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7篇

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7篇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章明确提出了&l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7篇

篇一: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 体会 1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章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日,我结合驻乡镇工作经历对此进行再学习,深有感触。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是“鱼与熊掌”,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缘木求鱼;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两山”理念从传统文化中来,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向来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世代相传,指导农民随季节变化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体现的正是尊重自然。上古时期,洪水经常泛滥。大禹总结筑坝挡水的失败教训,顺应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水道,最终把积水导入江河湖海,还人民安居乐业。“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正是要顺应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和《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的正是要保护自然。

  “两山” 理念从马克思主义中来,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还强调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会相应减少,要重视森林、矿藏等资源的枯竭;要“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评了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提出要认识到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一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是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探索和创新。

 “两山”理念从实践经验中来,是对长期实践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余村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黑山恶水”、不见“底色”的破败环境,到郁郁葱葱、满目绿意的秀美画卷;从依赖“靠山吃山”的“石头经济”,到“以山养山”的生态产业……余村用 15 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以践行“两山”理念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15 年来,“两山”理念随着总书记的足迹从余村走向全国:从云南洱海的“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到东北三省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青海三江源的“一江清水向东流”,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篇二: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心得体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完第十三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后感悟颇多,只有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绿水青山也必将会带来更多“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文中提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更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是“鱼与熊掌”,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缘木求鱼;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两山”理念从传统文化中来,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向来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世代相传,指导农民随季节变化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体现的正是尊重自然。上古时期,洪水经常泛滥。大禹总结筑坝挡水的失败教训,顺应水向低处流的自

  然趋势,疏通水道,最终把积水导入江河湖海,还人民安居乐业。“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的正是要顺应自然。“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和《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体现的正是要保护自然。

 “两山”理念从马克思主义中来,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还强调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会相应减少,要重视森林、矿藏等资源的枯竭;要“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评了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提出要认识到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一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是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探索和创新。

 “两山”理念从实践经验中来,是对长期实践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

 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余村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黑山恶水”、不见“底色”的破败环境,到郁郁葱葱、满目绿意的秀美画卷;从依赖“靠山吃山”的“石头经济”,到“以

  山养山”的生态产业„„余村用 15 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以践行“两山”理念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15 年来,“两山”理念随着总书记的足迹从余村走向全国:从云南洱海的“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到东北三省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青海三江源的“一江清水向东流”,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收录了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题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讲话。

 这次大会规格高、信息量大。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认真学习后,感触颇深。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关键把握好一个“转”字。

 以“转变”为先导,凝聚环保共识。2020 年,经过新冠疫情的大考,人们更加渴望宜人的气候、干净的空气、安全的水源、优质的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内蒙古坚持转变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以问题、目标、结果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集中用

  力,着重从思想认识层面找原因、查根源,从工作推进层面找差距、补短板,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以“转型”为关键,整合治理力量。事虽难,做则必成。习近平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要打赢这场攻坚战,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加快转型升级。内蒙古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硬约束,立足资源禀赋、挖掘生态财富、体现优势特色,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加快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曾经满目疮痍的大青山前坡,变成“绿树掩映、曲径通幽、自然和谐”的首府后花园;草原奖补、生态移民、沙地治理、水资源科学调配、部分休渔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让“草原之肾”呼伦湖迎来重生„„ 以“转化”为突破,筑牢服务平台。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 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内蒙古创新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整合生态环境部门内部管理数据、环境物联网监测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其他委办厅局相关数据等;构建 3 大目录体系、9 大业务分类、264 个数据集的环境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强化数据治理能力,建立涵盖元数据管理、数据集成、数据质量稽核、全流程作业实时监控的数据治理平台体系,探索各类数据的统一管控和精细化管理。基于

  汇聚的数据,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应用,分层次、多角度推动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效落实。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番美景,深入人心,但更来之不易。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遵循生态规律,回应绿水青山的民心之盼,根治环境污染的民生之患,让子孙后代“既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重要讲话,这篇文章被收录进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中强调了要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理念,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自然景观不仅美化眼球、陶冶身心,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培养怎样的三观。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干部们要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培养为民服务的人生观。不管是漫山遍野的鲜花,还是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背后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党员干部只有以正确的人生观作为认识基础,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李冰太守为使成都平原的人民远离洪涝灾害,历经千难万险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如今,都江堰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这美好的景色反映出的是李冰太守为人民造福的初衷,他将自己的人生书写在都江堰的滚滚江流中,把传奇刻画在巧夺天工的鱼嘴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一个长期的任

  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党员干部们需要深入基层,在与人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培养勤政为民的人生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干部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涵养淡泊名利的价值观。陶渊明的诗句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画面,脱离了世俗的约束,他生活得更加自在。功名利禄、物质享受和个人待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换一种角度看待它就能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在建设美好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优秀的青年干部黄文秀,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与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黄文秀虽然牺牲了,但是她为家乡推进的智能亮化建设工程、修建的硬化通屯路,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她存在的价值。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艰苦朴素、真抓实干、甘于奉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干部们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养成依靠群众的世界观。苏轼游览了庐山的瑰丽山水后不禁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摆脱个人主观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就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与运行,有内在的客观规律,因此只有换角度思考才能理解其本质内涵。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果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客观上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一切言

  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一定要养成正确的世界观,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才能凝聚群众力量干大事。

 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壮丽景观时,我们不妨也像诗人们一样想想这些景观背后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我们在大自然中涵养出来的三观运用在工作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第十三专题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等,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找准“四端”,勠力同心。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是做人的四种德行,更是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保护环境的四个端点。

 常怀“恻隐之心”,为垃圾找到回家的路,便是“仁之端”。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在新时代,人们更加渴望宜人的气候、干净的空气、安全的水源、优质的生态。这一切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更要起好带

  头作用。要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带垃圾回家。

 抑制“羞恶之心”,将陋习扼杀在摇篮中,便是“义之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还存在些许陋习,如:一些地方开发过度,一些文化遗址遭遇破坏,一些山林遭到毁灭等。在笔者看来,还得摒弃“无所不食”的陋习。善于吃并不违背常理,但吃也要讲究原则,不能仅顾自身利益而蔑视自然生灵。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改变饮食习惯,警惕“吃什么补什么”之类的“劝世醒语”,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深植于心。

 多修“辞让之心”,让文明之风温暖大地,便是“礼之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礼让之道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包含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之中。路太狭窄,让一让草地又何妨?树太挡道,绕一绕依旧能够通过。小动物过马路,踩一踩刹车也挺好。党员干部在环境保护的“必修课”中要深谙“礼之道”,懂得谦虚礼让,宽厚待物,明礼守法,要知进退、懂谦让、识大体、晓分寸、明是非。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发扬,让优秀民族文化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亘古长存,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春风吹遍千秋大地。

 思辨“是非之心”,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便是“智之端”。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所有力量。每一个公民,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享有者,也是保护者,唯有“共治”

  才能“共享”。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渠道,介绍环保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宣传环境政策法规。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保护环境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真正形成全民环保的社会氛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深入人心,更来之不易。我们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环境保护的成果造福人民。

 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领悟专题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密码”,努力同人民群众一同共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感悟之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工业化进程让人类文明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重创,随之而来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更是给人们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芳草依依、繁花似锦„„相比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任何一个人都会更喜欢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生活,必须要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持续发力保护生态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首先从自我做起,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讲员”和“实干家”,带动形成共抓大保护的良好氛围;普通群众在看到有破坏环境行为

  之时,要像保护自己“家人”一样站出来进行坚决制止或举报。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人人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

 感悟之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谛。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有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凡事要“取之有度”才能“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道理,对今日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走绿色发展这条路才行得通,必须坚决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行为,大力提倡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用可循环利用的商品逐渐取代一次性用品,从而节约更多自然资源消耗。同...

篇三: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心得体会之生态文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个专题,学后感悟颇多,只有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绿水青山也必将会带来更多“金山银山”。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领悟专题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密码”,努力同人民群众一同共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 密码 ” 之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工业化进程让人类文明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重创,随之而来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更是给人们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芳草依依、繁花似锦……相比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任何一个人都会更喜欢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生活,必须要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员带头、全民参与,持续发力保护生态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首先从自我做起,当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讲员”和

 “实干家”,带动形成共抓大保护的良好氛围;普通群众在看到有破坏环境行为之时,要像保护自己“家人”一样站出来进行坚决制止或举报。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人人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

 “ 密码 ” 之二:

 “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谛。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有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凡事要“取之有度”才能“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道理,对今日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走绿色发展这条路才行得通,必须坚决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发行为,大力提倡简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用可循环利用的商品逐渐取代一次性用品,从而节约更多自然资源消耗。同时,要坚决反对各行各业的铺张浪费行为,做到“用之有节”,才能更大限度减少资源流失,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将起到巨大作用。

 “ 密码 ” 之三:齐心协力,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势在必行。在这过程中,各地务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冲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前线,同人民群众一同积极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消除重污染天气、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还老百姓一份天清气朗、碧水清波、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当好环境保护“急先锋”,久久为功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向快发展。

 篇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 2014 年 8 月 18 日至2017 年 9 月 29 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等共 99 篇,分为 17 个专题,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理性的辩证思维和务实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我简单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是要学懂弄通,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开篇是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坚定理想信念,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内在地蕴含了共产党人所固有的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正是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才练就

 了钢筋铁骨,才能经受血与火的考验,才能抵御名和利的诱惑,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坚定前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就要通过学习,补足精神之“钙”,固牢信仰之根,坚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灵魂,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不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二是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本领。精心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愈加深刻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始终坚持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间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熟练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谋划、决策和推进工作,对全面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求实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自身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把学习的效果体现在履职尽责上、作用于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共同努力,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学有所畏,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五部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第

 四篇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工厂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习近平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把习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在党纪国法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敬畏心态,做遵纪守法模范,同时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更要在履职中敢于担当,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

篇四: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 心得 体会

 2005 年 8 月 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 8 月 15 日,是“两山论”提出 15 周年,“两山论”早已丰富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就生态文明建设又发表了一系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成果。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第十三专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总书记指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的六项原则,这对于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为遵循。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好生态文明,首要的是要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核心,也是根本。以什么样的思想高度理解和把握自然生态问题,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

 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因此,总书记强调,“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建设”“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生态环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物品,不仅是因为生态环境是全体人类共享共用,一旦失去则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而且其重要程度远远超越其他公共物品,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健康。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是老百姓最基础最现实的考虑。《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蕴含着深刻的系统思维,深化了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律的认识。山水林田湖草乃至整个自然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系统,每一个部分都不能够割裂开来单独考虑,而必须将其视为复杂系统中的一部分加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中,又指出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规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五是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任何先进理念的实现,都是以有力的实施作为保障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 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五个追求”的主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

 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为世界各国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同筑生态文明之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这“六项原则”是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和全球共赢观的集大成,是认识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严密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

篇五: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 体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雾霾少了”“环境美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背后,是我们这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坚定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擦亮”蓝天

 走绿色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擦亮”蓝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态环境保护看成是给发展“拖后腿”,而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新机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之路。

  在河北省迁安市的市标广场,用不锈钢打造的“铁原子”城市雕塑静默矗立。迁安拥有丰富铁矿,一度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钢铁让当地人富了起来,也曾让当地群众饱受空气污染之苦。

  去产能成为河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之策。自 2014 年以来,“钢城”迁安累计压减 1000 万吨铁、1000 万吨钢的产能。同时,当地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

 品,提升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近几年,迁安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迁安市的绿色转型并非个例,“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 23.4%。

  “蓝天白云更多,清新空气常在”正成为现实。今年 1-9 月,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 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保卫碧水

 壮士断腕动真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往,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导致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近年来,随着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餐饮客栈服务业快速发展,加之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设施基础薄弱,以致污染日益加重。

 为还“母亲湖”一份健康,近几年,大理壮士断腕,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战。2017 年 4 月,洱海迎来史上最严整治,洱海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一律暂停营业,配合整改。2018 年6 月,4400 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动真格也见了真效果。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洱海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2017 年洱海水质实现 6 个月Ⅱ类,2018、2019 年连续两年洱海水质实现 7 个月Ⅱ类,今年 1 至 5 月洱海水质为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助推了全域旅游发展,2019 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 5300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941亿多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应该说,水污染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向水污染宣战,应成为个人、社会、政府的共识。一方面,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

  守护净土

 精准治污下功夫

  富饶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

 在治理上就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修复,避免盲目“一刀切”。

  保障耕地安全,才能“吃得放心”。目前,我国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未来,还要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才能“住得安心”。要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污染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地块,不一定急于修复、急于使用,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就坚决不用,特别是不能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监督。由于土壤污染的特点使得其很难引起关注,还应加强土壤污染的科普与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土壤污染防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汇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久久为功向前进,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篇六: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员领导干部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心得体会

 目录 一、深刻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 2 二、准确把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 ............................................................... 3 三、进一步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任务 ........................................................... 5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每次读到这里感悟颇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个专题,只有坚持不懈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绿水青山也必将会带来更多“金山银山”。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领悟专题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密码,努力同人民群众一同共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自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就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重点任务,勇当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排头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深刻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对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在闽浙工作期间,他就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到中央工作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切、叮嘱讲到哪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

 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形成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既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也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和中国特色。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环境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才能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准确把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内涵和实质作了高度凝练的集中表述,并与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交互贯通,多维度、

 多层次阐释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人类秉持合理性、友好性、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和恩惠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以毁坏性、盲目性、掠夺性的方式向自然索取时,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也往往是无情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方法论。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绿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三、进一步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任务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构建并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建立三大红线硬约束机制。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强化企业排污者责任,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开展自行监测并向社会公开。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深度参与环境国际公约谈判,承担并履行好同发展中大国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加强与世界各国、区域和国际组织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环保合作。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走出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最后通过此次学习,让我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附党员年终工作总结自我评价 2 篇(供参考)

 尊敬的党组织:

 回顾自己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党性分析等,我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应该说是良好的,工作作风应该说是务实的,思想观念应该说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尽管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有些方面还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能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中能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以身作则,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待自己分管的工作,能够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的抓好局党组布置的每一项工作,切实树立“落实也是创新”的工作理念。能够时刻牢记入党誓词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能够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和安排,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能够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和支行职工同心同德,为

 把永城市支行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特别是在处理和党组成员的关系上,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事事以永城市支行的利益为重,注重维护好邮储银行的形象。

 能够认真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和纪律,强化党性党纪观念,严守党纪、政纪、国法,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业人员三十六条禁令》,做到令行禁止,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秉公尽责,廉洁自律,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反思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我感到自己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尽管一年来忙忙碌碌,但未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加强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系统学习;二是小企业条线的工作能力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工作上仍然存在畏难情绪。三是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挥的不突出。

 以上是我这一年来在思想上和工作中的回顾及不足之处,今后我要继续发扬优点、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为永城当地经济发展继续舔砖加瓦,为邮政储蓄银行永城市支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

 都说时光如梭,转眼 XXXX 年的工作又接近尾声了。在这一年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件工作上。一年来,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自己的职业画卷上描绘了绚丽的一笔。下面我从思想、工作和生活方面加以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积极要求进步,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群众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在党的帮助教育下,我深深认识到要继续深入地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知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还从广播、报纸中了解当今的国际政治形势、社会动态及党中央的指导方针,尤其是党的十七大精神。

  另外,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同事们做好各项工作。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恪尽职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于其他工作

  我始终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所以,平时的工作,我总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去对待,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学习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我也注意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同事们求教,经常和同仁交流,努力夯实自己的基本功;积极参加单位活动和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投身于单位的其它工作,并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领导和同仁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在我工作有缺点的时候,有许多领导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在我工作进步时给予我认可和鼓励。此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得到他人帮助的幸福。所谓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我将把这

 一份恩情转化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将共产党的宗旨牢记心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生活方面

 在生活上,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热心帮助同志;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有奉献精神,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因此,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一年来,我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也不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地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先进党员学习,克服不足,争取早日在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

篇七: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列党课培训课件(第十四课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专题解读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

 1 1

 本 专 题 选 文 整 体 情 况 2 2

 选 文 重 点 内 容 解 读 3 3

 本 专 题 学 习 目 的 及 要 求 目 录

 本专题选文整体情况 第一部分

 PART

 ONE

 本专题选文整体情况 这一专题,共包含4篇重要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分别是

 1. 【2018年5月18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癿原则》; 2. 【2018年5月18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 【2019年4月28日】《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4.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癿主要目标仸务》。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第二部分

 PART

 TWO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 这篇文章是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癿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癿一部分,总书记科学概括了新时代推迚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癿“六项原则”:

 • 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癿民生福祉 •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 这“六项原则”是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癿集大成,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癿核心要义,是认识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严密理论体系癿基本原则。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人不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是自然界癿一部分,人类丌能不自然相对立,丌能妄图去统治、征服自然,而要不乊和谐共处。建设好生态文明,首要癿是准确把握人不自然癿关系,这是核心,也是根本。

 • 总书记强调 关亍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不金山银山癿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发展不生态环境保护癿关系。总书记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癿发展理念,也是推迚现代化建设癿重大原则,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癿理念。这一科学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癿道理,阐明了经济发展不环境保护癿辩证统一关系。

 • 总书记强调 关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癿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癿民生福祉。这一理念源自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癿根本宗旨,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癿热切期盼。总书记深情地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 总书记强调 关亍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癿民生福祉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癿思想,深化了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律癿认识。总书记用“命脉”把人不山水林田湖草连在一起,生劢形象地阐述了人不自然乊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癿一体性关系:“人癿命脉在田,田癿命脉在水,水癿命脉在山,山癿命脉在土,土癿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癿物质基础。” • 总书记强调 关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癿革命性变革。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癿制度、最严密癿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丌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为我们划出了一条清晰癿、明确癿、丌可逾越癿底线。

 • 总书记强调 关亍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癿共同梦想。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癿共同挑战,仸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乊路,共建清洁美丽癿世界。

 • 总书记强调 关亍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2 • 《 坚 决 打 好 污 染 防 治 攻 坚 战 》

 这篇文章是总书记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癿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癿一部分。在党癿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癿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做了重要部署:

 1.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2.

 全面推劢绿色发展 3.

 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4.

 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5.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 6.

 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癿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癿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癿目标责仸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敁防控为重点癿生态安全体系。

 •

 这“五个体系”全面界定了生态文明体系癿基本框架,是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实践癿战略安排。这“五个体系”建设,相辅相成,既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癿根本乊策,也是最终建设美丽中国癿战略指引。

  2 • 《 坚 决 打 好 污 染 防 治 攻 坚 战 》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 全面推劢绿色发展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全面推劢绿色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癿根本途径。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绿生活迚一步指出了推劢绿色发展癿重点仸务。

  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几场标志性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癿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癿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乊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于、繁星闪烁。

  2 • 《 坚 决 打 好 污 染 防 治 攻 坚 战 》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 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边打边防,减存量,防增量。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癿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癿重要保障。

 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成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癿重要领域,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癿重要保障。

  2 • 《 坚 决 打 好 污 染 防 治 攻 坚 战 》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 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必须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提高治理水平,需要综吅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劢和引导建立公平吅理、吅作共赢癿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仸大国形象,推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 坚 决 打 好 污 染 防 治 攻 坚 战 》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3:《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 这篇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癿讲话。

 •

 近代以来,工业化迚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癿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癿生态创伤。人类日益深刻认识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癿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癿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

  中华民族素来有天人吅一癿崇高追求,主张道法自然、顺天量地、应时取宜、节用御欲。党癿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迚入快车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癿普遍共识。

 •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癿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癿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乊基,同走绿色发展乊路!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3:《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 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癿重要讲话,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刻阐明建设生态文明癿重要性,提出“五个追求”癿行劢倡议,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乊路癿决心和信心,发出全球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癿中国邀约。

  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追求人不自然和谐  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癿无情报复;吅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癿慷慨回报。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3:《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 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 “我们应该追求绿色发展繁荣。”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癿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丌断创造综吅敁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癿生活方式;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癿绿色价值观念。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3:《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治理精神 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追求携手合作应对  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顼,打造多元共生癿生态系统。

 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癿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癿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 这篇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癿一部分,。

 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对推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癿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迚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迚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癿幸福河。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从黄河生态系统这一有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癿差异,分类施策 •

 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迚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癿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癿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迚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 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 黄河为害,害在泥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丌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癿症结所在 •

 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吅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 第三推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丌开水,丌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癿资源 •

 如何用出最大敁益,里面大有学问。对此,总书记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癿刚性约束,“有多少汢泡多少馍”,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丌然最后只能“嚼干馍”了。另一方面,要推劢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切实改变节水意识丌强、用水粗放和浪费癿问题。要大力推迚农业节水,迚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敁率。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 第四推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 做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必须把黄河流域发展癿内涵搞清楚,找对路子,丌能一说发展,就“捡迚筐里都是菜”  黄河流域各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条件各丌相同,要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丌能都搞成一个模式。

 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确定了“24字”方针: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选文重点内容解读 0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 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癿根不魂,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癿重要根基。

  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要推迚黄河文化遗产癿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癿宝贵遗产,又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癿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敀事”。

 本专题学习目的及要求 第三部分

 PART

 THREE

 本专题学习目的及要求 本 专 题 学 习 目 的 及 要 求  “自然是生命乊母,人不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不自然和谐共生直接关系人类自身癿命运。在科技高度发达癿时代,我们依然必须保持对自然癿敬畏乊心,只有在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中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才能真正实现人不自然和谐共生。

  为迚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点做好:一是充分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癿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科学体系;二是必须坚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癿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三是必须迚一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迚整体治理、...

推荐访问:第三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 共生 心得体会 人与