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7篇

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7篇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倒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杨彩清教学内容:第十一册教科书28---2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7篇,供大家参考。

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7篇

篇一: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的认识

 教学设计:杨彩清 教学内容:第十一册教科书 28---29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任意请两位同学说一说他们是什么关系? 师小结:甲是乙的同学,乙也是是甲的同学,我们就说他们互为同学关系。数学中也有同学间这样相互关系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设计说明:借助同学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我理解倒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二、

 探究新知:

 (一)学习倒数的意义:

 1、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请你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有多少这样的算式? 设计说明:用具有明显特点的算式,把学生的旧知过渡到新知,然后通过小小的比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内化新知。

 3、小结,揭示倒数的意义:

 教师小结:像这样,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4、加深理解:

 师:怎样描述“乘积是 1 的两个数”的关系呢? 师小结:可以说甲和乙互为倒数,也可以说甲是乙的倒数。倒数是两个数之

 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学说谁是谁的倒数。

 设计 说明:数学是严谨的,教师对学生理解的倒数的意义进行规范,引导学生表述清楚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1、说一说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学习写一个数的倒数:

 3、探究 1 和 0 的倒数。

 设计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知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这里只要设计一个小问题,就能让学生轻松的找到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 1 和 0 的倒数。

 4、总结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是分数情况 (2)是整数和带分数情况 (3)是小数情况 (4)1 和 0 三、巩固内化:

 1、阅读课本 28 页,把你认为重要的画出来。

 2、29 页 1、2、3、 设计说明:通过练习,深入理解概念,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倒数,为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29 页------4

篇二: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45 页例 1 及练习九 1~3 题 学情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分数除法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教材还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数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通过对乘法算式的观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能力目标: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1、0 的倒数;小数、带分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课件,过关检测题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今天开课之前,李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今天生:好!

 师:请看!现在,李老师想你们来做一个造反游戏,想做吗? 生:想!

 师:看好,反着说,我说:牙刷,你怎么说(生:刷牙)

 师:子女、唱歌、子孙、你看在语文课里是不是,经常出现呀?正说是词语,反说还是词语。还想说吗?想 师:再看,上海自来水,赶快说,(水来自上海),连起来说一说(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挺有趣的吧。反说的当然还有很多。

 师:啊呀,像这种在语文课里经常的很有趣的现象,那么,在我们的数学里也会有,想不想来试试。我说一个数,你们来反说。先说我这个,3/4,反说 3/4;再来大家一说 2/7;男同学说 2/7;看来你们明白了李老师的意思了,你们想不

 想来说一个,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举例)这样的例子能说完吗?像这种现象,在数学领域里面叫做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倒数的认识)看到这个课题,思考一下,猜猜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看到这个课题,你觉得要了解什么内容呀?生:什么是倒数?生: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倒数的意义;和倒数的求法。至于倒数的应用,今后将逐一用到。那你认为:什么是倒数?好,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理念:以造反游戏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添课堂活力。)

 二、观察发现,归纳意义 师:请大家再次观察每一对数字好朋友,把自己的发现成果在小班内的分享。

 生:我发现每一对数的分子、分母刚好颠倒位置。

 生:我发现每组数中的两个数相乘,积都是 1。

 师:刚才,孩子们的发现真不少,看来你们个个都是数学家。孩子们像这样的数,你还想说出几个吗?像这样的数字朋友能说完吗? 师:在数学领域,像这样的乘积是 1 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倒数不是一个数,而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互为倒数的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呢?(乘积是 1;还要是两个数)

 师:三个数行吗?两数的和是 1,行吗?这下看看上面的每组数的乘积都是 1,所以可以说 2/3 和 3/2 互为倒数,也可说 2/3 是 3/2 的倒数。(齐读)

 三、讨论探究,掌握方法 1、我观察,我发现(求分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下面请同学们,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课件出示),然后想想自己会有什么发现。

 课件内容:先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再想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5

 7/9

 11/2

 17/11 生:我发现求一个分数倒数的方法是将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生: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 1;大于 1 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 1.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

 组。让学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我参与,议一议 师:刚才同学们对分数的探究,学的很好。那么同学们,你所有的数都有倒数吗?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班内探究活动二,看看哪班最先完成。

 (1)9、11 既不是真分数,也不是假分数,它们有倒数吗? 你觉得如何求它们的倒数呢? (2)你知道 1 的倒数吗?为什么? (3)

 0 有倒数吗?为什么? (4)0.25 有倒数吗? 253有倒数吗?你觉得如何求这些数的倒数呢? 3、我汇报,我总结。

 小班向全体师生展学、汇报、总结。

 (设计理念:在学生掌握求真分数、假分数、整数以及特殊的 1 和 0 的倒数后,再引出小数、带分数的倒数,让学生进行深化学习,进一步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四、过关检测,巩固应用 师:刚才,孩子学得非常刻苦,讨论的很激烈。不知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下面李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好吗?请大家拿出过关检测题单,认真完成后小班内交流。

 课件出示:过关检测题 1、我会填。

 ⑴、乘积是(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⑵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0.7 的倒数是(

 ); 5 的倒数是(

 )。

 ⑶、(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⑷

  和(

  )互为倒数;

 是(

  )的倒数.

 89185521911

 ⑸ 8×(

  ) =

 ×(

 ) = (

 )×0.25=1 2、我是小法官。

 (1)因为45×54=1,所以45是倒数, 54也是倒数。

 (

 )

 (2)得数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

 (3)整数 a 的倒数是a1。

 (

  )

 (4)小明在求

 的倒数时写成

  =

 。

  (

  )

 (设计理念:通过过关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课堂学习的闪光点是什么?你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略)

 七、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 的倒数是 1, 0 没有倒数。

 八、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在这节课中,我抓住了两大主要内容展开教学:1、学习理解倒数的意义。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采取造反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游戏的现象融入到数学当中,通过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小班观察发现,总结发现,理解倒数的意义,互为倒数的数需要满足的条件,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取议一议,我参与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班讨论,发现、交流的方法,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用 1÷这个数(是根据倒数的意义);从理解 0 为什么没有倒数等91154154415

 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理解能力,为了拓展本课知识点,大胆让学生探究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通过交流,学生总结出了应先将小数和带分数先化成分数,再将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过关检测对学生进行检查。

篇三: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李凡香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1 、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土 干 吞 吴 呆 杏

 2 、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742321(

  )

 (

  )

 (

  )

 (

  )

 (

  )

 (

  )

 4 7 3 2 1 2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833815771555112112× × × × = = = = 1 1 1 1

 1 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5327356172610

 1. 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7 6 3 13 13 3 8 1 8 6 7 26 25 100 100 1 59 99 99 59 25 26 问题:连一连,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下面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1(2)

 ×

  ×

 =1,所以

  、 、

 互为倒数。(

 )

 3423213423(1)

 与

  的乘积为1,所以

 和

  互为倒数

 。(

  )

 127712127712(3)0的倒数还是0.(

  )

 (4)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等于1.(

  )

 (6)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

 (7)a的倒数是

 。(

  )

 a1√ × × × √ × ×

 4、小红和小亮谁说的对?

 ( (1 )0.8 的倒数是(

  )或(

  )。

 5.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 (2 )

 的倒数是(

 )。

 3 1 4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想和大家分享?交流交流! 回头看! !

 6 6 、先计算出每组算式的结果,再在圆圈里填上“﹥ ﹥ ”

 “ “﹤ ﹤ ” 或“= =”. 1÷8 =(

  )

 1×

 =(

 )

 816÷2=(

 )

 9÷4=(

  )

 6×

 =(

 )

 9×

 =(

 )

 21411÷8 1× 6÷2 9÷4 6× 9× 812141

篇四: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口 江 苏 王 锁 国 两位教师执教 《 倒数的认识》 时, 在两个班采 用 了两种不同的导人方法 ,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下面是这两节课 的导人片段。

 教法一 :

 师: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倒着说” 。例 如, 我说 “l 、 2” , 你们就说“2、 l ” ; 我说“ l 、 2 、 3” , 你 们就说“3、 2、 l ” ; 我说“老师爱我们” , 你们说“我们 爱老师” 。

 (学生理解后 , 师生之 间又互相练习了几遍:

 在此基础上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倒⋯‘ 互为” 的含 义 。) 师:

 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 , 比如 :

 “ 八分之 三”倒过来说就是“三分之八” 。

 (师生继续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教师根据学 生的回答板书几组分数 ,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 理解 倒数的意义, 探求倒数的求法。) 教法 二 :

 师:

 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十多名同学, 经过十 多天的接触, 他们和同学们建立了友谊, 相互成为

 了⋯ ⋯

 生( 齐说 ) :

 朋 友 。

 师:

 谁来解释一下, 你是怎样理解 “相互成为

 朋友”这 句话的? ;

 }

 互相 成为 了朋 :

 我是他的朋 友, 他也是我的朋友!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有着相互依存 关系的现象,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

 例如“ 你和我们是师生关系” , 就是说你是 我们的老师, 我们是你的学生。

 师: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在数学中也有, 我们已 经学过一些, 你们还记得吗? 生 :( 一边 比划 ,一边叙述 ) 两条直 线互相 垂 直 , 直 线 1 是直线 2 的垂线 , 直线 2 也是 直线 1 的 垂线。

 生 :

 8 ÷ 4 = 2 , 8 是 4 的倍数 , 4 是 8 的约数 , 这 里倍数 和约数也是 相互依存 的关 系。

 师:

 今天, 我们来认识数学中具有这种相互依 存 的关 系的一 个新的知识 。

 ( 出示一组互为倒数 的数 ,引导学生观察比 较 ,认识倒数 ,理解倒数的意义,探求倒数的求 法 。

 ) 听完这两节课后 , 笔者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对两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

 问 题1:

 你 是 怎 样 理 解“詈 和 ÷ 互为 倒 数 ”的 ? 问 题2:

 l、 1 . 2、 号 、

 D、 2. 1和 j 中 , ——和

 是互为倒数 , ——和——也是互为倒数。

 对 于问题 1,在第一种教法 的班级 中约有

 ——40%的 学生 无 从回 答, 能 够 完 整 说出“詈和 詈互

 为 倒 数 , 就 是 詈 的 倒 数 是 号 , -y 8的 倒 数 是 詈 ”的 学

 生寥寥无几; 而在第二种教法的班级中, 仅有少数 学生需在教师的提示下作 出完整回答 。

 对于问题 2,虽然两节课在揭示 出倒数意义 后 , 都同样引导学生探索了小数的倒数的求法, 然 而 , “ 1. 2 和 2. 1是互为倒数” 这一错误的出现, 在 两个班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见附表)。即使事后教 师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 在一个多月后 , 进行第二 次测试时, 采用教法一的班级中, 这种错误仍然出 现较多。

 附表:

 两种教法调查结果对比

 导入 人数 第一次测试 方法 错误人数 I 错误率 第一种 56 18 l 32. 1% 第二种 54 9 l 16. 7% 第二次测试 错误人数 l 错误率 l 2 4 I

 21. 4% I

 7. 4% 反思 :

 “互 为倒 数” 这 一概 念的本质是 “乘积为 l 的 两个数” , “ 互为” 是倒数概念的关键所在, 也是学 导入案例与分析 ((倒数的认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面 iao黧 y — u

 t a

 n s厦

 ③ I

 I I

 I

 辎

 【 教学片断】

 我在 《 倒数》的教学中采用了小 组学习的方式, 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 找 0 的倒数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出 现了以下三种不 同的意见 :

 ( 1)0 的倒数是 0。

 (2)0 的倒数是任何数。

 (3)0 没有倒数。

 当出现这三种不同的答案后 , 同 学们都以求救的 目光看着老师 , 希望 给 出评判 。

 师 :老师不想告 诉你们谁对谁 错 。请你们先各 自陈述 自己的理由,

 然后 , 如果你对其他同学 的看法有意 见 , 请你在他说完之后进行反驳。希 望你们通过 讨论 ,能得 出正确 的结 论 。

 学生开始纷发表 自己的意见。

 生 A :

 0 × 0 :0, 所以 0 的倒数是 0 。

 生 B:

 0 乘以任何数都等于 0, 所 以 0 的倒数不应该只是 0 ,而是任何 数。

 生 C :

 书上告诉我们 “0 除外” , 所 以 0 没有倒数。

 生 D:

 “0 除外” , 就是告诉我们 , 0 不能像其它数一样只有一个倒数 , 应 该是无数个 , 所以 0 除外。

 阵赞 同声 。

 一生 C:

 不对 , 0 除外 , 就是说 0 没 有倒数。

 生 D :

 那你说说 0 没有倒数的理 由。

 交 流 · 碰 撞 · 分享 ——《 倒数的认识》 教学片断实录和反思 口 江苏高娟 生 C 和生 D 谁都说服不了谁, 眼

 看这 堂课 就要以教师来 说出结 论结 束 , 这 时 :

 生 E :我想到了。只有两个数的 乘积是 l ,那么这两个数才是互为倒 数。0 × 任何数 = 0, 说明 0 与任何数 都不是倒数 , 所以 0 没有倒数 。

 短暂的沉默。突然 ,同学们议论 开了。教师没有让他们停下来 , 因为 这时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时候 , 他 们确实需要交流。几分钟后 , 教室里 静 了下来。

 生 F :我还能说出 0 没有倒数的 理 由。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 不 能作分母。0 如果有倒数 , 就是 I , 所 以 0 没有倒数。

 【 反思】

 与传统教学相比, 教师不再是教 学活动的主宰者 ,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 活并帮助 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避免个 体对 集体产 生依赖性 ,同时激励 学 生, 并给予评价。在上面的案例中, 当

 学生们出现 了三种不同的意见时, 教 师没有急于发表任何意见, 而是以鼓 励 的语 气激励 他们 自己动 脑 ,自己解 决问题。这样 的处理就为学生创设 了

 问题情境 ,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 中交 流 、 讨论 、 碰撞 , 最后进发出思维的火 花。一位学生利用课上刚学的倒数的

 意义, 通过反证法 , 推 出“0 乘以任何 数都等于 0” 是错误的依据; 另一位学 生利用 旧知迁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也 推 出 0 没 有倒 数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 的内

 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 自己是 一个发现 者和探 索者。

 ” 而在儿童的心里, 这种需要特 别强烈。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 径就是 自己去发现。在上面 的案例 中, 开展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获得更 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

 学生在 讨论中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取长补 短 , 并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更重要的 是 ,学生在讨论 的过程中,身心处于

 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这种放松着的

 沉思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 ,

 能充分发挥其潜在 能力 ,使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课 堂教 学也因此充满了生机。

 ◇ 责编杨慕婧 生认知 中的难点所在。在两个导入片段中,教师 都创设 了与生活密切联 系的情境 ,促进学生深刻 理解“ 互为倒数”的含义 不难看出, 教法一中教师创设 “倒着说” 的情 境 , 着眼点仅仅是求倒数方法中的“调换位置” 。

 这 不仅对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没有多少帮助,反而 给部分学生造成 了认知偏差,以至于有相 当一部 分的学生误把“ 1. 2 和 2. 1” 当成是互为倒数。

 在教法二中,教师从学生所熟悉的 EI 常生活 中的“互为朋友” 、 “ 师生关系”入手创设情境, 抓住 了“ 互为倒数 ”这一概 念 的关键 。通过师 生之 间和 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从感性上初步理解 了

 “ 互为” 的含义,为准确理解倒数的意义作 了铺 垫。事实上 , 在采用第二种教法的班级, 当学生无 0

 o

 法理解“詈和 号是互为 倒数” 的时 候, .L)

 J f,e,4 n借助

 “互 为朋友 ”便 能很 快说 出其含 义。

 由此可见,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 不仅要联 系学生的生活, 促进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迁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 系.而 间的连接 点 境 ,以利 于 构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五: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教育 2017 年 12 月4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刘 利(渭滨区石油钢管厂子校 陕西宝鸡 721008)摘 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有:1.化繁为简,直入主题。2.融入故事,促使学生积极探究。3.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中进入新知学习。4.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激发学习兴趣。5.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把学生带入数学天地。关键词:融入故事 设置游戏 知识衔接 生活经验*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好的课堂导入就犹如优美乐曲中的前奏,精彩影片中的序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该如何有效导入呢?笔者认为每节课的导入都要根据具体内容选用最恰当、最适宜的形式和方法,具体如下:一、故事情境导入法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爱听故事一直都是小学生的重要特征。针对中、低段的学生,如能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用于导入新课,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发现新知识。例如案例《体积与容积》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呢?生:(讲述故事)师: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生:往瓶子里放入小石子,水面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师:把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生:石头占了水的位置。生:石头把水挤出来了。生: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物体占据空间,老师板书:空间。《乌鸦喝水》是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学生对于石头占据空间是有生活经验的。这些故事的导入,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思维从直观性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有效完成学习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游戏情境导入法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课堂导入创设游戏情境,会使学生的心情愉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容易领悟知识的奥秘、感知其中的乐趣。例如案例《倒数》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猜数游戏。“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它上下两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呢?生:“吴”。师:“杏”这个字把它上下两部分颠倒后又是什么字呢?生:“呆”。师:你能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吗?生:……师:刚才我们发现汉字里有这样奇妙的现象,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板书:(3/8)),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调换一下,会是什么呢?生:(8/3)。师:谁还能说出一些像这样的数呢?生:……师:像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了另一个数,我们给有这样特征的一组数起个名字叫“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倒数。(板书课题)一节枯燥的数学认识课,通过和学生进行猜字游戏,延伸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很快从猜字游戏迁移到数学学习中,这样的课堂导入无疑是有效的。三、知识迁移导入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中我们只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注意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新知识新又不太新,难又不是太难,从而使课堂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案例《有余数的除法》师:出示情境图(8个苹果和4个盘子)请同学们试着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生: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师:大家完成的非常好!(再添上一个苹果)师:现在有9个苹果,请大家再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生:现在的苹果数和盘子数没办法平均分。生: 盘子不够了。生:应该是多了一个苹果。……生: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平均分完后,剩下了一个苹果没法平均分了。师:很好,通过两次不同的平均分,同学们发现谁变了?谁没变?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平均分比较,今天这个平均分多了什么?生:平均分后还剩下一个数。师:真好,我们把剩下的这个数也可以看成是余下的,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这节课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分苹果这个情境引入,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他们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打下基础。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DKT4147。(下转第2页)万方数据

 幼儿教育 2017 年 12 月2育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增长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节日庆祝活动,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熟悉传统习俗,不仅能培养幼儿养成相互关爱、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美德,还能让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中为老师和长辈送上祝福,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中,使幼儿对诗词的含义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中,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1.重阳节活动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我园将传统教育和日常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了“浓浓祖孙情,甜蜜重阳节”活动,为大家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活动中,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许多有趣的节目,如:歌曲联唱、儿歌朗诵、互动拍手歌等,动听的歌声唱出了孩子们对长辈的爱戴之情,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用双手为爷爷奶奶敬上菊花茶,暖暖的菊花茶包含着孩子们浓浓的爱,老人们喝进嘴里甜进心里。孩子还给爷爷奶奶剥橘子,用小手喂爷爷奶奶吃,体贴地给爷爷奶奶敲背按摩。活动最后孩子们送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环”,老人们个个乐开了花。活动结束后,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感慨万千,平日里都是老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呵护着孩子,从没想到孩子也能为他们做这么多的事。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体验与老人之间浓浓的祖孙情,更深刻的理解重阳节的含义。2.“三八妇女节”活动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表达爱意的机会,结合主题活动“我爱我妈妈”,每年3月8日我们都会举行庆三八亲子活动,采用多种形式的节目,如儿歌表演、家长走秀、互动游戏等等,活动最后,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妈妈,那一句甜甜的“妈妈,我爱您”引得不少妈妈潸然泪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孩子们和妈妈的心连得更紧了,孩子们从只会接受爱,到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不得不说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教育比空洞的说教对孩子们的影响更深远、更有意义。3.“寻年味”活动年是什么?年是大大的红包;红红的灯笼;喜气的春联;温馨的祝福;甜蜜的相聚;香喷喷的团圆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热闹闹的舞龙灯……年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寻找中国特色年味,欢庆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园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寒假期间,孩子们也不闲着。我们请孩子们寻找年的味道,体验年的幸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对年的理解和感悟画出来;并在开学后以“过年的味道”为主题布置教室主题墙,让孩子们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更深刻理解了年的含义。总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众多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传统文化魅力,我们应立足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传统文化内容,创设丰富的环境和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探究、学习、内化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四、生活情境导入法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生活情境来学习,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把学生愉快的带入数学的天地。例如案例《角的度量》师:(课件出示三个角度不同的滑梯。)你想滑哪个滑梯?为什么?生:第一个,因为它特别低,安全。生:第三个,因为它特别刺激。师: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生:第一个最低,第三个最高。师:还有不同吗?生:它们的角度不同。师:对,这些角度有大有小,那么它们的角度到底有多大?多少角度的滑梯玩起来既安全有有趣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度量角的度数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这节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滑滑梯”巧妙导入,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导入的方法远不止以上这些,一节课要选用哪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根据具体内容选取最合适恰当的方式。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课伊始,趣已生。(上接第43页)充、完善,有效地唤醒了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幽闭的心智。2.发挥主体,展示自我才能。课标指出,教育应以人文本,把学生看成一个活生生鲜灵灵的生命体。案例中的问题、小练笔由学生在探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完成。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激活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片段真实感人。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他们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了,主体作用被发挥了,独特的体验得以尊重,自我才能得以充分展示。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只起到了组织者,引导着,服务者,欣赏者的作用。3.利用文本,抓好读写训练。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好比找到一把拐杖。案例中,充分挖掘了文本这一读写训练点,讨论提炼写法,利用材料运用写法,达到了学以致用。从案例反映的效果来看,仅仅五分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能将自己或高兴或悲伤或兴奋或失落的心情借助环境或人物或事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情真意浓。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因此充分挖掘文本,抓好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上接第49页)万方数据

篇六: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个孩子都享受爱的课堂

 —— 六上《倒数的 理解 》教学案例与反思

  今年秋季,我又一次带六年级的数学课,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三次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了。我心中窃喜,那不是轻车熟路吗?不过没高兴两天,就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的博大精深,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印象最深的是前不久上的“倒数的理解”那一课。

 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我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大环境,尝试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提问、验证、讨论、交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主动学习

 为了在开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别出心裁的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学困生实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优生:83×32

 157×75

 6×31

 801×40 学困生:83×38

 157×715

  3×31

 801×8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学困生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不由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了。

 课的发展如预设的一样顺畅,教学效果也很明显,但是比赛的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 名优秀的学生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伤心的哭了,而 2 名学困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很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把“优生”叫到跟前,向他实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协助了分析了哭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坚强和从容。对学困生我问他为啥胜了不高兴?我肯定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希望他能有更大的进步,此时我才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下课后,我实行了反思:按说,这节课教学的目的达到了,课堂气氛空前高涨,绝大部分学生都愉快的学到了新知识,应该算是成功了。可我的心情还是很沉重:为什么比赛的学生会有那样的表现?我们真的公正公平的对待了每一位学生吗?以下是我从案例中得出的一点想法: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注重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学困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特征。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我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学困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给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对优生适时实行挫折教育。

 学困生表现出的荣辱不惊让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里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学困生的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但让他们能够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 293 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 127 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有害怕困难、承受水平差等特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搞活,我想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所谓“优胜劣汰”,在他们的成长路程上必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而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为使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的竞争中成为不畏艰难困苦,能够经受挫折,勇于开拓创新的强者,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所以针对差异性,能够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个案例给我提了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们在公平、公正的爱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将是作为教师的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会努力的!

篇七: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情境

 抓住关键

  凸显内涵

 ——《倒数》 教学思考与实践

  陇县西大街小学

 高春风 课前慎思:

 关于倒数, 我们要认识些什么?

 多年任教六年级数学, 积累了很多《倒数的认识》 的教学案例,这其中有些是自己探究而得, 也有些是观摩教坛前辈或新秀作课而得, 可谓丰富多彩。

 比如导入, 我一直喜欢这样的方式: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再填空:

  上——下

  吞——吴

 7()()- - - -6

  32 —— ()()

 此外, 在一些观摩活动中, 我还看到有的老师这样导入:

 猜谜:

 七六五四三二 有的老师这样导入:

 “你是老师的朋友, 老师是你的朋友”可以说 “我们互为朋友”,提前让学生理解“互为” 一词。

 很多老师直接导入 如直接出示下面几组数, 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从而揭示课题 8- - - -849377

 9- - - -4

 23- - - -2

  56- - - -65 也有的出示的是下面的式子

 8x8 3x377( )

 49x94=( )

 22=( )

  56x65=( )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倒数的认识》 看似内容简单, 其实,也存在难点的:

 像 0 和 1、 小数、 带分数的倒数问题的教学, 也一直

 困扰着我们任课老师。

 记得几年前, 一堂课结束, 练习反馈时一名学生将 53 的倒数写成 35, 当时啼笑皆非的我将原因归结于学生实在太差; 而学生将 2.3 的倒数写为 3.2,324的倒数写为234 更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因为“孺子不可教也” 吗?

 不, 不是这样。

 让我们来看看老师的教学设计:

 上面的几种设计,几乎都在围绕“倒数” 一词做文章, 学生对“倒过来” 这个概念先入为主, 如果有分子分母就上下倒过来, 没有分子分母(如 53、 3.2)只好左右倒过来了; 至于“七六五四三二一” 的谜语, 此“倒数” 非彼“倒数”, 两者大相径庭; 而“互为” 一词, 六年级学生真的不理解吗?

 关于倒数, 我们究竟应认识些什么? 倒数的本质是“乘积是 1”还是“分子分母调换了位置” ? 基于这样的思考, 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主要教学环节及课堂实录:

 1 . 请学生同桌为一组, 写乘积为 1 的算式, 看哪组写的又多又快!

 学生开始动手写, 1 分钟后开始汇报, 老师相机板书。

 开始都是分数乘分数的式子, 如:

 23x32=1

  56x65=1

  78x871

 49x94=1 老师提示:

 有没有不一样的思路?

 根据学生汇报我又随机板书了这些:

 1=1

 20×2025×251=1

  0. 25×4=1

 0. 2×5=1

 1×1=1

 431×74=1…… 2. 引导学生认识倒数的本质是“乘积是 1”

 (1)圈出以下式子,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3x356822=1

  6x5=1

  78x71

 49x94=1……, 学生很快说出每个式子里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是颠倒的。

 师:

 我们给这样的一对数起个名称吧!

 很多学生说出了“倒数”, 也有的说叫“颠倒数”, 最后大家觉得前者简洁些。

 老师随即揭示课题“认识倒数”。

 师:

 别人问你, 什么是倒数, 你会怎么解释呢?

 有学生说“乘积是 1 的两个数叫做倒数”, 大家表示同意, 我就写在黑板上; 我特别请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这样说:

 “23x32=1,32是23的倒数,23是32的倒数。” 我插话:

 “它们……” 所有的学生都说“互为倒数”, 于是我将刚刚板书的话里“叫做” 替换为 “互为”。

 (2)探究小数、 带分数以及 1 和 0 的倒数问题 师:

 像 20×201=1

 0. 25×4=1

  1×1=1

 431×74=1 等这些式子乘积也是 1, 两个因数也是互为倒数的吗? 他们看上去可一点都不“颠倒”呀?

 于是学生把每个式子都分析了 一遍, 最后达成共识: 像201和 20、

 0. 25 和 4……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它们是互为倒数的。

 我随即也板书:

 1的倒数是 1。

 师:

 咦!

 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是有倒数的?

 大家思考了一下, 有学生说:

 0 好像没有倒数。

 也有学生说:

 0有倒数吧!

 我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很快, 他们告诉我:

 因为 0 乘任何数都等于 0, 无法找到 0×? =1, 所以 0 是没有倒数的。

  课后感悟

  思考是美丽的

 从上这堂课到写这篇反思已经有多半学期了, 但是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倒数” 意义记忆仍然很深刻, 特别是小数、 带分数、 以及1 和 0 的倒数问题, 没有人再胡乱写了。

 让我更兴奋的是很多学生能迅速写出如 0.2 的倒数是 5, 0.1 的倒数是 10, 问他们怎么写的这么

 快 ? 他们说因为 0.2×5=1, 0.1×10=1, 可以口算出来的呀!

 也许有人会说, 小数带分数的倒数计算中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没多少价值了,其实, 我也不是仅仅为学生学会了“倒数” 而高兴。

 我常常用这样一句话勉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数学的王国里, 思考是美丽的”, 我们老师往往几十年如一日的教着同样的科目, 如果不思考, 单单凭着经验积累在重复又重复中丧失了激情, 恐怕连我们自己都味同嚼蜡了。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思考吧!

推荐访问:倒数的导入精彩案例 倒数 导入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