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7篇

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7篇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案例 --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为例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教育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7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7篇

篇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案例

  -- 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为例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教育教学信息化与学科整合,是新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还能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正文:

 教育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全面的运用以计算机 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全面革新, 使学校能够适应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教育教学信息化与学科整合,是新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 激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还能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 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设计了 《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 43-44 页内容。教材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掌握了小数的读和写。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 化规律进行探索,突出法则、规律,为下面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小数与单位换算两个内容奠定学习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 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 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节课中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大小比较进一步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正确进行小数的读和写,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为本节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打下基础。

 2.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可利用资源,我在课前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调查了学生是否看过西游记,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都对孙悟空的金箍棒产生好奇,知道金箍棒的长短和大小可以变化,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因此整节课我设计围绕西游记中的主情节展开, 激趣导入环节中创设情境教学,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妖怪,金箍棒发生变化的动画,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动画清楚地展示了金箍棒每一步变化,让学生有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巩固提升阶段中, 精心设计了龙宫借宝的环节,让学生和孙悟空一起去龙宫借宝,经历闯关练习和游戏竞赛课堂活动,进一步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金箍棒的秘诀部分引入视频,进行了拓展学习和复习总结,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会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工具:希沃白板 5 课件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 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了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景动画)

 2. 你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短是怎样变化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并根据西游记中故事情节,设置情境,播放孙悟空打妖怪,金箍棒长短变化的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变化有什么 关系,从而引入要研究的问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体会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而优秀的课堂教学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赞科夫曾针对性的提出过忠告:

 “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情境设计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就将落空”[1] 。另外,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所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神奇的金箍棒

 (一)自学自研

 1. 师:请大家说一说动画中出现的数据。(出示孙悟空打小妖金箍棒伸缩变化的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的变化。)

 2. 师:(1)请同学们把动画中出现数据的单位都换算成毫米。从情境中提取出数据让学生填空。(板书)

 0.009m =(9)mm

  0.09m = (90)mm

  0.9m = (900)mm

  9m = (9000)mm 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2)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师移动 0.009 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扩大 10 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扩大 100 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数扩大 1000 倍)

 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学生讨论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1000 倍...... (观看动画并将动画上的规律补充完整)

 (二)合作共研

  3. 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 ↑),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 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1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 l000 倍............ (板书)

 观看动画并将动画中的规律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并总结规律。

 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 10 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 100 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 l000 倍

 ..........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孙悟空打妖时,金箍棒长短变化的动画,让学生感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独立思考,通过观察、合作交流、比较,经历探究过程,归纳总结出小数点向右、向左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经历过程的教育。

  体会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自主探究并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针对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理解知识水平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把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显示出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经历“由个别的事物或现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规律的推理”

 [3]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龙宫借宝

  出示课件孙悟空动画,同时自动播放任务音频。1.智慧测试

  第一关:填上适当的数。

  第二关:把 0.09 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 倍、1000 倍, 各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第三关:把 7.8 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1 ,

 1 ,

 1 ,各是多少?

  2. 金箍棒变化的秘密

  (1)

 金箍棒缩小的秘密

  按照要求,连接正确的小数。

  (2)

 金箍棒变大的秘密

  按照要求,连接正确的小数。3.竞赛对决

 (1)

 第一场对决

 10 100

 1000

  请两个同学上台比赛,判断下列哪些小数是符合的正确答案, 在规定时间内谁对的多即获胜。

 (2)

 终极对决

  师:请两位同学代表孙悟空和龙王进行终极 PK,判断那些说法是正确的,在限定时间内,对的多时间短的即获胜。

 师:恭喜大家和孙悟空一起获得了胜利,借到了如意金箍棒。

 设计意图:借助于龙宫借宝这一情节,让学生和孙悟空一起经历闯关练习、金箍棒的秘密和游戏竞赛等课堂活动练习,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提升所学知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体会三:借助信息技术,设置趣味练习课堂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思维。

 在本节课中,理解掌握并会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借助龙宫借宝情节,设置了一系列的趣味练习课堂活动,有层次,有针对性,并遵循由易到难的习题规律去安排习题和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趣味练习,为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多方面对学生感官进行刺激,激发其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综合提高数学素养。特别是在竞赛对决中,全员参与,气氛热烈,人人争勇当先来当孙悟空与龙王比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在突破了教学难点的同时,发展了学生思维。

 四、金箍棒的秘诀

 1.你知道吗?

 观看视频,拓展知识。

  2.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后并说一说:

  歌谣式: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扩大十(倍),右移二 (位)扩大百(倍),右移三(位)扩大千(倍)

 ........... ;左移一 (位)缩小十(倍),左移两(位)缩小百(倍),左移三(位)

 缩小千(倍)

 ............ 。

 设计意图:金箍棒的秘诀部分引入视频,进行了拓展学习,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发展,进一步巩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复习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梳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体会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小结,动态再现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学生智能。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小结,动态再现知识获取过程,梳理知识、升华认知的同时发展学生智能。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适当进行拓展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开拓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应该要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科学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心理发展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情境教学,激趣导入, 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积极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思维,促使其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 涂荣豹,王光明,宁新华·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58.

 [2] 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第一版).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144.

 [3]金岳霖·形式逻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3.

篇二: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技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应用典型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应用典型案例分析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贾居坚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贾居坚872477094@qq.com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 1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应用典型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23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反思信息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分析

 您剪断我的翅膀,如今却要我飞翔

 擦亮慧眼更新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培育真正的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十八大报告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7

 • 教育信息化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6 2006 2020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 2006- - 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8

 我国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 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 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 把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 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开发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信息资源 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网络媒体信息资源建设 缩小数字鸿沟计划 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 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信息服务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 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2012年3月,建国以来第一份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十年战略规划正式颁布组 织单位 教育部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面向未来,育人为本 |

 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十年规划发展重点•一个核心理念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紧密融合(Emerging&Infusion)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Infusion)两个关键思路•强调应用驱动(Applicationdriven)•强调机制创新(Mechanisminnovation)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I.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技术素养 C1 -C5 C1 -C5计划与准备 C6 -C11 C6 -C11组织与管理 C12 -C16 C12 -C16评估与诊断 C17 -C20 C17 -C20学习与发展 C21 -C25

 信息技术 让梦想照进现实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 1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应用典型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典 型 案例分析3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反思信息技术应用典 案例分析

 信息化教育的含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 代信息技术现 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 = ✕ ✕了解 ∙ 思辨 ∙ 前 行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 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优越性无需质疑。做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要思考的似乎已经不是该不该用多媒体,更是如何用好它。换句话说,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良好整合。• “整合”一词在英语中表述为“integration”,这一英文单词包含了综合、融合、集成等意思,也可解释为“使一体化、使成为一体”。从哲学的角度看,整合通常是指将相关事物或因素分离的部分进行调整、混合在一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和程序化的过程。• 研究“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探究如何将媒体与课程合二为一,融为一体。那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整合点”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用媒体,怎么用,更好地实现媒体与课程的“融合”,而不是生硬的使用• 用一句话来说,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巧妙地设计教育活动,为孩子们五彩斑斓的梦插上一对自由飞翔的翅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深度融合

 媒体种类教学特性教科书板书 模型 广播 录音 幻灯 电影 电视 录像 计算机表现性媒体种类教学特性教科书板书 模型 广播 录音 幻灯 电影 电视 录像 计算机表现性空间特性 - - + - - + + + + +时间特性 + + - + + - + + + +运动特性 - - - - - - + + + +重现性即时重现 - + - - + - - - + +常用教学媒体特性对照表重现性即时 现事后重现 + - + - + + + - + +接触性无限接触 + - - + - - - + - △有限接触 - + + - + + + - + +参与性情感参与 - - - + + - + + + +行为参与 + + + - + + + - + +受控性控制容易 + + + - + + * * - + *控制复杂 - - - + - - - + - -注:“+”表示强,“-”表示弱,“△”表示随着网络的发展接触面将迅速扩大,“* ”表示稍有难度

 典型信息化教学环境多媒体 交互 教室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的常见作用 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突破、化解教学难点; 创设 情境 ,引发 动机 ;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演泽原理,启发思维; 设 难 置疑,引起思 辩 ; 情境 动机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显示过程,形成表象; 举例验证,建立概念;难 辩 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展开事例,开阔视野;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二)激发幼儿想象力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三)提高教学效率

 五大领域健康 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社会科学艺术

 案例观摩《 有趣的蛋 》沈阳市大东区教育局幼儿园 李烨小班科学+ 健康领域《有趣的蛋》方案设计活动反思活动目标:1. 感受蛋的多样性,了解蛋的结构及内部形态。感受蛋的多样性,了解蛋的结构及内部形态。2. 认识不同的蛋制食品,了解蛋制品对人的益处。认识不同的蛋制食品,了解蛋制品对人的益处。

 案例观摩《 红绿灯 》营口老边机关幼儿园 张焕大班社会领域《红绿灯》方案设计活动反思活动目标:1. 认识红绿灯、斑马线,并知道它所代表的含义。2. 引导幼儿在过马路时一定要行走斑马线并右侧通行。引导幼儿在过马路时一定要行走斑马线并右侧通行。3. 教育幼儿学做一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案例观摩《 认识单双数 》园 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 于阗大班科学(数学)《认识单双数》方案设计《认识单双数》说课

 案例观摩《 看电影 》南京建邺区实验幼儿园 马玮骏中班 数学 + 社会领域《看电影》活动设计媒体应用反思

 案例观摩《 春天的电话 》辽宁省营口市教工幼儿园 魏娜中班语言领域

 案例观摩《 狮王进行曲 》沈阳市大东区教育局幼儿园 张倩大班 艺术领域《狮王进行曲》活动设计活动反思与点评

 2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 1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五大领域中应用典型案例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典 型 案例分析3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反思信息技术应用典 案例分析

 “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供更多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的误区

 常见误区 1技术用得越多越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 契合点。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 契合点 。

 媒体运用的时机Tip:------“得恰性”原则

 常见误区 2创设情境=播放课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16.鼓励学生 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提升技术素养并发挥其技术优势。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16.支持学生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技术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攻略:“大情境”理念

 1.“大情境”Tip:2.任务驱动

 媒体越先进效果就越好常见误区 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8.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8. 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媒体的选择Tip:----“紧密性”原则

 主要功能基本特征:

 触摸屏+ 传统黑板+ 素材库+ 特色功能多媒体课件 + 板书批注对交互媒体的思考主要功能 :

 多媒体课件 + 板书批注核心词:

 集体化教学、有效交互

  有可能解决 “ 资源悖论 ”?对交互媒体的思考 操作更加方便、友好 有可能解决 资源悖论 资源库管理机制 素材式 可视化 开放性

 ! 感谢聆听! !

篇三: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3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推荐表 案例名称

 从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走向 “网上走班”教学新形式

 报送单位

 (加盖公章)

  市

 高级中学

 负责人信息

 姓 名

 职 务

 联系电话

 申报类别

 区 域

  □

 学 校

  

 案例简介

 (0 800 字以内 )

  近二十年来, 市 高级中学坚持贯彻“选择教育”思想和“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学分制”管理的教育形态,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2005 年至今,学校顺应数字时代教育发展形势,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每年设定一个攻关主题,持续推进了 八轮教学改革实践攻坚和全国、全市展示,有效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为主动适应高考新政下师生网上教与学的需求,解决数字化课程优质资源存量不足,课程的丰富性与高选择性有待提高,网上教学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学校以 “人人建设资源,人人享有资源,人人善用资源”为理念,在分析课程发展需求基础上,

 全面设计了共建共享过程,开辟了一条立体化选择之路。引领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资源开发和教学实践,并以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支撑实践研究,不断反思提炼、总结成果:构建了 共建共享“三建三促”的推进方式;形成了 课堂教学“一体两翼”实施形态;制定了 “三类四层”网上走班组织方式;设计了 “三式五步”网上走班教学方式。在实体走班与网上走班结合的“一体两翼”走班实践中,学校语、数、外三科在夯实共同基础的同时,实施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志趣走班”,理、化、生等 6 门“+3”学科实行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分层走班”。

 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和“网上走班”教学,是 高中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不断锤炼所形成的一项实践成果。这一成果,先后荣获了

 市第十一届、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

 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一等奖 。截止目前,学校已开设分层、分类、分群、科创、微课程、学科辅导等课程 0 4460 节。围绕这些课程,形成了包含 8 68 类素材性、条件性和活动性的优质课程资源体系。开发网络走班基础类、拓展类、特许类寒暑假学科辅导视频课程8 1138 节。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丰富的课程资

 源、多元的教学形态,网上走班教学带来了开放的学习空间、个性化学习方式。这种智慧教育变革,促进了教师的校本研修,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规划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方式、增进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能。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 盖

 章 )

 年

  月

  日 省级评选

 专家意见

 ( 0 500 字左 右 )

 ( 专家组组长签字 )

 年

  月

  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 盖

 章 )

 年

  月

  日

篇四: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新探索 ——让师生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受益人”和“探究者”

 简

 介: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通完中,初高中生源都在中下水平,30 年来创造了成功教育的经验,为薄弱学校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研究成果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012 年起,闸北八中在移动学习终端跨时空的常态化运用,引入 DIS 数字信息系统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在学生实践性学习中运用延伸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发展故事  支撑素材 【摘要】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通完中,初高中生源都在中下水平,30年来创造了成功教育的经验,为薄弱学校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研究成果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2012 年起,闸北八中在移动学习终端跨时空的常态化运用,引入 DIS数字信息系统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在学生实践性学习中运用延伸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首先,在学科常态化应用方面:开发具有针对性、个性化与多层次特征的校本资源平台——“智慧资源平台”,实现基础题训练的常态化运用与多种数字资源的综合应用。全校千余学生自带 IPad,实现了自动发布、

 自动批改、自动统计、自动生成错题集、自动配对矫正练习、自动个别化讲解。

 其次,实验创新方面:运用数字化(DIS)系统,改造和创新了 141 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涉及初高中物理、化学、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劳技等学科。实现了传统实验单纯定性变成定性定量相结合,单纯结论变成过程与结论结合,验证变成探究与验证结合,成功率大幅提高,危险性降低,整个实验时间显著缩短,多种传感器的综合,实现了多学科跨科运用,实验效果大幅提升,学生操作能力与素养显著提高。

 再次,DIS 实验在学生实践性学习项目中的拓展应用:运用 DIS 设备等信息技术工具,实现高中生全员参与项目研究,成果不断在市级获奖。现正把信息技术、数字化实验等运用于初中生的小调查、小实验,落实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一起抓,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师生实验探究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随着研究的深化,基于移动终端下的信息工具应用,在优化学生书本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方式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师生从教育信息化的被动应用者到探究者和受益人的转变。

 【正文】

 楔子:“可乐和醋谁更酸”的 DIS 实验引发的“蝴蝶效应” 七年级科学《pH 试纸的使用》这节课上,闸北八中金老师在学生们学会 pH 试纸的使用后,热切的期待开始自己动手测量溶液的 pH。

 五个学生一组,全班共分了五组,每组用 pH 试纸测量指定的四种溶液和自带的一种饮料。各小组在经过了简单的分工后,很快同学们就完成了实验,并争先恐后地发言汇报测试成果。实验数据在黑板上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在对比了各组数据后,同学们又激烈的展开了讨论。学生们自己总结了一下,他们对“可乐和醋”提出了下面两点疑惑:一是第一、二、五组测出的可乐 pH 是 2,可第三、四组是 3,到底谁才是正确的;二是 pH试纸结果显示醋的酸性小于可乐,可常识是醋的酸味远远大于可乐。

 这时候金老师拿出了“秘密武器”---pH DIS 传感器,告诉同学们它可以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同学们满脸怀疑。先是第一、三组的同学,把他们刚刚测量的可乐拿上来,当把 pH 传感器分别放入两份可乐的那一刻,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屏幕上显示的 pH 是一样的,都是 2.36。原来同学们做的都是对的,只是 pH 试纸测出来的数据没有 pH DIS 传感器那么精确而已。此时此刻的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等待醋和可乐的酸度 PK 了,而实验结果证明同学们应该相信自己,酸味大并不代表酸度大。

 课上 pH DIS 传感器的引入,对学生的实验结果给出了直观的数据,它精准和便捷,第一时间就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实验中 pH 试纸和 pH 传感器的对比,让学生即深刻体会了 pH 试纸的优缺点,又开拓了视野,感受了新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

 你看,正从校园河畔走来的同学,把刚采集的河水样本送往实验室通过 DIS 设备进行水质监测和数据跟踪比对,快一年了,学生关于上海水质变化的项目研究即将结题,DIS 实验已成为闸北八中信息化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纵观成功教育探索的历程,信息技术与成功教育研究相识有缘。

 一、 昨天的第一次结缘:优秀教师经验的显性化 1987 年,闸北八中开始研究“成功教育”,始终立足研究普通学生如何成功,坚持“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闸北八中始终倾力研究普通学校成功的模型,摸索了一条普通学校的“成功路径”。

 信息技术与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第一次结缘,应该可追溯到本世纪初,当时闸北八中的“教与学电子平台”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把优秀教师经验过程化、细节化、显性化,很好地解决了大批老教师退休、成熟教师流动带来的困局,逾千节“教与学电子平台”家常课,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规范化的问题,“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创”做强了教师队伍。“教与学电子平台”的实践为委托管理、海外华文教育联姻的成功,为教育均衡化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撑。

 二、 今天的二次革命:基于移动终端的书本学习与实践性学习方式的创新

 信息化在助推教师精致化“教”的改革实践取得巨大突破,但在关注学生书本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相结合,以“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改革转型上遇到许多困难。闸北八中迫切希望解决课堂共性教学,和学生个体学习、个性化需求的矛盾;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培养的难题,腾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上多元发展,使更多学生成功。

 2012 年起,闸北八中在移动学习终端跨时空的常态化运用,引入 DIS数字信息系统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在学生项目研究中运用延伸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是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打破教与学的时空,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师生实验探究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性研究的二次革命。

 (一) 构建 BYOD 应用方案,打破教与学的时空,实现基础题的多层训练与精准指导 BYOD 指教师与学生携带自己的移动学习终端,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进行跨时空的教与学。

 传统教学的样态往往是在题海中反复操练,且缺乏有效的反馈与针对性的指导,造成做对的题反复做;做错的题反复错。学生的负担愈来愈重,学生成功感愈来愈少,学习自信心逐渐丧失,主动性慢慢磨灭。另一方面,移动学习终端的广泛应用在练习题资源选择、分类与练习自动批改、发布、统计、反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因此,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基础题的多

 层次练习为突破口,引入移动学习终端,开展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可操作性。

 闸北八中智慧资源平台的构建,为实现基础知识练习的快反馈、勤诊断以及个别化的辅导提供操作支架。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可以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借助微视频等数字化资源,进行个别化的矫正与辅导。

 目前他们已经形成:自动发布(既可以全体发布,也可以分层发布以及个别发布) →自动批改→自动统计→自动生成错题集→自动配对矫正练习→自动个别化讲解的校园智慧平台。应用产生大量的数据,不仅为老师调整教学提供依据,提高了讲解针对性,实现了教学的减负增效;而且提高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持续成功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批传统课堂中的“懒孩子”也“活动起来了”。

 闸北八中平台的建设以基础知识多层次练习为突破口,但着眼点在于应用技术腾出更多时空发展素质。学校已从基础题的练习拓展到实验创新与学生研究型项目学习之中,将学生的多元发展落到实处。

 (二) 引入 DIS 实验,推进实验创新,优化实践性学习方式 1. 传统实验教学样态的破局:摸清家底,找寻实验教学改革的“金钥匙” 闸北八中对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发现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有的停留在看书读图,教师解说层面,有的通过视频收看替代各

 类实验,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偏重结果的实验、偏重定性的实验、偏重验证的实验,而开放性实验不够。有些传统实验实验仪器比较落后,实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些实验成功率偏低,部分实验效果不理想,学生探究实验少,当然还涉及到某些实验具备危险性,以及实验时间太长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是缘木求鱼。

 故事一:

 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传统实验改造的启示 初中物理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传统实验中,传统是通过压缩引火仪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但存在着许多的问题:1、材料不安全。无论硝化棉还是乙醚都是管控物品,在运输、存放和使用时都有着不稳定表现,极易产生危险;2、成功率很低。在多年、多次现场实验中,一旦可燃材料或实验器具发生问题,实验效果根本无法显现,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进度和质量;3、可见性差。实验中爆燃过程极其短暂,大约零点几秒,如果正好眨个眼,就无法观察到实验现象。

 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呢? 在日常生活中给球、自行车打气的动作给了物理江老师很好的提示,于是创新实验设计诞生了:在一个大饮料瓶上预留四个出口,一个安装出气阀门,一个安装进气阀门连接打气筒,剩下两个分别安装压强和温度传感器。随着对密闭塑料瓶打气开始、打气停止、放气的整个操作过程,压

 强、温度传感器显示出塑料瓶内气体参数的连续变化。综观整个实验过程,它完整显现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这个整体性过程给人感觉强烈、直观。

 江老师开始思考这个实验的成效:创新实验材料(塑料瓶、打气筒、阀门)非常普通且容易准备,解决了传统实验的中硝化棉或乙醚材料的准备和存放的危险性问题;创新实验过程简洁、清晰,容易操作,成功率 100%,而且实验重复性强,便于学生反复观察,解决了传统实验的可见性差的问题。

 为何可以如此?利用 DIS 技术中的压强和温度传感器就是这项传统实验创新的关键所在。借助这个数字信息系统,可以轻松、直观地获取整个实验过程的数据,进一步可以通过数据全面、科学、准确地显现实验过程和结果。

 “增加科技含量,深化课堂改革”是闸北八中新一轮改革的基本点,成功教育课堂改革提出书本知识与实践性学习要一起抓,增加学生的思维和活动,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当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可以说这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平台。遵循理科教学规律,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改进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收获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自信,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打下基础。

 2. DIS 实验的引入:“救”教师之“急”,让教师尝到实验创新的“甜头” DIS 就是“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数字化信息系统”。数字化实验就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处理软件组成的运用数字化信息进行的实验,实验数据可以以数字、图线、仪表、表格等多种形式显示。

 闸北八中积极研究全国实验改革动向,学习兄弟学校的 DIS 实验教学经验,引进 DIS(数字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实验教学。

 不会用、不愿用是他们的第一道坎!闸北八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采用让老师先了解,再学会,后实践的策略,从理科教师培训入手,从模仿做中学,理解做中思、革新做中创,逐步全面提升演示实验效果。

 教师在实践中尝甜头后,开始主动运用 DIS 进行实验教学,为 DIS 在学生实验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扩大使用面,采取好实验模板化,将现代数字化实验活动逐渐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最后推进到学生实验层面的运用,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效益。而且从高中推广到初中,从理化推广到科学学科,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打基础。闸北八中已经成为区域最早把 DIS 实验引入到初中学生实验且做得最好的学校。

 故事二:细胞是怎么呼吸的

 三年前的一堂平常的生命科学课,却因一次偶然的师生对话,一次偶然的课堂生成,让生命科学冯艳老师与 DIS 实验结缘。

 高中教材对“有氧呼吸”的定义是: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过程。

 在课堂上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呼吸不就是鼻子和肺中进行的,怎么可能是细胞呢?教材中设置酵母菌有氧呼吸实验来具体解释这个问题。如下图甲、乙试管中均是用葡萄糖溶液培养的酵母菌,乙试管 中模拟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橡胶塞中右侧一根直玻璃管通入溶液中,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橡胶塞中左侧一根玻璃弯管是通入装有 BTB 溶液的另一个试管,如果 BTB 溶液颜色由蓝变黄,则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产生。甲试管模拟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但是学生又提出这样的疑问:教材中有氧呼吸实验装置设计不严谨,未考虑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说把这根直管拿走,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影响小一些。她告诉孩子们这个实验持续时间长,

 没有办法保证氧气供应充足,只能插一根直的玻璃管。学生继续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个实验不能验证呼吸作用产生热量。接下来七嘴八舌,大家为什么不能亲手做做这个实验…… 这些疑问引发了冯艳老师的思考:实质上教材中对这个实验的设置是存在缺陷的,而且至少需要 30 到 40 分钟才能得到实验现象,一堂课时间用下去,也来不及。由此冯艳老师开始了对传统生命科学实验与 DIS 设备相结合的探索。冯艳老师改用数字化...

篇五: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模型介绍

 基本信息

  学校

  XX 小学

  姓名

 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模型

  本模型基于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中的作业 APP-— “畅言晓学”来进行行数据分析。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稳步推进,肥西县率先装备了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这一系统在日常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畅淫晓学”这一作业 APP 在我的教学使用中,给我的感受是:

 —、好用,易用,有用。主要是它非常的智能一有大量的题库资源便于老师的使用,它非常的智慧。

 二、能够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准确的分析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老师把握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

  背景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稳步推进,教育各要素都朝着让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中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作业”这一重要教育环节受恵于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带来的红利,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问题。畅言晓学 这一作业 APP 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作业体验”,作为一名教师,使用好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 体验,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来源 本模型来源于“畅言晓学”这款作业 APP 中的相关功能,通过软件上而的布置作业、 AI 智能批改、个人作业情况整理分析、个性化作业等功能得出此模型。

 功能 1 、布置作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章节的同歩练习作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个性化的作业,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布置一些趣味的任务作业。

 2 、智能批阅:布置的作业能够在提交后及时的进行批阅,为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的作业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3 、作业分折:可以对布置的作业逐题提供解析,帮助同学们理清解题思路,掌握相关解題技巧也可以对全班答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情,以便老师可以根据给出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对知识点作更进一步的讲解。

 4 、作业辅导:软件可以根据学生次或多次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个性化的作业方案,有针对性的给予个别辅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最大的发展。

 5 、家校互通:软件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作业情况生成个性化的报吿让有权限的家及时解孩于在校的学习情况.增强家校合一的教育作用。

 适用环境 教学平板、手机、电脑等参考,大大提髙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制学生们的学 习效果。

 适用对象 本模型适用于科大讯飞“畅言课堂智慧教育系统”,并以“畅言晓学”APP为作业系统的中小学。

 应用方法

  一、布置作业:首先打开要布置作业的“畅言晓学”软件,点击界面右下角发的“+”

 布置作业

 智能批改

  学情分析

  针对辅导

  家校合一

  反思评价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是促进教学进步的有效手段,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运用。

篇六: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汇总清单 及案例提交说明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工作,采取先省内试点、再稳步推进的形式进行。全省共13 个市、41 个区县、245 所学校参与本次省级试点。金寨县共有金寨一中、现代产业园实验学校、白塔畈实验学校、果子园实验学校、天堂寨中心小学、梅山第二幼儿园 6 所学校被遴选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第二批省级试点学校。金寨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坚持把试点工程作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抓手来抓,成效明显。

 一是坚持协同推进。该县教育局确定县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实施。中心教师培训科、教学研究科、教育信息化科等各科室通力合作,服务于基层学校的途径更加多元。各试点学校校际联系密切,为学校探索网络教研开辟了新纪元。

 二是发挥团队优势。项目实施之初,部分教师对能力提升工程2.0 有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学校培训团队坚持多途径培训和面对面辅导。通过真学、真做、真用,教师们觉得能力提升工程 2.0 不仅非常有用,还很有趣。年轻教师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快、操作熟,在教研组内、年级组内、所选微能力相同的学习团队内承担“队长”之责,指导团队成员学习,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学。调动了教师学习的内生动力,所有难题都迎刃而解。

 三是注重能力提升。县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通过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组织实施,提高了在信息化环境下组织实施教师培训的能力,通过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优化培训方式,提升了培训工作效率,减轻了各学校工作负担。在组织开展微型、灵活的培训和线上线下实时督导、指导活动中,县级、校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的指导力增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大副提升。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广大教师们明确了所处教学环境的定位,提高了在多媒体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环境下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能力,提升了师生的信息素养,课堂教学更为高效。经过为时 5 个月的努力,该县六所试点学校全体教师通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校本应用考核和实践应用考核,以充分的准备迎接县级验收和省、市级抽检。

 四是试点成果丰硕。2021 年 5 月,安徽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征集遴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通过层层选拔推优和省级专家评审,在 264 份省级征集案例中,该县三项案例脱颖而出。金寨县教育局《打造“水”样团队构造网状培训》荣获县区组织实施优秀案例,金寨县天堂寨中心小学《创新形式、协同发展,开辟农村学校开放、共享的能力提升工程路径》荣获学校组织实施优秀案例,金寨县梅山第二幼儿园胡月老师《一分钟有多长》荣获教师教学创新优秀案例。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总结经验,在县域内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工作,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促进教育

 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篇七: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第五节

 统计分析数据

 目

 录 一、 案例背景信息 二、 教学设计

  三、 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四、 教学反思 五、 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一、 案例背景信息 1 . 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2 . 年级:

 高中一年级

 3 . 所用教材版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

 4 . 学时数:

 1 学时 非上机时间

 20

 分钟, 上机操作时间

 25

 分钟

 二、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 Excel 丰富的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 熟练掌握按照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数据筛选、 排序的方法。

 3、 熟练运用“分类汇总” 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求和、 求平均值等统计运算。

 过程与方法:

 1、 能运用 Excel 的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根据任务的要求, 选择正确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 学会结合实际运用 Excel 对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

 3、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能归纳出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在应用过程中, 体验 Excel 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 形成科学管理信息的意识。

  (二)

 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

 第五节的内容是学习运用 Excel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 使同学们了解 Excel 丰富的数据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并能熟练掌握数据筛选、 排序以及运用“分类汇总” 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求和、 求平均值等统计运算的方法, 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学习重点:

  ①按照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数据筛选、 排序。

 ②运用“分类汇总” 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求和、 求平均值等统计运算。

 (2)

 学习难点:

 数据排序、 分类汇总。

 学习要求:

  (1)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积极思考, 勤于实践。

  (2)

 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

 学生分析 1、 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对学习 Excel 兴趣不高, 认为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多大用, 学习没有主动性, 往往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引用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和兴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高一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

 3、 学生平时真正自主学习、 交流协作的机会很少,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环境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四)

 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本学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筛选、 排序以及“分类汇总” 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求和、 求平均值等统计运算的方法, 处理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好任务、 问题,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积

 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协作为主, 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引导启发、 置问设疑、 任务驱动、 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

 ①引导启发 教学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很平淡的开场白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就应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本课中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码产品为例, 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置问设疑

 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 难点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出现的错误, 设置问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如在本课教学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认为在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时, 最关键的一步操作是什么? 为什么? 通过设置一些疑问, 再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③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最经典的教学方法之一, 尤其是在应用软件教学方面最为适用。

 因此本节课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法, 针对学生学习、 生活中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设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的方法, 来更加深刻的理解 Excel 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实用性。

 操作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让学生互学互帮, 能者为师,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个别问题可以给个别辅导, 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给出重点提示,学生再次通过思考、 分析、 修改错误, 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从而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在综合任务的设置时, 也充分考虑到学生层次, 三道题由易到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的题量和难度。

 在巡视过程中, 老师应该适时引导鼓励学生, 加强课堂中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交互,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④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网络教室为上好信息技术课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尤其重要。

 教师可以很灵活地运用全体教学、 学生演示、文件分发等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效率和交互性, 同时也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 上机操作的时间。

  2. 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活动共有以下三个环节, 在这三个教学环节中把教学导入、 任务与问题设置、 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成果交流、 反馈评价、 学生自我总结和教师评价紧密结合, 将学生的自主学习、 思考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学生演示任务的完成过程,

  教学导入 以实例引出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

 数据的筛选、 排序和分类汇总 提出问题, 布置任务( “学生自学” 模块一)

 学习情况反馈 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阶段小结 开始上课

 提出问题, 布置任务( “学生自学” 模块二)

 学习情况反馈 由学生交流演示任务的完成过程, 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正确地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综合练习评价反馈 综合练习 ( “应用实践” 模块三)

 让学生在完成综合任务的同时,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课总结 学习评价 教师课后进行 课后拓展任务布置

 (五)

 评价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观察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然后由学生演示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要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 选择正确的操作方法。 能通过探索实践, 正确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综合练习完成情况。 应用实践能力。

 学习环节一 学习环节二 学习环节三

  三、 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1.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导入 2 分钟 教师做自我介绍, 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数码产品为例, 提出相关问题, 引出课题 通过让学生回答自 己最感兴趣的数码产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 意 观 察 学生 对 老 师 提出 问 题 的 反应。

 进入 学习环节一:

 提出问题, 布置任务 3 分钟 通过自学课本例 10、11、 12, 完成以下任务一:( 教师在任务一中准备好一份学生名单表格, 让学生演示排序方法)

  学生明 确学习 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确 定 自 学 策略。

 考 查 学 生 能否 很 短 的 时间 内 被 激 起探 究 学 习 欲望, 明确自学目标。

 教 师 应 用 网络 教 室 多 媒体 教 学 软 件的 “ 全 体 教学” 功能, 向学 生 提 出 问题 和 布 置 任务 。

 并 通 过“文件分发”发给学生。

 学生自主学习, 解答问题, 完成任务 8 分钟 引 导学生参考课本例10、 例 11、 例 12, 并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协作完成 教师布置的任务,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帮助, 能者为师。

 教师巡视,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学生自 学参考本节教材中相关内 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并将已完成的任务以学习 小组编号为文件夹名上传到教师共享的任务一文件夹中。

 教 师 观 察 学生 是 否 能 够通 过 自 学 解决相关问题,完 成 所 有 的任务

 学习情况反馈 3 分钟 教师引 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习 小 组通过操作演示或口 头回答交流学习成果 考 查 学 生 本阶 段 学 习 情况 及 学 习 效率 阶段小结 2 分钟 教师引导, 由学生来做好本阶段学习小结

  教 师 应 用 网络 教 室 多 媒体 教 学 软 件的 “ 全 体 教学” 或“学生演示” 功能,让 学 生 交 流学习成果。

 进入 学习环节二:

 提出问题, 布置任务 2 分钟 学生通过自 学课本例 13, 完成以下任务二: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确 定 自 学 策略。

  教师观 察学 生能 否 在很短的时间 内 明 确 自学目标。

 教 师 应 用 网络 教 室 多 媒体 教 学 软 件的 “ 全 体 教学” 功能, 向学 生 提 出 问题 和 布 置 任务。

 并把把任务 和 问 题 通过 “ 文 件 分发 ” 发 给 学生。

 学生自主学习, 解答问题, 完成任务 8 分钟 引 导学生参考课本例 13, 并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帮助, 能者为师。

 教师巡视,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1、学生自学参考本节教材中相关内容,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并将已完成的任务上交到教师共享的任务二文件夹中。

 教师观 察学 生是否 能够通过自 学 解决相 关问题, 完成所有的任务

 教 师 可 以 用广 播 或 转 播的 方 式 实 时展 示 学 生 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反馈 2 分钟

  教师引 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由学生交流演示任务的完成过程, 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考查学 生是否积 极思考并能参与讨论。

 运用“学生演示” 功能, 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进 入学习环节三:布 置 综 合 任务 2 分钟 进入( “应用实践” 模块三)。

 学习完成任务三:让学生根据自 己的能力选择完成 1 题、 2 题或 3题。

 学生明确要 完 成 的 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综合任务的同时, 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上机操作, 完成综合任务 8 分钟 教师巡视, 鼓励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帮助, 能者为师,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学生分组完 成 综 合 练习, 并将已完成的任务以学习小组编号为文件夹名上传到教师共享的任务三文件夹中。

 考查学 生是否将本节课的 知识掌握牢固。

 通过“文件分发” 将任务三发给学生 综合练习 评价 2 分钟 教师引 导学生互评、 自评。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由学生总结交流, 演示综合练习成果。

 本课总结与课后拓展任务布置 3 分钟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 并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课本 109 页第 8 题:

 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反思 1. 更新教育观念, 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更应该让学生多动手, 多实践, 多探索。

 而不应该总是老师手把手一步步地教学生如何操作, 生怕学生出错。

 Excel 是 Microsoft office 中的一个组件, office 中的每个组件都有其相同的特点。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其中的 Word、 PowerPoint、 FrontPage,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高一的学生自学能力也很强, 相信学生完全能够自学本章节的内容, 因此本课我确定了以学生自学为主、 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放开的手脚, 大胆探索, 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Excel 的学习与其它章节相比, 显得比较枯燥单调,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本节课在设置任务一时就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数码产品 mp3 为例, 让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帮助别人分析数据, 做好购买 mp3 的好参谋。

 这个实例非常吸引学生, 课堂效果也很好。任务二的设置则注重强调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从而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

 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3.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在设计整个教学环节之前, 教师一定要深入地学习、 认真分析教材及新课标, 领会其内涵。

 在本节课教学中, 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先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自学效率更高, 我在每个任务中都设置了相应的问题, 有很多问题可能是学生会碰到或者不会注意, 容易出错的地方, 学生在思考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 也是一个强化本课学习重点难点的过程。

 4. 投入激情, 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学习效率的催化剂, 在课堂上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

 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中, 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积极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讨论、 小组协作,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虽然高一的学生已经不太愿意表现自己, 但由于我执着的鼓励, 整节课学生的学习都显得很放松。

 特别是进入到课堂反馈交流环节,学生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 有的学生的热情和妙答让我也非常感动, 情不自禁地让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五、 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1. 参考资料 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指导意...

推荐访问: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 典型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