保证乡村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3 谋划乡村工业园区的建议“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和无商不活”口号的提出说明农村产业中农业、工业和商业的作用。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对应的正是农、工、商业服务业,而当前阶段,河南农村地区三产结构中最大的短板是工业,乡村工业的集聚发展又必然需要通过乡村工业园区来承接,因此应紧抓机遇,积极谋划乡村经济发展片区。(1)要大胆提出推动乡镇工业园区全覆盖。前文提到“无农不稳”和“无工不富”的辩证关系应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从2006年1月1日废止农业税,再到2016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我国已经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在逐步向农村区域延伸的同时,产业空间和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议也应该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在镇区谋划相对集中工业园区空间,推动现有镇域工业企业集聚,解决这些企业面临的建设用地和环保压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点状供地”经验,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和加工、旅游等建设用地融合,形成新型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片区,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从而通过集聚化和园区化推动乡村工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大园区顶天立地,小园区铺天盖地。(2)要加紧推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对于河南地区乡村,随着近些年脱贫攻坚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农业水利、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入,同时广场、卫生室、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在产业方面的投入却往往不足同期财政投入的10%,产业扶贫不足被认为是当前脱贫攻坚缺乏后续支撑能力重要原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接续脱贫攻坚工作,产业振兴无疑应该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政府层面,乡村产业振兴并不是要越俎代庖发展乡村的国有经济,而应该从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方面着手,重点完善外部条件;此外,当前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设厂在乡镇增加的运输成本要少于乡亲、乡情等便利所节省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拉近了客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特别是5G产业发展使得产业大规模分散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离开城市。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谋划乡村地区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并争取上级资金或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同时用好改革红利,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并将交易所得地方留存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产业从城市转移到乡村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片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发展循环。参 考 文 献[1] 黄少安.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农村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演变及其理论总结[J].经济研究,2018,53(12):4-19.[2] 陈润儿.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N].河南日报,2019-04-15(001).[3] 苗长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的因素与区域型式—— — 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研究,1994(3):25-34.科技对策与研究21

篇七: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八: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总结

 2021 年,我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重点,建设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举措及取得成效 1.持续开展宣传教育 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开展“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宣传伟大抗疫精神、扶贫攻坚精神,引导教育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紧跟共产党、奋进新时代的自觉性、坚定性。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以“百姓宣讲团”为主体加强基层群众教育引导,利用区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络、微信、微博、百家号等新媒体作用,开设特色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报道党的方针政策和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展示我区干部群众新风貌,进一步鼓舞干劲,坚定信心。2021

 年,区广播电视台播报乡村振兴新闻稿件 73 篇,制作播出专题三期,脱贫公益广告 10 部,区微信公众号发布乡村振兴信息 86 篇,微博 115 篇,区官方网站 81 篇,市级以上媒体发布示范区乡村振兴信息 220 篇。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 深入各乡(场)、办事处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业务集中培训,提高基层文艺骨干的业务创新能力。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示范区 2021 年“大宋中国年”群众文化演出活动;清明节期间以“清明中国、文化开封”为主题开展第八届盘鼓大赛和第七届广场舞大赛,来自全区 12 支盘鼓队和 42 支舞蹈队伍参加比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秋节开展以“明月寄相思、家国共团圆”为主题的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演出活动。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焦裕禄精神小分队文艺宣传活动 16 场,观看人数达 1000 余人,深入到全区范围内的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组织各乡(场)、办事处开展以“我的家乡、我的情怀”为主题的演出活动 10 余场,向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献礼。开展“中国梦• 劳动美• 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合唱展演活动。开展“学党史·感党恩”欢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 60 场。举办 2021 年第四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来自示范区的 16 个项目及传承人通过静态和动态的节目展演的形式,向观众展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集英小学、二师附

 小西校区授课 30 次,引导学生完成作品 100 余件。组织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到我区 8 个乡(场)办事处社区开展“非遗兴趣课堂”、“让非遗走进生活”系列活动 10 次,非遗知识讲座 5 次。“双节”期间开展“让非遗走进生活”系列活动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报道。截至目前,共服务群众 10000 余人。

 3.强化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根据市文广旅局(汴古城委办【2020】6 号)文件要求,现已建成城市书房 3 个,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阅读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使城市书房成为文化惠民的主阵地。二是强化农家书屋管理工作。各村、社区对农家书屋每天按时免费开放,对借阅书籍进行登记造册。三是文化站、社区(村)按照开封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全区 93 个村(社区),截至目前已达标村(社区)69 个、已建成未达标 17 个、未建成 8 个,达标率 74.1%。四是积极培育“乡村文化合作社”,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积极争取上级各项专项经费共计 119 万元,其中: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资金 80 万元,文化活动及非遗展演展示16.5万元,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20.5万元,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图书更新 2 万元。

 4.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为全面贯彻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和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发展,强化对乡村旅游品牌的培育引导,

 示范区管委会召集文化旅游局、发改委、水稻乡、河务局、城投公司、新惠公司、经开数字文化公司召开 2021 年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推进会。会议讨论分析我区乡村旅游的现状,优势,制定了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方向。选取南北堤村为沿黄乡村振兴示范村,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切实发挥“文化传承示范、生态示范、村庄治理改革示范、产业示范”的“四个示范”作用,着力打造样板、探索经验。实施乡村振兴新举措,充分发挥水稻乡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高品质打造水稻田园片区,引入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等业态,大力发展文旅康养经济,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西干渠生态廊道和黄河生态廊道为依托,大力发展采摘、餐饮、住宿等农家乐旅游。利用“水稻乡花西社区西瓜节”、“孙庄村科普文化节”活动和沿黄生态带,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观光农业等三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项目位于开封新区水稻乡花生庄村,一期位于连霍高速以北、稻一路以南、开岗路以西、西干渠以东,总面积 1400 亩,中国菊园力争建起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菊花文化产业体系,建成国内具有权威性的菊花科研、生产、销售中心,建设城郊高端新型生态旅游及全国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中国菊园高品质菊花特色小镇。2019 年中国菊园被评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

 5.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培育活动 一是弘扬文明乡风,打造百姓精神家园。以文明村镇创

 建为抓手,大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为通过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示范区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了“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新乡贤”等评选活动,弘扬了文明新风、推进了移风易俗,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在乡风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重塑乡贤文化,弘扬社会新风。同时,在各社区广泛开展了“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向中央、省文明办推荐了 4 名身边好人。在 2021年示范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上,表彰了 20 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40 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40 个区级文明家庭;文明办、城管局、梁苑街道、杏花营街道、金耀街道等 11 家单位被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二是对接群众需求,提升服务基层效能。示范区坚持守正创新、大胆实践探索,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配套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示范区辖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实现全覆盖。并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根本目的,积极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把志愿服务、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遵守村规民约等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群众自觉弘扬正气,培育社会文明新风。2021 年,示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近20 场次的学习培训活动,开展理论宣讲与党史教育活动近

 30 次,组织文艺演出 5 次。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2021 年示范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从文明细胞建设着手,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全区乡风文明美起来。当前,我区四个乡办,其中杏花营镇、西郊乡是省级文明乡镇;杏花营农场、水稻乡是市级文明乡镇;有闫砦 1 个国家级文明社区(涉农),孙庄等 10 个市级文明社区(涉农)。星级文明户认领制试点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已在水稻乡双河铺社区、杏花营社区开展星级文明户试点工作。同时各村设置乡村光荣榜,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全区农村呈现出了一派昂扬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我区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目前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还不健全,总体设计、顶层设计还不够完善,统筹协调还不够完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合力还不够强。

 2.政策保障、资金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乡村振兴中,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

 4.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深入挖掘不够,缺乏特色创新,存在同质化现象。

 三、2022 年工作谋划 1.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 持续开展“共产党好”宣传教育,深入实施理论政策乡

 村行,加强农村青少年、农村妇女等特定群众理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群众宣讲团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理论宣传宣讲,引导广大农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做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作 建设文化传承纪念设施,振兴民间传统工艺,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示范村镇。

 3.实施农村文明风尚提升活动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拓展“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培育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加强农村社会诚信文化建设,强化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文明村镇建设,广泛开展乡村志愿服务。

 4.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农行动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加强农村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5.实施乡村文化产业富农行动 积极有序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示范乡、示范村。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与工商业、科技、教育等融合发展,开展多种生态的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

 6.建立健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机制,做好总体设计,统

 筹协调,整体推进,强化政策、资金、人才保障。

推荐访问:洛阳乡村文化合作社 洛阳 合作社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