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课0713(完整文档)

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优良家风”主题党课

同志们,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号召,充分发挥好家风、好家训在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关于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要求,今天我以“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优良家风”为题,跟大家一起上一节党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我们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人生第一堂课,而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和启蒙老师。因此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尤其是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整个社会风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可以说每个家庭的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学习这些论述,对于科学把握和有力推进党关于党风政风民风根本性好转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的党课首先就重点学习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
  (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之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就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还是“生活在家庭之中”。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

  同志们,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号召,充分发挥好家风、好家训在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关于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要求,今天我以“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优良家风”为题,跟大家一起上一节党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也是我们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人生第一堂课,而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和启蒙老师。因此每个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尤其是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整个社会风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可以说每个家庭的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学习这些论述,对于科学把握和有力推进党关于党风政风民风根本性好转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的党课首先就重点学习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
  (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之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就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还是“生活在家庭之中”。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
  (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一个家庭能否做到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其关键性的因素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家风相传问题。在家风的传承问题上,家训、家规和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教的作用更不可替代。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还以个人为例来说明家教对于自己成长的影响。在他看来,在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里面,只要家庭成员或者家族成员能够长期按照家训、家规、家教发语行事,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家庭或者家族就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家风”。这样的家风“既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它用之于家庭,不仅使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得以顺利地成长,而且也使家庭之中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能够顺利地“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三)“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尽管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家风建设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出现了一种断层的现象。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对于一些手握公权之人来说,他们缺失了“勤政为民”的情操与旨趣;对于普普通通的民众来说,他们缺失了“为人处世”的基本规则与操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以此唤起人们对于家风的记忆与温暖。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他看来,当今社会之所以会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种种怪象,就是由于这些年家风缺失的缘故。因为无论对于公职人员还是普通公民来说,任何一个人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以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怎样看待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关系的专门论述。认真阅读并品味这些论述,不仅深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而且也深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和全社会都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问题的深刻含义和良苦用心。
  二、革命先辈的优良家风
  在中国历史的群贤谱上,有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做官不许发财”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做自立、诚实和正直的人”是刘少奇的家风;“守法,低调”是邓小平的家风等。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革命先辈的优良家风故事。
  (一)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1964年),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焦裕禄刚到兰考工作不久的一天晚上,大儿子焦国庆很晚才回家,询问之下,原来是到礼堂看戏去了。焦裕禄问是谁给买的票,焦国庆回答说检票员得知他是县委书记的儿子就直接让他进去了。焦裕禄听后非常生气并严肃教育儿子:“你小小年纪可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看‘白戏’是一种剥削行为,是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第二天,焦裕禄领着焦国庆到礼堂补上2毛钱的戏票,并让儿子向检票员作检查。同时,他还对工作人员说:“我的孩子没管好,以后这样的事,在我这儿不会发生了。你那前三排的票都卖出去,谁看戏,谁掏钱,就说我焦裕禄说了,谁也没有资格看白戏。”
  借此契机,焦裕禄开始大力纠正兰考县的不正之风。他首先从自身“开刀”,以儿子看“白戏”为例,在县直机关干部会上多次检查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不够。1963年春节期间,焦裕禄起草了《关于鼓足干劲,搞好生产,勤俭过春节,防止浪费的通知》,这份通知除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注意勤俭外,还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十不准”: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参观时,曾在这份底稿前驻足良久,并对随行人员说“中央在制定八项规定时,也曾受到‘十不准’的启发”。
  焦裕禄临终前嘱托妻子徐俊雅道:“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这是丈夫的遗训,也是焦家的家规。从32岁失去丈夫,拉扯着6个孩子、侍奉着两位老人,几十年里,徐俊雅始终坚守一条:符合老焦这两句话的事就做,不符合的“说出个天来也不行”。
  (二)谷文昌
  谷文昌(1915年-1981年)河南省林州市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
  谷文昌去世后,爱人史英萍便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谷文昌的自行车,一并上交:“这是老谷交代的,活着因公使用,死后还给国家。”老谷走后,史英萍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省吃俭用之余热心公益。7年多时间里,她从微薄的离休金中挤出两万元资助了18位特困大学生。这么多年来,谷文昌的家人从来没有找过县委、县政府帮忙办事,县里多次邀请他们全家回东山走走看看,他们都婉拒了,每年清明节来给谷文昌扫墓,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来没有让地方上提供方便。
  (三)杨善洲
  杨善洲(1927年—2010年),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15时08分逝世,享年83岁。
  杨善洲在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就多次谢绝了组织的好意,没有将家人转为城镇户口。如今,大女儿仍在家务农,二女儿、三女儿分别是小学教师和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现在,只要我想起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他没有弯下腰,把妈妈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而是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女儿杨惠兰说。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在这首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的缅怀之情跃然纸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到兰考视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并提出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他们的家风,不仅是他们家庭儿女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更是全体党员干部应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三、如何培育传承优良家风
  家风正,则民风正;民风正,则政风清。当前,家风建设纳入党的纪律规矩,以党纪制度的刚性约束,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深学之、细照之、笃行之。党员干部应该着重从以下方面培育传承良好家风。
  (一)以身作则,做好遵纪守法的表率。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风的旗帜。所以,家风好不好,领导干部正己身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做到慎权、慎微、慎言、慎行,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其言行才能对家庭成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言传身教,引导家庭成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帮助家庭成员树立倡廉意识。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到家里和家外一个样、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二)从严治家,把好家庭观和亲情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领导干部对家庭有爱也是无可厚非。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古人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只有先把家人管好了,才能谈治党治国。领导干部齐家要凸显“严”和“实”的本色,不可失之于宽。要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家人立家规、树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真正肩负起从严管家、从严治家的责任,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
  (三)监督有力,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建设良好家风,除了领导干部自身的自觉,同时也要有外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双管齐下,共建良好的家风、社风。《准则》和《条例》的出台为党员领导干部建设良好家风立了规矩、划了界线。此外,还要完善举报监督机制,强化“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完善执法制度,切实加大对领导干部家属违法违纪的查办力度。
  同志们,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家风表率,进一步强化家庭的主体责任,同时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汇聚起家庭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助力事业的发展,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今天的党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初心 家风 党课 不忘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